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法身佛(佛教用語)

清淨法身佛(佛教用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法身指佛的自性真身。又稱身佛。清淨法身佛,謂吾人之身即是如來法身,故吾人之自性本即清淨,並能生出一切諸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淨法身佛
  • 別名:法身佛
法身佛,法身,

法身佛

法性之體名法身,法性有覺知之德,故名佛。

法身

指佛的自性真身。又稱法身佛,或自性身、第一身。二身(或三身、四身)之一,是大小乘諸家通用的名稱。因此隨諸家所說而有種種不同內容。如小乘家立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五分法身。謂此無漏的五蘊是佛及阿羅漢自體所持有的五種功德。《遺教經論》雲(大正26·290b)︰‘自今已後,我諸弟子展轉行之,則是如來法身常在而不滅也。’所指即是此種法身。唯識家區分法身為‘總、別’。‘總’是三身的總名,為一大功德法身。《成唯識論》卷十雲(大正31·57c)︰‘此法身五法為性,非淨法界獨名法身,二轉依果皆此攝故。’‘別’是指三身之一的自性身。《成唯識論》卷十又雲(大正31·57c)︰‘諸如來真淨法界,受用變化平等所依,離相寂然,絕諸戲論,具無邊際真常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大功德法所依止故。’即‘總’的法身以五法事理為體;‘別’的法身唯以清淨法界的真如為體,稱之為法身。
三論家則稱真如實相不可得的真空為法身。《注維摩經》卷三所引鳩摩羅什之說謂(大正38·359c)︰‘諸法實相和合為佛,故實相亦名法身。’《勝鬘經寶窟》卷下(本)雲(大正37·68c)︰‘法身者,即是實相真如法。’
依《起信論》,在真如用大方面見法身的論文雲(大正32·579b)︰‘除滅無明見本法身,自然而有不思議業,種種之用,即與真如等遍一切處,又亦無有用相可得,何以故?謂諸佛如來唯是法身智相之身,第一義諦無有世諦境界,離於施作,但隨眾生見聞得益故說為用。’其意在立理智不二的法身。而其稱性之用是用即無用,且益用無邊。此《起信論》之法身說,可謂一乘諸家立說之根柢。
天台家持三身相即之佛身觀,故雖說法身,但非僅遍一切處的如來,而認為法身即報應身,報應身即法身。《法華經》〈提婆品〉雲(大正9·35b)︰‘微妙淨法身,具相三十二,以八十種好用莊嚴法身。’為其立說的根源。華嚴家以十身具足的毗盧舍那法身佛為教主。《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四首先標示法身佛雲(大正 36·27b)︰‘夫真身寥廓,與法界合其體者,(中略)包羅無外,與萬化齊其用者,(中略)窮源莫二。’而認為十身相即融攝於三身,文雲(大正36·31a)︰
‘即三身即十身者,若以佛身上十身者,菩提身、願身、化身、力持身、意生身,即三身中化身攝也;相好身、威勢身、福德身,義通報化;法身即法身;智身義通三身,局唯報身故,即三是十,即十是三。若約融三世間十身,即三身者,如來身通三身,智身亦通三身,法身、虛空身即法身,餘六通法化,法身體故,隨物應國土等故。’
日本真言宗則以地、水、火、風、空、識六大為大日法身,認為此六大法身本來具足色相,可以用語言說法。所謂四種法身說是此宗的最高理論。
五種法身
五種法身,指佛的法身有五種。有各種說法,茲略述如下︰
(一)據《華嚴經隨疏演義鈔》所載,為(1)法性生身︰指由法性所生的佛身。(2)功德法身︰以行之功德為因而生的法身。(3)變化法身︰隨應眾生的機根而生的法身。(4)虛空法身︰遍滿虛空的法身。(5)實相法身︰無色形、不生不滅的法身。該《疏鈔》卷四雲(大正36·27c)︰
‘或說五取蘊,如大通經說。然睿公維摩疏釋雲,所謂(一)法性生身,(二)亦言功德法身,(三)變化法身,(四)虛空法身,(五)實相法身。詳而辯之,即(一)法身也,何者言其生,則本之法性,故曰法性生身。(二)推其因,則是功德所成故,是功德法身。(三)就其應,則無感不形,是則變化法身。(四)稱其大,則彌綸虛空,所謂虛空法身。(五)語其妙,則無相無為,故曰實相法身。’
總之,是將佛身之德義分為五種。
(二)指(1)如如智法身︰即證真如之理的實智。(2)功德法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德。(3)自法身︰為地上菩薩應現的勝應身。(4)變化法身︰隨機而化的劣應身。(5)虛空法身︰如虛空離諸相的真如之理。
(三)日本真言宗立四種法身,即(1)自性法身;(2)受用法身;(3)變化法身;(4)等流法身。其中之受用法身又可分為自受用與他受用二種。總共五種法身。
(四)指日本真言宗新義派之祖覺鍐所立的五種法身︰(1)自性法身(理法身、智法身);(2)受用法身(自受用身、他受用身);(3)變化身(示現肉身的法身);(4)等流身(應九界而現的化身);(5)法界身(六大法身)。其中,前四者是相大的法身;法界身乃總括六大法界為佛身,是體大的法身。
(五)即戒身、定身、慧身、解脫身、解脫知見身等五分法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