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工程結構創新團隊,是一個科研團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華大學工程結構創新團隊
- 主要成員:聶建國,張建民,樊健生等
- 獲獎情況: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 團隊性質:科研團隊
清華大學工程結構創新團隊,是一個科研團隊。
清華大學工程結構創新團隊,是一個科研團隊。團隊成員主要成員:聶建國,張建民,樊健生,陶慕軒,聶鑫,張嘎,胡黎明,潘鵬,陸新征,馮鵬,施剛,王睿,許立言,丁然1獲獎記錄團隊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
朱軍領導清華大學TSAIL研究小組,主要研究機器學習理論、算法及其在科學、工程和計算領域的套用。朱軍團隊利用統計推斷和大規模計算工具處理文本挖掘、圖像視頻處理、網路分析和神經科學等領域的不確定性和信息。研究項目包括深度學習、可擴展的(正則化)貝葉斯推斷、主題模型、從群體學習及其在各個領域的套用。 [6] 在表示...
清華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建於1956年。五十年代,主要從事一般建築結構的性能與套用研究。六十年代,建成了模爆試驗裝置,重點轉向爆炸荷載下防護結構的試驗與研究。七十年代,在原有的靜力試驗台座上,建起了反力牆,與有關單位聯合研製了擬動力試驗與數據採集系統,添置了可輸入任意波的振動台,試驗研究的領域擴展到...
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依託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研究方向 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的主要任務是探索學科交叉、校際合作、高校與地方政府合作,有機整合技術開發、基礎研究、成果轉化,建設在長時間內世界領先的結構生物學中心,產生一批在科學史上具有影響力的原創性科學成果,並且在基礎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礎...
聶鑫,男,漢族,1985年生。現任清華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副教授,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2004.08-2008.07,浙江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學士學位 2008.08-2014.01,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獲博士學位 工作履歷 2014.1-2014.7,工程師,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2014.9-2017.9,...
范仕龍,男,漢族,安徽省安慶市人。博士研究生,英國劍橋大學癌症系助理研究員。現任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X-射線晶體學平台平台主管。人物經歷 1994-1998,安徽師範大學,學士;2003-2008,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2008-2012,英國劍橋大學,癌症系,助理研究員;2012-至今,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高精尖創新...
時旭東 時旭東,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結構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員。人物經歷 現任清華大學土木水利學院結構工程研究所科研人員。
以國際化的視野探索教育改革,追求學術卓越,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形成了開放式國際化辦學、重視創新能力培養和實踐教育的鮮明特色,走出了一條充分汲取國際經驗和利用國際資源的開放式辦學之路,已培養了一批兼具工程技術與管理技能、具有國際視野與競爭力的複合型創新人才,成為清華園裡一個富有特色和活力...
生物力學和醫學工程是 21 世紀醫學和生物學發展中的新興力量, 是當今力學學科發展的新的驅動力和生長點 ,涵蓋 生物、醫學、物理、化學、材料、力學與工程學等多個學科,研究不同尺度生命體的結構、性能、功能、運動及其相互關係等。清華大學生物力學與醫學工程研究所的前身是成立於 1979 年的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生物...
2020年8月,任清華大學全球創新學院院長,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2003年,劉雲浩提出了利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技術進行室內定位的思路,並在國際上較早設計和實現了基於無線射頻識別的非測距室內定位系統LANDMARC,其定位精度達到米級,是最早對物聯網體系結構進行探索的原型系統之一。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土木工程系隨學校南遷長沙、昆明,以本係為主成立西南聯合大學土木工程系,設結構、鐵路道路、水利、市政衛生四科。1946年土木工程系遷回清華園。截至2023年5月由本科生428人,碩士研究生220人,博士研究生775人,工程管理碩士研究生243人。辦學歷史 土木工程系成立於1926年,是清華大學歷史最...
炭功能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依託廣東省“能源與環境材料”科研創新團隊,以深圳市炭功能材料工程實驗室、深圳市石墨烯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材料與器件檢測中心通過了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為基礎組建,現有廣東省熱管理工程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石墨烯創新中心、深圳蓋姆石墨烯中心。經過多年的努力...
材料科技在國家創新體系,特別在經濟建設和國防現代化的國家重大工程建設中有著重要的戰略性、基礎性地位。清華大學歷來高度重視材料學科的發展,學校組建材料學院,是清華大學新百年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材料學院以學科建設為核心,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全面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在...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超滑技術研究所(簡稱“超滑所”)成立於2018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鄭泉水在深圳市政府、深圳市坪山區政府和清華大學共同支持下創建的全球第一個結構超滑研究機構。超滑所坐落在深圳國家高新 區兩核之一的坪山區,致力於基於 結構超滑的顛覆性技術和源頭創新技術的研發,同時依託深圳市...
研究所現有在職教工49人,其中正高級12人,副高級23人,45歲以下42人;在讀研究生129人,其中博士95人,碩士34人;在站博士後7人;是一支以中青年教授為主要學術帶頭人的結構合理、敢於創新的科研團隊。機構簡介 核技術及套用研究所在國家一級學科——核科學與技術下擁有核技術及套用、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兩個二級...
2001年,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被評為全國重點學科。2002年,建系50周年,“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雕塑落成。2003年,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清華大學水利工程學科綜合排名第一。2005年,水沙科學與水利水電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清華大學)獲批籌建,《水力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2008 年...
根據依託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科群,構建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的指導思想,以國家工科機械基礎課程教學基地為基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實驗教學中心由機械工程學院的相關實驗室整合而成,中心擁有工程圖學實驗室,機械創新設計實驗室,CAD教學中心,製造工程實驗室,測控技術實驗室,汽車結構系統分析實驗室,汽車機電系統實驗室,...
2010.11 至今 清華大學結構工程研究所 副所長 2010.6-2010.8 比利時魯汶大學(K.U.Leuven) 訪問學者(visiting fellow)2009.7-2009.9 香港理工大學 博士後(postdoctoral fellow)2007.5-2007.7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 訪問學者 2006.4-2007.4 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博士後(...
THAD設有九個綜合性分院、九個專項研究設計分院、六個院士和大師工作室、三個建築專業所、八個專項設計所(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結構專業所、工程諮詢所等),以及以教師創作為特色的創新設計研究分院和三個教師工作室,此外還有四個院級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康寧翰設計集團-清尚集團聯合研究中心、...
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楊金龍教授課題組成立於2004年,致力於結構陶瓷、陶瓷新型膠態成型工藝、陶瓷微珠(實心/空心)、環境材料、節能材料、超輕泡沫新材料等多領域的研究。課題組先後承擔了863、973、北京市科技計畫、科技部創新方法工作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多個項目和課題的研究,並取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其中多項成果...
清華大學教授陳肇元,中心主任為山東建築大學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張鑫教授,首席科學家為中國工程院陳肇元院士、中國工程院杜彥良院士、呂西林教授,並組建了抗震設防與地震預警協同創新團隊、土木結構抗災關鍵技術及套用協同創新團隊、土木結構抗災性能評估與提升協同創新團隊、土木結構健康監測與控制協同創新團隊4個主要創新團隊。
胡少偉,196 9年2月生,河南開封人 ,中國共產黨黨 員 ,水工結構與材料學 專家 ,俄羅斯工程院 院士 ,鄭州大學 副校長 ,黃河實驗室副主任 、學科首席教授。胡少偉於1993年獲得湖南大學學士學位;1993年—1996年入讀於鄭州工學院,畢業後獲得數理力學繫結構力學專業碩 士學位 ;1999年獲得清華大學博士學位;1999...
3. 馮鵬, 陸新征, 葉列平著, 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建設工程套用技術,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11.4. 陸新征,葉列平, 繆志偉編著, 建築抗震彈塑性分析,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9 5. 江見鯨,陸新征,葉列平編著,混凝土結構有限元分析,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被引1038次)6. 葉列平, 孫海林, 陸新征著,高強輕骨料混凝土...
2010.11-清華大學結構力學教研室主任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結構自由振動精確求解的動力剛度法研究(2011.1-,負責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基於EEP法的非線性有限元和有限元線法自適應求解(2011.1-,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現代高性能鋼結構體系的關鍵基礎理論、體系創新與性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