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拓潁上蘭亭序,錦面,挖鑲裱,蝴蝶裝。四開。墨紙半開縱24.1厘米,橫9.9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拓潁上蘭亭序
-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 高度:24.1厘米
- 寬度:9.9厘米
潁上蘭亭與黃庭經合裝一冊,為翻刻。本幅蘭亭敘文二十八行,末刻“蘭亭敘唐臨絹本”,並“永仲”、“墨妙筆精”等印。
潁上蘭亭相傳在安徽潁上縣城掏挖南關井所得,故名。其出土年代應不晚於明正統九年(1444),刻有“蘭亭序唐臨絹本”七字。帖石的另一面刻黃庭經,有“思古齋”三字,因名“思古齋黃庭”。
潁上蘭亭在明清新發現的蘭亭拓本中,有較高的地位,實際上只是一種臨本,全帖缺29字,從“次”字偏旁刻為三點,“清”字豎筆歪斜等特徵看,其與“領字從山本”有淵源。“領字從山本”中“崇山峻領”的“領”字上加“山”,為“嶺”,其特點包括:“在”字撇筆不出頭,“蘭”字草字頭下刻一小橫筆,“次”字是三點水旁,“聽”字耳字邊中為三橫等。原帖塗改字跡處,或空白,或無塗改字痕而直書後改字。
潁上蘭亭“快然自足”行末,右側刻小“僧”字,偏旁脫失。潁上本原刻“群”字頂上一方折筆,甚為清勁,翻刻則差矣。在蘭亭帖的十四、五行下部之間,常常出現一個“僧”字。原是梁徐僧權壓縫書名,時間久了僅存僧字,鐫刻時就照刻下來。
思古齋是元人應本的齋號,他所藏的黃庭經拓本,是元祐續法帖中所刻,潁上蘭亭也是元代鐫石。有“墨妙筆精”、“永仲”刻印,永仲是米芾的朋友蔣永仲。
拓本鈐“至寶”、“雪峰印信”、“徐氏珍藏”、“東涌”、“靈蠻”等印十方。
據同治《潁上縣誌》記載:萬曆末年,潁上南關有一眼古井,時有白光如虹,民間淘井獲一石刻,洗淨後發現碑石正反兩面刻有蘭亭序和黃庭經,旁有“蘭亭序唐臨絹本”七楷字,“思古齋石刻”五篆字等(巻一輿地古蹟29頁)
《蘭亭序》殘碑現存安徽省博物館,這是潁上縣歷史上出土的最珍貴文物之一。《蘭亭序》為何而殘,一說於明代出土後一位在潁縣令為居奇貨,將碑刻拓印後設法將碑破壞;中國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書法藝術家翁同龢先後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他在《為知稼翁題潁井碎石》的詩和序中寫道:明嘉靖中,潁上人發古井,得《蘭亭》、《黃庭》石刻,甫拓數紙,而《蘭亭》“類”字已殘,為一俗令妄補,大可憎。崇禎間,縣令張俊英者,惡上官索取,椎碎之。縣民卜氏得一片,極難拓,即此本也。
神龍遺蹟久銷沉,潁井翩翩筆勢尋。
天與俗工除類筆,明珠原不受塵侵。
一說為出土時即殘。東晉王羲之《蘭亭序》(禊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書”之美譽,是後人研學其書法精髓的圭臬。“潁上蘭亭”(潁井蘭亭)是目前存世的8種最佳摹本之一。
不知潁上南關出土《蘭亭序》刻石的古井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