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粉彩過牆枝桃紋碗
- 館藏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雍正時期
歷史來源
清粉彩過牆枝桃紋碗,燒制於中國雍正時期,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高6.7厘米,口徑14.5厘米,足徑5厘米,底部有“大清雍正年制”楷書款。碗的外壁上彩繪釉一株茂盛的桃樹,桃樹的樹幹沿著碗的外壁一直延伸到碗內。桃樹的枝幹上,錯落有致地描繪有六個壽桃,其中兩個在碗內,四個在碗外。樹枝旁還有幾隻飛舞的紅色蝙蝠,栩栩如生。在中國古代,壽桃和蝙蝠的圖案寓意是“洪福齊天,福壽雙全”。紅色的壽桃和蝙蝠,粉色的桃花,嫩綠的枝葉,它們加在一起,表達出吉祥喜慶的含義。這隻粉彩過牆枝桃紋碗,胎質勻淨細白,色彩淡雅,層次豐富,體現出中國清代粉彩瓷器燒造的最高水平。
清粉彩過牆枝桃紋碗
粉彩瓷器是景德鎮的制瓷工匠在燒制琺瑯彩瓷器時,研製出的一種新瓷器品種。當時的琺瑯彩由於是外來原料,成本很高,不適合普及。瓷器工匠就在就在中國傳統的五彩顏料中,加入一種叫做“玻璃白”的物質,就是一種不透明的白色乳濁劑,其成分抱括氧化鉛、矽、砷等。這種“玻璃白”具有乳濁效果,使顏色有了過度,畫出的圖案出現濃淡凹凸的變化,增加了彩繪的表現力,使其具有類似琺瑯彩的效果。
在中國清代,五彩被稱為“硬彩”,而粉彩被稱為“軟彩”。粉彩是釉上彩的一個品種,所謂釉上彩,就是在燒好的素瓷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在入窯經攝氏600度至900度溫度烘烤而成。粉彩瓷器是中國古代瓷器最後誕生的一個主要瓷器品種。它一出現就稱為青花瓷的主要對手,青花自誕生以來,一直以來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包括顏色釉、五彩和鬥彩瓷器,都不能對其構成威脅。只有粉彩瓷器出現以後,才對青花瓷長久以來占據的市場發起了挑戰,甚至一度占據上風。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粉彩稱為景德鎮彩瓷的主流,無論是造型、胎釉還是彩繪圖案,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尤其是雍正時期,這時彩料的提鍊石是相當的純淨,施彩和洗染的技法精確熟練,畫面自然生動。
雍正時期的粉彩瓷器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成就,一方面是傾全國之力,不惜成本;另一方面就是督陶官盡職盡責。雍正時期最著名的督陶官就是唐英。唐英是雍正、乾隆時期有名的督陶官,也是中國陶瓷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他的主持下。景德鎮御窯廠燒制出了許多精美清朝御用瓷器。雍正要求唐英燒制一批粉彩瓷器,以便慶賀自己的生日,要求瓷器的圖案必須新穎別致。燒制出具有新穎的瓷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唐英日夜思考始終想不出合適的裝飾圖案。一日他在院子中來回踱步思索瓷器上圖案的樣式,不經意間一抬頭,發現牆外的樹枝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甚是好看。這一情景一下子讓唐英開了竅,他突然想起康熙時期曾有一種“過枝”圖案,這種圖案只在鬥彩瓷器上出現過。所謂“過枝”就是指器物內壁與外壁或器蓋與器身的紋飾相連,渾然一體,宛如花枝越過牆頭。就這樣唐英親自繪製了粉彩過牆枝桃紋碗的畫樣。雍正皇帝看過畫樣後十分欣賞,在唐英的精心繪製和景德鎮瓷器工匠的巧手之下,雍正時期粉彩瓷器的巔峰之作“粉彩過牆枝桃紋碗”誕生了。
相比於其他瓷器上的傳統圖案,這隻粉彩過牆枝桃紋碗上桃與桃葉的畫法很有特點。壽桃從底部到尖部,顏色淡青漸變為桃紅,過度自然;葉子則以不同層次的綠色來表現其受光面,充分體現雍正粉彩的柔和細膩、粉潤秀雅。在雍正的粉彩上,體現出的特點為,第一:瓷質窯細,裡面沒有任何的瑕疵,瓷密度也非常高;第二:做工精細,繪畫體現雍正的審美觀。雍正對瓷器的要求一種陰柔之美,穩健,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