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初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
- 高:19.5厘米
- 朝代:清朝
- 創始者:札納巴札爾
文物簡介,結構形式,
文物簡介
漠北蒙古佛像的創始者為札納巴札爾(1635—1723),他為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人,系土謝圖汗兗布多爾濟之子,阿巴岱汗之曾孫,是第十四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扎阿囊昆噶寧波的轉世靈童,年4歲時(崇禎十一年,1638)由駕母巴林喇嘛授戒並取名札納巴札爾。清順治六年(1649)15歲時入藏進修佛法,五世達賴喇嘛授以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尊號。順治八年(1651)攜西藏著名喇嘛及各行匠工、畫工而返,遂在喀爾喀全境弘揚藏傳佛教(黃教),大興土木,修建寺院,大量鑄造佛像,使藏傳佛教普及於喀爾喀全土。札納巴札爾多才多藝,經其手建築許多有名的佛寺,有多種關於語言、藝術、文學的著作行世。康熙二十七年(1688),準噶爾部噶爾丹人入侵喀爾喀,土謝圖汗聯軍全線潰敗。此時,札納巴札爾以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之尊說服了喀爾喀各部王公歸順清政府,請求康熙帝出兵征討噶爾丹。康熙帝三征噶爾丹,大獲全勝。札納巴札爾也受到了康熙帝的優待和尊崇。康熙六十一年(1722),康熙帝駕崩,札納巴札爾帶病從庫侖奔京弔唁,於雍正元年(1723)正月十四日圓寂於北京西黃寺,享年88歲。
據其傳記可知,札納巴札爾在康熙十九年(1680)左右開始製作了許多精美的銅造像,風格清新,獨具特色,影響深遠,極受尊崇。現多藏於烏蘭巴托的博物館和各皇家寺廟,承德外八廟也供奉其少量作品。札納巴札爾佛像是眾多收藏家夢寐以求的頂級藏品。
結構形式
此尊清初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像,應出自於札納巴札爾之手。釋迦牟尼佛像頂結高肉螺髻,髻頂可見頂嚴,額頭飾有白毫,雙耳垂肩,臉型清秀,雙眉高挑,杏眼明澈,高鼻細挺,紅唇微微含笑,具有無可挑剔之美;臉部、頸部泥金,周身鎏金,盡顯雍容華貴;著袒右式袈裟,袈裟邊緣鏨刻花紋;右手持觸地印,左手持缽,裸雙足結跏趺坐於二層蓮台之上,雙腿間漏出鏨刻有精美花紋的扇形裙角,蓮台高起,飾有一周飽滿的連珠紋,仰覆蓮瓣相互錯置,蓮肉中間凸起,瓣尖起翹。縱觀其精美程度,令人驚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