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白墓
- 別稱:清白里
- 地點:江蘇省宜興市鯨塘鎮清白自然村
- 特點:建有馬氏清白廟
舊宅結構,修繕狀況,典故由來,保護狀況,
舊宅結構
馬氏舊宅第位於徐舍鎮鯨塘的清白自然村,屬明清建築。清白村古稱馬家莊,是馬氏族人的集居地。馬氏是當地望族,在朝列班者累代不斷,著實光宗耀祖,顯赫鄉里。其府第牆門巍峨排列,深宅大院,廣捨連片。最大一處朝南連排5座牆門,從東至西40餘丈;每個牆門兩邊置石刻門當,門前鼓形旗桿石墩一字排開;右側置有上馬石、拴馬石柱;整個磚鋪石場數百平方丈。五門之中又以東門為最,大門寬宏高敞,7開間屋面,5進深房舍。其中,二、三、四進為磚木結構樓房,中堂兩邊廂房,長弄通道;兩進之間隔有小院明堂;明堂北向為牆門式樣,雅詞款額。
修繕狀況
馬氏宅第從明代至清代中葉已臻完美。太平天國時期,馬氏府第大部分被毀。清末,馬氏族人中有經商發跡者將宅第修葺。至民國初年,馬氏宅第主要建築有5處,占地面積1.5萬餘平方米,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小橋通達河西馬氏宗祠,房舍計99間半。宅第房舍東南建有公遇、公迪兩座分祖祠堂,人稱“清白家廟”。
上世紀七十年代,馬氏分祠、宗祠房舍被逐漸拆除。至2005年,宅第尚存建築面積千餘平方米,較為完整的建築是五門之中西第二重牆門及部分房舍院落:有五進腰門,內有走廊、邊門,中間是三進二層的磚木結構樓房,朝南的木格柵門窗;第一、二進房之間有小院、天井、花台,第三進靠西有房屋兩間和東小院天井,第五進輔房、山牆、女兒牆、石庫門。三重牆門磚刻門額:“清白遺風”、“竹苞松茂”。另有鼓形旗桿石墩8個,清光緒年間勒石“馬氏大宗碑記”一塊。
典故由來
馬氏十二世孫公遇乃理學家朱熹的學生,被先生贊為“操若清冰,行同白璧”。馬公遇因官場腐敗,終身不仕。他的胞弟馬公迪在朝官拜尚書,他便勸弟弟馬公迪辭官還鄉與己一起傳道授業,開蒙啟頑,自守清白,公迪便聽從了他的話。兩人自此以教讀學生為業,留下遺訓:“清白為人”。卒後落葬,鄉人稱為“清白先生墓”。時光流逝,馬家莊的地名漸被淡忘,當地常呼之為“清白墓”或“清白里”。馬氏子孫恪守祖訓,為人淳樸,大都無意仕途;若為官者,亦必清官。
保護狀況
據地方志記載,清白馬氏舊宅是全市保存面積最大,年代最久遠的明清建築,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