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匏制蒜頭為故宮匏器,年代為清代。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康熙匏制蒜頭
- 館藏地點: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 所屬年代:清代
- 類別:故宮匏器
- 文物原屬:清宮舊藏
- 文物尺寸:高:13.8cm,口徑:4.1cm,足徑:7.2cm
結構形式
瓶細頸,溜肩,鼓腹,器形規整飽滿。口部膨起如蒜頭式,飾3道凸弦紋,並鑲染色牙口。自口部向下直至腹部有6道凹線紋垂直貫通,將器身劃分成6瓣,每瓣自成裝飾單元,均於頸下飾陽文如意雲頭紋、聯弧紋及卷草垂肩紋,腹部飾獨窠蓮花紋並有卷草裊娜向上。下腹亦有凸弦紋2道。器底為6瓣葵花形圈足,內有陽文楷書“康熙賞玩”印章款。
“匏”是“葫蘆”的舊稱,匏器工藝是中國工藝美術中的奇葩。即以此器而論,其所用范制之法是匏器工藝中較為重要的工藝技法。簡言之,在葫蘆幼小時,將其納入已制好的有陰文花紋的范模中,待其長成,與范模嚴絲合縫,取出後即可得陽文花紋的匏器。其紋飾悉出天然,又不違人意,巧奪天工,符合中國傳統的審美追求。此法歷史悠久,在民間不絕如縷,至清代傳入宮廷,遂大為繁盛。其實,范匏之法言易行難,器形與紋飾俱美者往往十不得一,所以像蒜頭瓶般紋飾清晰、粗細均勻、毫無漫漶模糊之處的作品殊為難得。更為可貴的是其每一瓣間的圖案銜接自然,天衣無縫,而銜接處凹線上的陽文以及蓮花紋上的陰文筋脈製作中都具陰中有陽或陽中有陰的工藝難點,卻沒有任何錯亂,製作中整體器形和諧優雅,無疑代表了康熙時宮廷范匏所達到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