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濕和胃法

清濕和胃法適用於胃痛濕熱中阻證。感受濕熱之邪或濕蘊化熱,濕熱相搏於胃,胃氣阻滯而致濕熱中阻,症見胃脘痞悶疼痛,面垢口臭,暖氣,噁心,不欲食,舌苔黃膩或黃厚膩。治宜清化濕熱之邪,藥用黃連、黃芩、厚朴花、藿香、佩蘭、陳皮、半夏、茯苓、通草、香櫞皮。胸脅痞悶者,加旋覆花、鬱金;脘悶納呆者,加砂仁、谷芽、麥芽;濕熱傷津而口於口渴者,加蘆根、滑石;尿黃尿少者,加車前子、滑石;便秘腹脹者,加檳榔、酒大黃。

基本介紹

  • 藥品名稱:清濕和胃法
  • 是否處方藥:非處方藥
  • 主要適用症胃痛濕熱中阻證
  • 運動員慎用:非慎用
  • 是否納入醫保:未納入
驗寨,按語,

驗寨

邊某,男,64歲。1988年6月14日初診。胃脘隱痛、脹滿不舒反覆2年余。近1個月來,痛脹加重,泛惡欲嘔,大便溏薄,舌質紅、苔黃膩,脈濡細。證屬濕熱中阻,胃氣不降。治宜芳香化濕,理氣通降。藥用:藿香10g,佩蘭10g,馬尾連6g,丁香3g,香櫞皮10g,佛手6g,枳殼10g,大腹皮,紫蘇梗10g,香附10g,檳榔10g。服藥6劑後,痛脹惡嘔趨緩,守法加減調治月余,胃脘舒適,大便正常。

按語

濕邪最易稽留脾胃,且有趨熱、趨寒兩端。即使濕熱之證,亦宜分辨濕重於熱、熱重於濕或濕熱並重,權衡用藥。此案證屬濕重於熱,其治療要充分重視祛濕,因濕去則氣機易暢,並可使濕、熱分離,濕滲則熱下,則熱勢孤立易撤。祛濕之法,宜以芳化為主,兼以淡滲,或參以苦溫燥濕。方中以藿香、佩蘭芳香化濕,佐以馬尾連苦寒燥濕清熱,配香櫞皮、佛手、枳殼、大腹皮、紫蘇梗、香附、檳榔等理氣通降,伍丁香降逆溫中止嘔。又此案之便溏,乃濕趨腸道所致,不同於脾胃虛寒所致的便溏,故芳化理氣除濕則便溏自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