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神龕高3.1米,體型龐大,為清代物件,主要採用鏤雕、圓雕、透雕、浮雕等雕刻手法,雕刻了大量的瑞獸、花鳥紋。如“雙龍戲珠”、“龍鳳呈祥”、“麒麟送子”、“鯉魚跳龍門”等等。雕刻手法嫻熟、技藝精湛,虛實有致,乃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香樟木餘慶堂神龕
- 收藏地址:洛陽市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
- 規格:長220cm*寬90cm*高310cm
- 年代:清代
- 材質:香樟木
洛陽市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得到此神龕的由來:
餘慶堂最早建於明洪武年間,其後輩幾經遷移,固在安徽、浙江等多地可看到餘慶堂的蹤跡。這件神龕是從廣東一位老先生那裡收藏過來的,老先生說自己的祖輩從別人手中購買遺落至民間的這件神龕時並不知道這神龕的來頭,他只是欣賞這件神龕細膩的雕刻手法,做工考究便買了回來。由於神龕較高大,現在房子不容易放下,且木質家具不易保存,又恰巧遇到洛陽市古典紅木博物館館長周義新,老先生說:“與其放我這裡腐朽掉,倒不如放在你們博物館展示予眾人,為中國傳統家具文化做一份貢獻。”於是,這件珍貴的神龕,便安置於洛陽市古典紅木家具博物館了。
神龕也叫神櫝是放置祖宗靈牌或神位的閣間,主要用於神明或祖宗的四時之祭,體現出古人敬天法祖、慎終追遠的思想觀念。這件家具與古典建築有著重要聯繫,為條案和殿宇式神龕兩部分組成,神龕的雕花部分材質為香樟木。神龕高3.1米,長2.2米,體型龐大。龕體主要採用鏤雕、圓雕、透雕、浮雕等雕刻手法,雕刻了大量的瑞獸、花鳥紋。如“雙龍戲珠”、“龍鳳呈祥”、“麒麟送子”、“鯉魚跳龍門”等等。神龕匾額上題“餘慶堂”三個字,“餘慶堂”乃醫館之名,由此臆斷該物件乃清代紅頂商人胡雪岩所用。該神龕雕刻手法嫻熟、技藝精湛,虛實有致,是件不可多得的收藏精品。
神龕的由來:
傳說古時桑浦山下有母子倆相依為命,不料兒子不孝,動輒打罵母親。,有一日兒子入山砍柴,見一鳥窩,母鳥正銜蟲餵養小鳥,往返飛忙,終於昏倒在鳥窩裡,眾小鳥咻咻待哺,狀甚可憐。兒子尋思自己不孝之過,有改悔之意。忽見母親自山下送飯來,急奔下山迎接。不料母親誤解,以為兒子嫌她遲送飯來,欲來毆打,慌忙卸下飯糰飛奔,撞死在一棵樹下。兒子撫摸母屍,痛定思痛,便砍下這棵樹,製作一木櫝,寫上母親姓名,生辰死日,逢時祭拜。後來,不孝兒勤耕力作,生活富裕,子孫繁衍,人們便仿效他製作木櫝,祭祀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