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生產技術

清潔生產技術

清潔生產技術(cleaner production technology,CPT)是一種相對的技術。清潔指較生產同類產品的技術污染物的產生量更小,污染物毒性更小。由於CPT絕大部分都是對原有生產過程的改變,所以清潔生產技術指對原生產技術進行改變後,使得污染產生量和毒性降低甚至消除的技術。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人們趨向於把利用清潔原料和能源、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率、廢棄物有價資源回收都認為是一種CPT。這種認識是對因與果混淆的結果。以上所提的僅僅是達到清潔的方式,而不是CPT本身的充分或必要條件。判定CPT的根本還在於在一定的技術邊際條件下同類技術的污染物產生量和污染物毒性的比較。更嚴重的錯誤是把末端治理技術也認為是一種CPT。這種錯誤在對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案例中經常見到。

CPT可以分為廣義CPT和狹義CPT。廣義CPT正如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中國清潔生產促進法中所理解的一樣將CPT範疇擴展到消費和服務的領域中。但就語義學而言,CPT應特指生產過程。如果服務業可以看成一種商品的話CPT 應當包括清潔的服務技術,但清潔的消費技術的概念並不存在,消費不講究技術。如果把消費也納入的CPT範疇應當是對LCA的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潔生產技術
  • 外文名:clearer production technology (CPT)
  • 目的:減少污染物產生量和毒性
  • 實例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的清潔生產技術
  • 邊界1:生產具有相同使用價值的產品
  • 邊界2: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
基本信息,清潔的含義,清潔生產原則,過程要求,

基本信息

早在80年代初,我國就提出:防治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一靠政策,二靠管理,三靠技術。這些年來,我國環境領域政府官員、NGO組織、科研、工程技術人員以及廣大民眾逐步開展了各類環保基礎理論和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究與實踐,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環境生態工程逐漸由單純的工業“三廢”處置技術,擴展到綜合治理技術;由污染源治理技術,擴展到區域性綜合防治技術;由綜合防治技術,擴展到自然與農業生態工程技術;由末端控制技術,擴展全過程監控技術,繼而擴展到可持續發展和清潔生產技術;面向市場經濟的單向思維的產品設計,擴展到面向複合生態系統的生態設計技術(又稱可持續發展設計)。產業生態學和生態工程的興起,更加推動了環境政策、環境管理、環境保護等不同分支學科新技術、新概念的產生與發展。

清潔的含義

1、無跑、冒、滴、漏現象,生產區域無不淨之處。2、原材料和生產過程綠色化。3、提高資源、能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清潔生產原則

1、對生產工藝綜合利用進行“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
2、作為末端控制,還必須進行常規環境治理來實現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的要求。

過程要求

對於生產過程:節約原料,淘汰有毒原材料,在排放廢物前降低其數量和毒性。
對於產品:旨在減少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對於服務:要將環境考慮到新設計的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