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考證1862-1908

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考證1862-1908

《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考證1862-1908》是2020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考證1862-1908
  • 作者:岳微
  •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404887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同治、光緒年間,是繼乾隆朝之後清代內廷戲曲發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亦是鹹豐末年京劇在宮內嶄露頭角後,逐步發展、壯大,最終取代崑曲主流地位的關鍵時期。光緒九年(1883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25年間,先後有60餘名京劇伶人走入內廷擔任“民籍教習”,他們與“昇平署內學”、慈禧太后御用的太監科班“普天同慶班”一起,構成晚清宮廷戲曲舞台上的演員主體。作為京劇藝術的承載者、傳播者和創作者,京劇伶人不僅書寫了京劇內廷發展的歷史,亦為民間戲曲藝術與宮廷戲曲藝術的交流貢獻著重要力量。此時期被選入宮的京劇伶人已無須居住在宮內,他們“既供奉內廷又獻藝民間”的特殊的承差方式,在民間與宮廷之間架起一座無形的京劇藝術交流之橋,引發了種種耐人尋味的文化現象。
  《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考證》以“伶人”為切入點,以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活動為主要研究對象,在藉助“清昇平署檔案”全面考證相關史實的同時,亦輔助戲曲史料等對由京劇伶人“內廷演戲”這一特殊從藝經歷而引發的藝人個人技藝和聲望的提高、畸形的社會認同、內廷與民間戲曲發展的橋樑作用、民間觀戲與堂會之風的興起等文化問題予以了關注。
  《清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內廷演戲考證》共分為三個章節:“內廷演戲概說”“京劇伶人的個案研究”“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的文化觀照”。首章“內廷演戲概說”,分別從管理機構昇平署、內廷中的京劇伶人、承差場所及常演劇目三個方面,整體描述了同光時期內廷戲曲活動的管理情況,京劇伶人入宮的大致脈絡,伶人的時代特徵,以及宮內常用的演出場所和上演的劇目。初步描繪了同治光緒年間,京劇伶人宮內演戲活動的大致環境和基本樣貌。第二章“京劇伶人的個案研究”,分別以譚鑫培、陳得林、王瑤卿、楊小樓4名深得慈禧賞識的官內名伶為個案,從“藝術經歷及地位”“宮中承職綜述”“官內承差軼聞”三個方面著手,藉助昇平署檔案與梨園史料、民間軼聞的相互補充與驗證,及昇平署劇本和老唱片的分析和選用,回顧、梳理了4位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的經歷,重組、再現了伶人內廷承差的史實。第三章“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的文化觀照”則主要針對由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經歷”所引發的“個人技藝和劇壇地位的提升”“畸形的社會認同”“內廷與民間戲曲發展的橋樑”“民間觀戲與堂會之風的興起”等社會問題進行了文化上的評析。

圖書目錄

內容提要
緒論
一、選題緣由
二、研究成果綜述
三、選題的斷代及研究意義
四、研究方法
五、關於“內廷供奉”一詞
第一章 內廷演戲概說
第一節 管理機構——昇平署
一、歷史沿革
二、機構構成與人員配備
三、相關署衙與民間行會組織
第二節 內廷中的京劇伶人
一、京劇伶人入宮始末
二、京劇伶人的時代特徵
第三節 承差場所及常演劇目
一、承差場所
二、官內演出劇目
第二章 京劇伶人的個案研究
第一節 譚鑫培
一、藝術經歷及地位
二、宮中承職綜述
三、宮內承差軼聞
第二節 陳得林
一、藝術經歷及地位
二、宮中承職綜述
三、官內承差軼聞
第三節 王瑤卿
一、藝術經歷及地位
二、宮中承職綜述
三、宮內承差軼聞
第四節 楊小樓
一、藝術經歷及地位
二、宮中承職綜述
三、官內承差軼聞
第三章 京劇伶人內廷演戲的文化觀照
第一節 內廷演戲引發的伶人身份變化
一、藝人技藝和地位的提升
二、畸形的社會認同
第二節 內廷演戲產生的社會文化效應
一、內廷與民間戲曲發展的橋樑
二、民間觀戲與堂會之風的興起
結論
附錄一
附錄二
附錄三
附錄四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岳微,山東藝術學院講師,獨立申請、承擔省文化廳文化藝術重點課題3項:《東北漢族小戲聲腔“紅柳腔”的認定與研究》、《東北地區二人轉拉場戲親緣劇種調查及成因研究》、《中國傳統音樂教學感性體驗模式的建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