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外徑57厘米,內徑30.2厘米,高25厘米。青灰岩,十二面扁柱狀,井口為十二邊形,井面及井圈外壁打磨光滑,內壁通壁有明顯琢痕,井口外沿有一圈擋水凸起,以防打出的井水內流入井,保證井水衛生。井圈底有四個方形的凹洞,似乎用來與井體或其他石構件相扣合。現收藏於廈門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樂律石刻井圈
- 出土地點:廈門市周寶巷42號周墨史宅的院內
- 館藏地點: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體育路95號文化藝術中心
- 所屬年代:清
- 外徑:57厘米
- 內徑:30.2厘米
- 高:25厘米
- 所屬博物館:廈門市博物館
- 所屬地區:福建廈門
文物介紹
該井圈很有特色的是井圈面上陰刻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中在兩個天干之間陰刻小字:宮、商、角、羽、征;井圈外壁上刻篆書的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與之相配對的用行書陰刻的十二律: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即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宋仁宗《景佑樂髓新經》曾解釋說:“黃鐘之宮為子……為正宮調;太簇商為寅……為大石調;姑洗角為辰……;林鐘征為未……為黃鐘征;南呂羽為酉……應鐘變宮為亥……蕤賓變徵為午。” 井圈上的十二地支、十二律相對應,與這種解釋完全相同。 天干地支起源甚早,常用於紀年,也用於紀日,傳說黃帝時代就有,陝西眉縣出土的西周青銅器上刻有完整的天干地支記錄。此外,古人又常把十二地支與十二個月、十二辰相對應。 五音:宮、商、角、征、羽,又稱五聲,相當於現代音樂簡譜上的do 、re、mi、sol、la,即五聲音階上的五個音級。 十二律是將一個八度平分為十二個半音,至遲產生於春秋時期。“律”原指用來定音的竹管,十二律即十二個長短不同的律管吹奏出十二個高度不一的標準音,以定樂音的高低,相當於現代音樂的C、#C、D、#D、E、F、#F、G、#G、A、#A、B等十二個固定音,其中奇數的六個為陽律,稱六律,偶數的六個為陰律,稱六呂,全稱為律呂。 該井圈出於廈門市周寶巷42號周墨史宅的院內。井圈表面以及鐫刻的許多文字都已嚴重磨蝕,顯得十分老舊,因缺少參照物,我們初斷其年代至少在清代,甚至更早。把天干、五音、地支、十二律配對刻在井圈上,對研究古代音樂文化具有十分主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