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大學理念與人文精神

“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系列是名師薈萃、思想激盪的講壇。本書為其第一輯中的一本,精選九場精彩的關於“大學理念與人文精神”的演講。 從楊叔子慷慨陳詞中華民族的文化哲理,到劉兵、江曉原調侃批評當下的學說品位;從袁鶴翔娓娓道來大學理念的歷史和現實,到韓敏中細細重溫阿諾德的“文化”與反思意識;從陳平原侃侃而談大師的意義與弟子的位置,到龔育之熱情呼喚科學與人文的交融和雙贏;從汪暉執著憧憬人文科學高等研究的皇冠,到甘陽理性闡述中國大學的文化自覺與通識教育之道,再到趙一凡悉心描繪對哈佛和清華的溫情與期望……你都可以在本書中讀到。 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理想與現實糾纏不清、生活節奏全面加快的今天,同顧片反思現代大學的理念與精神,對於大學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對於當代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尢疑具有重要的意義。有鑒於此,清華大學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教務處等於2005年上學期聯合推出“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系列。本次系列講座共請到包括台灣和香港在內的10位中國學者,他們從各自的學術背景和思想觀念出發,圍繞“大學理念與人文精神”這一主題,結合國際一流大學的辦學經驗和中國高等教育的現實,對大學及大學理念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表了精彩的演講。 本書正是這一系列講座的結集,它的出版將為關注大學理念與人文精神的廣大讀者提供一份獨特的思想成果,也能存一定程度上彌補他們不能親臨現場的遺憾。

基本介紹

  • 書名: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大學理念與人文精神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287頁
  • ISBN:7302134774, 9787302134770
  • 品牌:清華大學出版社
  • 作者:胡顯章 曹莉
  • 出版日期:2006年10月1日
  • 開本:32開
  • 定價:22.0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清華大學新人文講座”系列是名師薈萃、思想激盪的講壇。本書為其第一輯中的一本,精選九場精彩的關於“大學理念與人文精神”的演講。
從楊叔子慷慨陳詞中華民族的文化哲理,到劉兵、江曉原調侃批評當下的學說品位;從袁鶴翔娓娓道來大學理念的歷史和現實,到韓敏中細細重溫阿諾德的“文化”與反思意識;從陳平原侃侃而談大師的意義與弟子的位置,到龔育之熱情呼喚科學與人文的交融和雙贏;從汪暉執著憧憬人文科學高等研究的皇冠,到甘陽理性闡述中國大學的文化自覺與通識教育之道,再到趙一凡悉心描繪對哈佛和清華的溫情與期望……你都可以在本書中讀到。

圖書目錄

總序 /胡顯章
未完成的演講(代序) /曹莉
第一講 民族精神:中華民族文化哲理的凝現 /楊叔子
第二講 學術品位與“兩種文化” /劉兵 江曉原
第三講 大學:理念與現實
——反思通識教育之理念與嬗變 /袁鶴翔
第四講 “Float Our Stock Notions and Habits”
——阿諾德的“文化”與反思意識 /韓敏中
第五講 大師的意義與弟子的位置
——解讀作為神話的清華國學院 /陳平原
第六講 科學與人文:雙贏和交融 /龔育之
第七講 高等研究與人文社會科學 /汪暉
第八講 大學之道與文化自覺 /甘陽
第九講 哈佛與清華 /趙一凡

文摘

書摘
什麼叫中國特色?我講:背靠五千多年,堅持“三個面向”。如果不背靠五千多年,不用說五千多年,甚至把這一百多年來中國人民前仆後繼、英勇奮鬥、流血犧牲的歷史以及由此沉澱而形成的文化都丟了,數典忘祖,這種民族就失去了靈魂,就會自我埋葬。有位教授跟我開玩笑講,你這位院士說丟掉中國文化就變成了“香蕉”,我不太同意,什麼是香蕉?皮黃裏白。你所講的那些人,懂得西方文化嗎?他們根本就不懂!沒有“白心”,根本就不是“香蕉!”他們是只空心的“香蕉”。因此丟掉了自己的文化猶如丟掉了身份證。民族主要是文化概念。去年,2004年11月16日《科學時報》第4版有篇文章《高度警惕中華文化的斷裂》,非常好。
中國特色還必須堅持“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一定要面對現實;面向世界,要延拓空間;面向未來,要延拓時間。你不面對現實,不能在時間和空間上延拓,你就不能與時俱進,不向先進文化學習就要落後。如果不堅持“三個面向”,就沒有前進動力,一定會為時代所淘汰,再演閉關鎖國的悲劇。我們許多大學今天想搞國際化,講國際化我不反對,但一流大學是什麼大學,我校塗又光老先生講得十分正確,是university of China,不是university in China,是“of”不是“in”。如果在中國的一流大學是哈佛、是麻省、是劍橋、是牛津,是“in”不是“of”,我們辦一流大學就徹底失敗了!我們的大學首先要培養“中國”的“大”學生:“中國”的學生要能為中國服務,“大”學生要能開拓創新;簡單講,能愛國,會創新。
我們堅持“三個面向”,就是要吸收一切先進文化,使中華民族文化能夠與時俱進,在世界上起到本身應該起的作用。背靠五千多年,堅持“三個面向”,歸根結底,就是要體現“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因此我們必須高度注重文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人文文化是第一生產力的引路燈、方向舵、動力源、活水源。所以,我們應該高度重視中華民族文化,高度重視現代科學技術,堅持科學發展觀。我非常贊成清華大學一個教學成果項目申報中所講的話:沒有文化自覺,就沒有文化自尊;沒有義化自尊,就沒有民族自尊;沒有民族自尊,就沒有國家自強。所以,文化的自覺是非常重要的。今年是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發表100周年,我願引用愛因斯坦兩段話來總結我的匯報,也是為紀念這位與中國人民心心相通的偉人。
第一段話是:“一個人活著就應該捫心自問,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度過一生,這是一個合情合理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在我看來,問題的答案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儘量滿足所有人的欲望和需要,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係。這就需要大量的自覺思考和自我教育。不可否認,在這個非常重要的領域中,開明的古代希臘人和古代東方賢哲們所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我們現在的學校和大學。”“人是為別人而生存的。”
第二段話我認為更精彩:“我們猶太祖先,即先知者,和中國古代賢哲們了解到並表明:鑄就我們人類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一個目標的產生與確立。這個目標就是通過內心不懈的努力來擺脫反社會的、具有破壞性的天性,使人類成為一個幸福的群體。”這段話和前面講的《尚書·大禹謨》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執厥中”根本一致。“人心惟危”,就是講人具有反社會的、破壞的天性,人帶有危險的獸性,如果危險的獸性不改,加上你是人,有人特有的靈性,你的才能越大,壞事幹得就會越大越多。馬加爵事件出來以後,有人跟我講:“過去三句話,國小講共產主義,中學講社會主義,大學講不要吵架”,弄得不好,將來研究生講不要殺人。因此要擺脫獸性,要擺脫破壞的天性。“道心惟危”,就是要使人類成為一個幸福的群體,要確立這么一個目標。“唯精唯一,允執厥中”,就是要通過內心不懈的努力,產生與確立這么一個目標,並使之可靠地得以正確的實現。
在結束我的匯報時,我要說一下,我這個人特別喜歡中國古典詩詞,其中有一位詩人我特別喜歡,他就是唐朝的詩人劉禹錫,改革派,不怕打擊,不怕失敗,直面人生,勇於鬥爭。我今年36公歲,心理年齡很輕。他對老年人講“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對新人寄予無限的希望,“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對新生事物,他是支持的,“請君莫奏前朝曲,且聽翻新楊柳枝”;對秋天,他講“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對春天,他講了“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很多朋友到武漢去都要登黃鶴樓,因為它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我認為上黃鶴樓主要是可以看見大江奔騰而去的雄偉之勢。大江東去是總趨勢,但在武漢,大江卻是北去;在南京,由南偏西流向北偏東;在1998年大水災的湖北嘉魚,大江卻是西去。大江東去,但有曲折,有回流,有艱險。我們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就是大江東去,但有曲折,有回流,有艱險,然而大江畢竟是東去,勢不可擋;我相信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一定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也是勢不可擋,必定前途無限美妙!
未來屬於你們年輕一代!謝謝!
P42-P4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