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郡侯張思忠神道碑原立於鞏義市東南5公里站街鎮大黃冶村西嶺上,1979年運至鞏義市文物管理所保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河郡侯張思忠神道碑
設計工藝,文物研究,
設計工藝
該碑全稱為《元故贈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地處行中書省參如政事故軍追封清河郡公張公神道碑銘》。通高4.2米,寬1.1米,厚0.31米。歐陽玄撰文,嚼曖書丹,張起岩篆額。額題篆書:“大元敕賜河南行省參知政事張公道碑”,分3行,共17字。碑文行書,28行,每行70字。碑文詳盡記述了張思忠生平、世系及其功德。該碑書者康里促膝率子山,《元史》稱其“善趙、草、行書,識者皆謂其晉人筆意,草續片紙,人多寶之,不翅金玉”。《書史會剽中云:“刻意翰墨,正書師虞永興,行草師鐘太傅、王有軍,呈畫道媚,轉折圓頸,名重一時,評者請國朝以書名世者,自趙魏公後,便及公也。”康有為在礦藝舟雙輯》中云:“元康里子山,明王覺新,筆鼓宕而勢峻密,真元、明之後勁。”均對其書法作出了較高評價。
文物研究
此碑是張思忠之孫張惟敏任吏部侍即時奉敕而立,於至元六年(公元134O年)九月建。該碑撰文、書丹、篆額皆為元朝之名家,文辭清麗流暢,朗朗上口,書法結構疏朗,筆法峻勁,風神秀逸,頗見功力,篆額清俊秀逸,實為上品。張思忠等人不見於《元史》,但都在當時有一定的地位和影響。此碑的發現,為研究元史增添了史料,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