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宴園

清晏園是我國治水和漕運史上規模最大的衙署園林,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全國文保單位、國家水利風景區,有“江淮第一園”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清宴園
  • 地理位置:江蘇省淮安市
  • 占地面積:8公頃
  • 著名景點:明清古典園林
  • 始建時間: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
明永樂時,清晏園為戶部分司公署,距今已有600年歷史。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政府在清江浦設官治河,河督靳輔在明代戶部分司舊址“鑿池植樹,以為行館”,後經歷任河督整修,公園漸成規模。清晏園曾先後稱為西園、淮園、澹園、清晏園、留園、葉挺公園、城南公園。1991年,公園更名為清晏園。
清宴園
園內亭、台、樓、閣、假山錯落有致,曲徑、長廊、流水循環往復,四季花繁木盛,秀麗典雅。總體布局為:由南經北分布著環漪別墅、黃石園和荷芳書院景區,魁星閣、淮香堂和荷芳書院三個景點坐落在中軸線上。東側建有序園、總督河道部院等景區,西側有葉園、明代關帝廟等景區。清晏園兼具南方園林之秀麗和北方園林之雄奇,為典型的古典園林景觀。
總督河道部院是清代全國最高的治水機構,是國家在京城以外專設的治河決策、指揮和管理機構,管轄著黃、淮、運河。從1678年始,清代常駐淮安的河道總督總共有72任、58人,歷時183年;鹹豐十一年(1861年),清政府裁河道總督,由漕運總督兼理河務,遷駐清晏園,歷時43年;光緒三十年(1904年),裁漕督,總督署改為江北巡撫署;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設江北提督於此。
河道總督直接受命於皇帝,下轄四道、二十四廳、二十四(河兵)營,其“規模之大,縣城無兩”。河道總督的正職多為正二品,或是從一品,副職為正三品。朝廷還常以官階較高的官員任河道總督,如高斌、嵇曾筠等人均授大學士銜。
太湖石假山:清代河道總督園林專家麟慶所建。太湖石“瘦、透、漏、皺”,石令人古,水令人靜,既有高山聳立陡壁懸崖之雄偉,兼具小橋流水花叢點綴之別致,充分體現了清代官宦園林的建築風格。
荷芳書院:清晏園的代表性建築。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時任河督高斌於荷池北建“荷芳書院”,以迎聖駕。荷芳書院其名高於園名。書院前的荷花池,古典建築環繞,形成了向心、內聚格局,使人在有限空間感到開朗而寧靜。
今雨樓:今雨樓原為清晏酒樓,因漕運而興。清江浦以江南河道總督部院宴席最為豐盛,規格最高,有“銀鑄的食府流水的席”之稱,為淮揚菜發源之地。
南船北馬:淮安古城“五水”穿城,明清時期就是京杭大運河南北漕運的交通樞紐、南北咽喉要道,是漕糧中轉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船製造中心、漕運指揮中心、淮鹽集散中心,素有“南船北馬、九省通衢”之譽。
卻顧亭:取李白“卻顧所來徑,巷巷橫翠微”,寓意此處景觀別致讓人留戀。
蕉吟館:四周遍植芭蕉、竹林,大樹林立,形成窗虛蕉葉玲瓏,松影池光的景象,是官宦雅士吟詩作畫、品茶小酌的地方。
薔薇園:道光年間河道總督、園林專家麟慶所建,內有荷望閣等景點。
河帥府:江南河道總督部院下設文武官員,“文職司核算錢糧、購備河工料物等,武職負責河防修守”。河道總督統領24個營、兩萬人的河兵,因此,河道總督又稱河台、河帥。
唱晚亭:竹茅柳松,叢木成林,曾是文人墨客吟唱之地。
文渠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開挖,流經文廟而得名“文渠河”。河道依勢就形,堤岸曲折蜿蜒,山石嶙崎,綠水清凌,阡陌縱橫。
關帝廟:建於明崇禎十一年,是景區內年代最久遠的建築,人稱武廟,是淮安歷史上僅存的一座。廟宇巍峨壯觀,朱牆環繞,彩繪描頂,氣勢宏偉。
黃石假山:蒼勁古拙,質樸雄渾,陡壁懸崖,山峰凸出於各個景點,可俯瞰全園風景。此處聽風飲香,頗有一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