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欺煙困雨

清平樂·欺煙困雨》是明代詩人楊基創作一首詠柳詞。上片寫堆煙楊柳,萬縷千條,隨風飄拂,勝過輕盈舞女腰肢;下片說猶寒未暖的初春時節,柳條正當嫩黃,讓人感到最為風流可愛。全詞立意高遠,運思巧妙,摹寫傳神,情韻悠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清平樂·欺煙困雨
  • 作者:楊基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出處:《元明清詞》
  • 作品體裁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清平樂
欺煙困雨,拂拂愁千縷。曾把腰枝羞舞女,贏得輕盈如許。
猶寒未暖時光,將昏漸曉池塘。記取春來楊柳。風流全在輕黃。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清平樂(yuè):原為唐教坊曲名,取用漢樂府“清樂”、“平樂”這兩個樂調而命名。後用作詞牌名。《宋史·樂志》入“大石調”,《金奩集》、《樂章集》併入“越調”。雙調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韻,後片三平韻。
2.欺煙困雨:楊柳枝奈及葉子茂密時,遠看呈煙霧狀,尤其在雨天。故南宋詞人史達祖《綺羅春·詠春雨》“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甚著名。此處化用,凝鍊貼切。
3.腰肢羞舞女:比喻柳枝纖桑動人。杜前《漫興》詩:“隔溪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4.風流:風流瀟灑,亦喻俊逸人才。《南史·張緒傳》:“此楊柳風流可急,似張鑄當年時。”輕黃:柳枝初抽枝芽吋的淺嫩黃色。李商隱《柳》詩:“江南江北雪初消,漠漠輕黃惹嫩條。”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春柳被煙所籠罩,春柳被雨所困擾被風吹拂的柳絲帶著乾縷愁。春柳的腰肢比舞女還要纖細柔弱,所以才贏得體態這樣的輕盈。
正當還有點寒而沒有暖的時候,在池塘那邊天將要亮了。要記住春來的楊柳,要算淡淡顯黃的時節最美麗。

創作背景

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詞的內容來看,詩人在春天看到萬物復甦,春柳發芽,一片生機勃勃景象,詩人寫下這首詩以表達對柳的喜愛之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古代詩人中善寫柳者頗不乏人。寫柳的名詩佳詞亦為數甚多。此篇即為其中之佳構。
開頭的“欺煙困雨”四字直有一番陰霾的景象,因此全詞的基調偏於低沉是顯而可見的。習謂,詠柳為煙雨所欺困的寫法,始自宋代詞人史達祖的《綺羅香》,但那是說春雨飛舞的特殊形態:“做冷欺花,將煙困柳”,透露的是詩人在春雨中難以歸家的情感。固而就讓人疑慮到晚唐詩人崔櫓所吟“帶雨帶煙深淺枝”一句,恐怕才是直寫楊柳被“煙雨”欺困的初始意象。楊柳之籠煙披雨本是一種自然景觀,在這兒卻被詞人融入了主觀的情感之色,於是續來了“拂拂愁千縷”之句。浮現在詞人眼前的“柳”,便成為在料峭風霧中披拂不已的千縷“愁”絲了。從這前兩行對“柳”的擬人化的描繪中,人們不難發現此詞很有點像朱淑貞的七言《柳》絕,似乎擬於迷迷細雨中的“萬縷千絲”那兒,暗自織起詞家個人的些許“幽恨”。
“曾把腰枝羞舞女,贏得輕盈如許”兩句,既寫柳又比人,是詞人的追溯,也是當前的寫照。先從寫柳的意義上說,它一如杜甫《漫興》所云“隔溪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說春柳之“輕盈”堪與豆蔻年華之舞女相媲美,並勝羞之矣;這柳是多么纖細脆弱,而就比興人的際遇景況來說,則易使人想到“玉山翹翠步無塵,楚腰如柳不勝春”;“骨軟張郎瘦,腰輕楚女飢”了。詞人在這裡是否有意以楚宮比明廷,說自己雖曾在朝擔任兵部員外郎等職,亦不得不屢屢隨時之好、緊勒衣帶以與舞女斗腰,結果贏得了“如許”之“輕盈”,最後被讒去職而貶為役人。反正是“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人多餓死”呀,詞人在這裡究竟是單純言柳還是進一步作擬人之比興,此雖不必臆斷,但那意象中“柳”之為“煙雨”春寒所戲耍玩弄的情形,卻又同它的人格化的被蹂躪、摧殘的景象,何其相似,此為上片。
下片則轉入時空之進一步渲染和議論。“猶寒未暖時光,將昏漸曉池塘。”實為承上啟下的過渡,也是詞人為他的“柳”所擬設出的一個特定的時空環境。意思是說,在春寒料峭“未暖猶寒”的池塘岸邊,對於輕盈斗腰的春柳來說,其最為戚戚冷冷令人憫憐之境,便是那所謂“將昏”或“漸曉”的時節了。晚唐詩人李郢曾經有云:“東風晴色掛闌乾,眉葉初青畏曉寒。”也許就是這種惆悵的意思。於是詞人便因此等陰霾、悵惘、難以將息的“昏”“曉”時光,最終升發出自己的半是企望、半是揶揄的議論,說人們應該“記取”的是:人間的所謂“風流”,不過一如草木,它的最美好最值得憶取的機遇,“全在”於“春來”“楊柳”“輕黃”的時光啊。詞人以此作結,則幾乎有些類似自嘲。

名家點評

明·陳霆渚山堂詞話》:“狀新柳妙處,數句盡之,古今人未曾道著。歌此闋者,想見芳春媚景,暝色入簾,殘月戒曙,身在芳塘之上,徘徊容與也。”
近代詞學家趙尊岳《借陰堂匯刻明詞提要·眉庵詞提要》:“纏綿中有清氣,詞家之上流。”

作者簡介

楊基(1326~1372) 明初詩人。字孟載,號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樂山),生長於吳中(今江蘇蘇州)。元末,曾入張士誠幕。明初為滎陽知縣,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後被讒奪官,罰服勞役,死於工所。楊基少時曾著《論鑒》十萬余言。又於楊維楨席上賦《鐵笛》詩,當時維楨已成名流,對楊基詩倍加稱賞,於是揚名吳中,與高啟張羽徐賁為詩友,時人稱為"吳中四傑"。著作有《眉庵集》12卷,補遺1卷。按古體、歌行、律詩、絕句、長短句及詞曲分卷排列。明成化重刻時,江朝宗為之作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