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紫砂暖硯,此硯通高8.7厘米,長10.9厘米,寬8.3厘米。
清代三層紫砂暖硯 呈長方形缽式造型,四腹略鼓,底為邊足。硯體分上、中、下三層,由硯蓋、硯台、硯座和油燈共四套件組成。全套均為原配,品相保存完好。
三層之間,以子母口相扣相連,合為一體。硯可以倒置,底、面如同筆洗,三層可以拆卸組合,使用時各施其能。
此硯選用浙江宜興優質紫砂泥制坯,外部不施釉,經1100~1200度高溫燒制,紫砂色澤正宗、質地堅實;加上設計科學,構思巧妙,做工精湛,所以,保溫保濕的效果極為理想,當是各類暖硯之中的佳作。
暖硯,是古人為了防止冬季墨汁冰凍,而特製的一種有保溫功能的硯台。
在天寒地凍的季節,硯台磨墨以後,就會結一層薄冰,用筆去舔墨,筆和墨因凍結也會粘在一起,字就寫不成了。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使用暖硯。
暖硯始於何時,尚考待。出土和傳世的實物告訴我們,唐宋時就有了,明清多見,我國北方比較盛行。
暖硯的材質多種多樣。有用銀、銅、錫、鐵、石、陶瓷等材料單一製成的,也有相互組合製成的。
形制多為圓形、方形、長方形,底座較高,二層結構。
功能可分為“水暖型”、“火暖型”兩大類。水暖型,即用注入熱水保溫的方法;火暖型,即引入炭火燒烤的方法。這兩種方法都有缺欠。熱水保溫法,保溫時間難以持久;燒烤法,石料又經不住長時間的燒烤,硯面容易開裂。
到了清代中晚期,江蘇宜興紫砂陶藝進入文房,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強,透氣性佳和耐高溫的特性,制出了新型的紫砂暖硯。
這件“清代三層紫砂暖硯”,就是當時的創新製品。它打破了“兩層結構,一層一面供暖保溫”的傳統方式,實行了“三層結構、兩層兩面供暖,保溫保濕”的科學製法,達到了暖硯保暖的極佳效果。可稱得上是能工巧匠們為了滿足文人的訴求,在紫砂陶藝中的一項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