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故江蘇丹徒縣知縣祁星閣先生墓表石碑

清故江蘇丹徒縣知縣祁星閣先生墓表石碑

清故江蘇丹徒縣知縣祁星閣先生墓表石碑,是清末邯鄲籍進士李景濂撰文、永年籍進士武延緒書丹的永年籍進士祁德昌墓表。

石碑曾經聞名畿南的碑刻,因文章精彩,書法精湛,一直受到當地文人雅士所稱道和喜愛,卻後期不翼而飛,仍有傳聞稱該石刻在文革期間被毀。

2019年1月在廣府古城近日發現了失蹤幾十年之久的這塊石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故江蘇丹徒縣知縣祁星閣先生墓表石碑
  • 館藏地點:邯鄲市廣府古城
  • 出土時間:2019年1月
  • 所屬年代:清朝
  • 類別:碑刻
文物歷史,文物特徵,文物鑑賞,碑文內容,

文物歷史

清故江蘇丹徒縣知縣祁星閣先生墓表石碑,是邯鄲市在2019年中發現的李景濂進士撰文的第二塊碑刻。2018年6月21日,邯鄲市文史愛好者李發勇,在復興區後郝村即將拆遷的一農戶家中,發現了李景濂進士撰文並書丹的《河南蘭儀縣知縣任兆麟墓志銘》碑刻。這塊墓志銘的文字在《邯鄲縣誌》有記載。

文物特徵

新發現的清故江蘇丹徒縣知縣祁星閣先生墓表石碑,墓主名祁德昌(1825-1888),字星閣。這塊石碑的碑首、碑身、碑座總高約3.06米,碑身寬約1.2米,厚約0.3米,重量估計超過2.5噸。碑身四周雕刻著花紋,中間文字部分高1.67米,寬0.63米。墓表標題16個字,正文1328個字,共1344個字。此墓表碑體如此之大,字數如此之多,並不多見。由墓表字數可見李景濂進士與祁德昌進士的關係非同一般。

文物鑑賞

邯鄲市市書法家李發勇在評論:“武延緒進士的楷書集歐體、柳體、顏體之大成。由於顏體豐滿,亦大字不亦小字,顏體又不在館閣體之列,武延緒進士把顏、歐、柳三體結合,演變得出神入化,得心應手,與李景濂進士的文章相結合,可謂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碑文內容

這篇石碑墓表的內容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176個字:“永年城內多望族,祁氏其一也。祁氏之先自山西遷永年城北之西楊莊,後徙城內,世載隱德,以迄先生。先生擩染庭訓,謹敕自將,性坦直和易,與人交,外如其中,不為阿諛諂屈以媚其上,植弱摧強,奸欺刮絕,而澹於榮利,難進易退,泊如也。喜讀孫征君夏峰《理學宗傳》,名所居曰‘誠正書室’。教士以敦品立行為先,戒華靡驁放者。身既歿,子孫守其法不衰,永年稱篤行君子者,必歸先生。”
這部分簡明扼要地介紹了祁德昌進士的先祖從山西省遷至永年縣,歷代默默地施德於人。祁德昌從小接受親職教育,謹慎穩重,坦白直率,平易近人,表里如一、剛正不阿、淡泊名利,是位謙謙君子。
第二部分121個字:“先生諱德昌,字星閣,中鹹豐戊午副榜,同治壬戌舉人,癸亥成進士。以知縣待闕江蘇,署寶山,補丹徒,加同知銜。以父病乞歸,父歿,復請終養母,凡居家十七年。母喪服除,乃復仕,補丹徒原缺不至,署靖江、荊溪。在荊溪五月遂卒,光緒十四年也,歸葬城南八里莊新塋。”
這部分介紹了祁德昌進士考取科舉功名的歷程。他是鹹豐八年戊午科(1858)副榜,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舉人,同治二年癸亥科(1863)聯捷進士。聯捷進士指考中舉人後,第二年就考中了進士,此類人在進士中為數不多。這部分還簡介了祁德昌進士任江蘇寶山和丹徒知縣數年,喪父後回鄉贍養母親17年,母親去世後再次任職,1888年在荊溪縣任上去世,埋葬在故里。
該墓表接著用218個字簡介了墓主的祖父母、父母、妻妾、子孫。他的子孫都很優秀,五個兒子中有兩名舉人,一名師範科舉人,一名優廩生,一名拔貢,一個孫子任教育部主事。“祖葆中,武庠生,妣楊氏;本生祖蔚中,國學生,妣李氏;父廷璐,優增生,妣劉氏、蔡氏。皆以先生貴,贈、封朝議大夫,妣贈、封恭人。妻宋宜人,事舅姑以孝聞,治家有禮法,後先生十七年卒。妾李孺人。子五人:榮縉,鹹豐辛酉拔貢,同治丁卯舉人;榮綬,光緒戊子舉人,署山西嶽陽縣事,皆宋宜人出。榮緎,優廩生,學部二等書記官;榮綖,宣統己酉拔貢;榮紱,師範科舉人,皆李孺人出。孫四人:錫蕃,光緒壬寅副榜,學部七品小京官,教育部主事;錫祉、錫權、錫鵬。孫女四人。”
第四部分最長,428個字,介紹了祁德昌進士為官公正,興修水利,疏通河道,為民做主的事跡。例如,他設立稅務局,告誡官員不得索取財物。兩戶發生土地糾紛,他親自前去丈量土地,釘界樁。海岸潮汐淹沒農田,他日夜監督興修水利工程。河道淤淺,他與鄰縣協商疏通。他還妥善處理了兩起中外糾紛,據理力爭,保護了中國人的利益。
這部分原文是:“先生以儒術為治,而尤亟民病。始至江蘇,委辦厘捐局,戒胥吏無婪索、無留難。嘗語同事諸君曰:‘朝廷自軍興來,以餉糈匱竭,始為此權宜耳。商民困久矣,忍苛求乎?’先是寶山屬之寶塘沙,有二姓爭田,大吏檄先生往勘。先生乘風冒險,攜弓筆擅、人役,親為丈量釘界,歸其餘沙省城善堂。條上數事,杜後爭端。大吏韙之。其權寶山也,濱海岸沖蝕,夏秋潮汐漲發,沒民田亡算。先生請於大吏,鳩工庀材,宵晝督役工以完堅。劉河淤淺,議偕鄰邑浚疏,水不為患。有鬻宅於法國教士者,已立劵,悔所為,上其事。先生陰為畫策,眾如之。比領事持劵來索,先生曰:‘此宗祠也,一人不得私鬻。’即驗,果然,事得已。寶山民戕英人,上海道遣員來驗,以血跡為據。先生聞之,曰:‘若爾是,禍且不測。’馳謁上海道及英領事,力剖其誣,亦得解。泰興某寓丹徒習教,多妄為,官長不何問,益亡忌,先生因事痛懲之,繇是斂跡。治靖江、荊溪,如寶山、丹徒時。靖江事簡,荊溪蒞事不久故。先生吏績雖著,人猶以不盡其用,為惜也。所著有《古槐軒》文集一卷,詩一卷,藏於家。”
最後一部分用385個字簡介了永年縣多位通過科舉考試走上仕途的名人。但是,作者感嘆當地後起之秀數量不多,勉勵後來者奮起直追。李景濂進士撰文的多篇墓表和墓志銘,不拘泥於所謂的範文或模板,每篇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以此結尾的作品是發現的已知的一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