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會計

清朝會計是指淸朝時期(1644—1911)的會計方法。淸朝依然是中式會計方法的發展完善時期。其主要特點是:在帳簿的設定與運用方面。當時基層稅征部門的主要帳傳共有四種,即徵收薄、日記傳、繳款傅、截串註銷傅。它們各自的用途不同,但都相互關聯,缺一不可。內務府會計司一般都有底帳、出入流水帳和出入總帳的設定。

除這類帳簿設定外,為控制某類專款的用途或臨時反映某一特殊開支,還有其他一些輔助性帳傳的設定。在記帳方法方面。當時在官廳財計部門的會計核算中,出現入出記帳法與收付記帳法並存並用的局面。在官廳會計核算中,四柱結算法的運用較之明朝進一步普及。帳傅、名籍、魚鱗冊、黃冊、賽銷冊、《賦役全書》以及《會計錄》等,無一不取用四柱式;無論日結、旬結、月結及年結,均通過四柱結算法計算、考核其結果。當時所用的一種“結帳單”,集中體現了對四柱結算法基本公式的運用。淸政府所編制的會計報吿,亦分為定期報吿與臨時報告兩種。定期報告主要有年、季、月三種。此外對某些部門,如官辦企業,也有旬報和日報的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