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青釉開片小瓷水盂是清康熙時期的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康熙青釉開片小瓷水盂
- 館藏地點:廣東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康熙
- 類別:瓷器
清康熙青釉開片小瓷水盂是清康熙時期的文物。
清康熙青釉開片小瓷水盂是清康熙時期的文物。...
釉面有粉白和漿白兩種,粉白釉面硬度高,漿白釉面略顯疏鬆,偶有開片,還有一種亮青釉。中期青花瓷器圈足沒有早期大,有的足端經過打磨,光滑呈泥鰍背狀,但沒有後期雍正青花的滾圓,少見火石紅,胎釉結合很緊密,器內外壁及底足釉色基本一致。當時還出現用精細淘洗的漿泥製成的瓷胎,俗稱漿胎,產品有水盂、印泥...
清白釉小開片雙龍戲水大水注是清代文物,現收藏於東莞市博物館。文物介紹 清代白釉小開片雙龍戲水大水注,該器物系廣東潮州窯。口徑11厘米、底徑15厘米、高11厘米。胎體厚重。斂口,圓唇,碩腹,腹壁弧度外撇至底,寬圈足,足根露胎。腹部豐滿,底部平坦,器形敦實穩健,平衡感強。器表施白釉,釉質瑩潤,釉下...
清白釉小開片暗雲雷紋三足盆,該器物系廣東潮州窯。口徑18厘米、底徑16.8厘米、高12厘米。胎質細密厚重,呈灰白色。平唇,直筒腹,下承三足,口沿至底部略有收窄。內壁及底部未施釉,其餘均施白釉,釉色略泛黃,釉下滿布細密小開片。腹部飾三道凸弦紋,一二道弦紋間釉下暗刻多排雲雷紋,足部飾渦紋。盆...
該盂無款,青釉開片,出土於成化晚期地層。成化年間的瓷器質精器美,再加之傳世不多,故為鑑藏家所珍愛,明末時即有“成杯一隻,值錢十萬”之謂。清人王棠《知新錄》在評價明代各朝官窯瓷器時說:“首成窯、次宣、次永、次嘉,其正、弘、隆、萬間亦有佳者”。1987年春天,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珠山...
清鐵鏽釉水盂 清鐵鏽釉水盂,該器物系江西景德鎮窯。口徑10厘米、底徑8.5厘米、高3.5厘米。胎質堅硬。斂口,圓唇,鼓腹,圈足。器身矮扁,給人以飽滿、輕巧而穩定的美感。文物介紹 除足部外均飾鐵鏽釉,釉質細膩,施釉勻淨,釉面光澤感較強。
釉面肥厚滋潤,光澤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稱“亮青釉”。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稱“橘皮釉”,極少數有開片。若在高倍放大鏡下觀察,釉面充滿了大大小小的氣泡,甚至小氣泡擦大氣泡。宣德朝無論什麼品種的瓷器,幾乎都是這種釉面。民窯器胎體使用瓷石加高嶺土製成,白淨,瓷化程度好,與永樂民窯器相比...
青瓷、白瓷 中國最早出現的瓷器是青瓷,因器表均施有一層薄薄的青釉而得名。商代青瓷已具備了胎質灰白、火候達1100℃以上、胎基本燒結、吸水性較弱等瓷的基本特徵,但它在原料加工、器物成型以及燒窯技術上還比較原始,故稱它為原始青瓷。西周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手工業內部進一步分工,原始青瓷的生產有了較...
1998年3月,宋代的龍泉窯青釉蓮瓣紋瓶從英國追回。物品簡介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因其主要產區在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明清,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龍泉窯釉色...
雍正款礬紅折枝花葫蘆水盂 乾隆款青花纏枝蓮紋賞瓶 乾隆款青花海水紅彩龍紋梅瓶 乾隆款仿漆剔紅開光雙耳瓶 第二部分 滄桑積澱·清瓷擷珍——濰坊市博物館藏部分清代瓷器 第1單元 皇家貴氣·官窯瓷器 清康熙素三彩折枝瓜果暗龍紋盤 清康熙仿成化鬥彩折枝花果紋盤 清雍正白釉鹿頭尊 清乾隆仿官窯青釉瓜棱瓶 清...
器型較薄、紫口鐵足特徵外,還有釉質肥潤(甚至釉質比胎要厚)、釉色青中偏黃、開片較規整、不飾...清代卷草紋主要用於青釉印花、鬥彩、粉彩以及仿永樂、宣德青花瓷上,其特點又變成洪武時的纖細、捲曲,...①蘇州造:又稱蘇州片,發展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年)至清康熙時(1662—1722年)。擅以絹本青綠...
清道光祭藍釉碗 清道光祭藍釉碗,清代瓷器,現藏於東莞市博物館收藏。文物介紹 清道光祭藍釉碗,該器物碗敞口微撇,深腹,圈足微內斂。器形端莊規整,胎質細膩堅硬。口沿及足底施白釉外,通施祭藍釉,釉層均勻,釉色淺淡,有柔和的光澤感。足內有青花“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