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傳略-愛新覺羅家族統治的268年

清代皇帝傳略-愛新覺羅家族統治的268年

本書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歷代皇帝傳略的彙編。從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清朝統治全國共268年。 共收傳記十四篇。包括入關前的兩帝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入關後的十帝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入關時輔助幼帝順治的攝政王多爾袞及晚清時幾度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最後兩人雖不是皇帝,但具有皇帝的權力。每篇傳記獨立成篇,各篇前後銜接,分別寫出他們的生平事跡,評論他們的功過是非,並聯繫歷史的發展嬗變,反映清朝的崛起、興盛及逐漸走向沒落衰亡。本書史料翔實,著筆謹嚴,具有較高的學術和史料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皇帝傳略-愛新覺羅家族統治的268年
  • 作者:左步青
  • 數傳記:十四篇
  • 編輯:《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
作者簡介,目 錄,基本信息,圖書摘要,

作者簡介

左步青,1927年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審、《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卷主任編輯。曾發表《乾隆初政》,《乾隆焚書》、《乾隆南巡》、《乾隆鎮壓王倫起義後的防民措施》、《滿族入關和漢族文化的影響》等論文,主編《清代皇帝傳略》、《康雍乾三帝評議》,校點《國朝宮史》、《國朝宮史續編》(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局1994年版優秀圖書評比中,獲古籍類圖書獎)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目 錄

序言(左步青)
太祖努爾哈赤(李鴻彬)
女真社會的多事之秋
“十三副遺甲”起兵
赫圖阿拉建元稱汗
宣布“七大恨”誓師征明
遷都遼瀋
四十年戎馬生涯的頂峰
“計丁授田”和“按丁編莊”
建立八大貝勒共治國政制度
寧遠戰敗疽發身死
簡短的結語
太宗皇太極(李鴻彬)
隨父兄從征的青年將領
繼承汗位時的嚴峻形勢
“講和自固”以待時機
銳意改革治國撫民
兩次入侵朝鮮
統一漠南蒙古
為入關開拓了勝利之路
簡短的結語
順治帝福臨(李尚英)
勤學苦讀的少年天子
親政之初刻意求治
穩定社會秩序緩和各種矛盾
恢復農業經濟的主要措施
整頓吏治禁止宦官干政
和耶穌會士、佛教高僧的交往
家庭主要成員
關於遺詔的懸案
簡短的結語
康熙帝玄燁(郭松義)
繼位前後
清除鰲拜勢力
撤除“三藩”
統一台灣
安定北方邊疆
慎選人才表彰清官
頻繁的外出巡視活動
修治河道
籠絡漢族知識分子
太子的立和廢
成敗功過小議
雍正帝胤秅(劉桂林)
藩邸生活四十五年
在諸皇子鬥爭中贏得帝位
初政伊始氣象一新
朋黨之禁與骨肉嫌猜
承前啟後的大政方針
寵臣與權貴
其人其事
死亡之謎
簡短的結語
乾隆帝弘曆(左步青)
青年皇帝的犖犖大才
為政之道寬猛互濟
務本足國首重農桑
整肅吏治貪風難挽
編纂《四庫全書》和文字獄
“十全武功”
馬戛爾尼使團來訪
奢靡之風財用耗竭
盤極轉衰遍地烽煙
響慕風雅精於騎射
后妃、子女與家庭生活
傳位、辭世和身後餘波
嘉慶帝飆琰(李尚英)
親政之初懲治權相
鎮壓川楚農民大起義
陳德行刺和紫禁城之變
力挽頹勢希望有所作為
積重難返的閉關政策
辭世
簡短的結語
道光帝昮寧(潘振平)
一帆風順的繼統者
提倡“實政”與恪守祖制
用兵西北邊陲
禁菸三部曲
面對陌生的敵人
“力崇節儉”的皇帝
簡短的結語
鹹豐帝奕詝(茅海建)
皇四子與皇六子
初振還罷
太平軍興
兩大變局:厘金與湘軍
“造反”“造反”
英法聯軍之役
肅順黨人
熱河與京師之間
後宮生活
簡短的結語
同治帝載淳(賈熟村)
小皇帝即位時的宮廷政變
兩宮太后垂簾前的傀儡
文理不通的紈絝公子
大婚之後婆媳不和
親政後的內政外交
宮廷權力之爭
“天花之喜”和立嗣問題
簡短的結語
光緒帝載湉(孔祥吉)
毓慶宮接受的帝德教育
不愜意的婚事
主張嚴懲日本侵略者
甲午戰爭中的帝後黨爭
《馬關條約》刺激他要痛除積弊
“不甘作亡國之君”
“詔定國是”除舊迎新
變法失敗囚禁瀛台
紫禁城上空希望之星隕落
宣統帝溥儀(孫思源)
懵懵懂懂當了末代皇帝
一中一西兩位教師課讀
“皇額娘”生母乳母
袁世凱動了“鳩占鵲巢”之心
張勛復辟又當了十二天皇帝
“大婚”後行為乖張的生活
整頓小朝廷內部
被趕出宮
攝政王多爾袞(李鴻彬)
父死母殉的不幸
墨爾根王助成大業
擁戴福臨並不甘心
統率八旗勁旅入關
開國創業的不凡氣度
攝政七年的行政得失
覬覦帝位和“太后下嫁”
行獵塞外墜馬致死
簡短的結語
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孔祥吉)
家世 入宮 母以子貴
發動政變垂簾聽政
與恭親王奕訴的權力鬥爭
為同治立後和修復圓明園的風波
同治崩逝再度垂簾
逼死兒媳與慈安暴卒
“甲申易樞”再次罷斥奕訴
“萬壽無疆”三軍敗績
扼殺戊戌維新運動
庚子釀禍
晚年推行的“新政”
臨終前又立一個小皇帝
清代皇帝世系表
再版後記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8-10-01
·版次:1
·總頁數:342
·印刷時間:2008-10-01
·印次:1
·字數:336000
·ISBN:9787501555475
·大小:16開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圖書摘要

太祖努爾哈赤(李鴻彬)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幾千年來,我國境內的各個民族先後浦現出許許多多英雄豪傑,他們為本民族的進步和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滿族(女真後裔)的努爾哈赤就是其中傑出的一員,他的卓越業績已載入史冊。
女真社會的多事之秋
努爾哈赤,姓愛新覺羅,號淑勒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今遼寧省新賓縣)的一個女真(滿)族奴隸主的家庭。在位11年,卒於天命十一年八月十一日(1626年9月30日),終年68歲。祖父覺昌安(又稱叫場)任建州左衛都指揮使;父親塔克世(又稱他失)任建州左衛指揮使。他們對明王朝忠心耿耿,實心任事,屢受朝廷的嘉獎。
努爾哈赤生活的時代,正值女真社會的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銳的多事之秋。明初,我國東北的女真族分為三大部,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明廷為了加強對女真的統治,在女真地區設定三百多個衛所,“官其酋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職,給與印信,俾仍舊俗,各統其屬,以時朝貢”。到了明中葉以後,明王朝對女真進一步推行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政策,採取分而治之的辦法,在女真各部之間製造矛盾,進行離間分裂活動,致使女真社會動亂不安。還對他們實行經濟封鎖,停止朝貢和互市,結果造成女真“男無鏵鏟,女無針剪”,嚴重地影響他們的生產和生活,阻礙了女真社會經濟的發展。在軍事上,明王朝經常派兵深入女真境內,大肆燒殺掠奪,使得女真人口銳減,生產遭到極大破壞,因此女真社會發展十分緩慢。同時,女真各部的奴隸主為了擴大自己的權勢,集中更多的財富,皆稱王爭長,互相戰殺,甚至骨肉相殘。努爾哈赤所在的建州女真也是“攘奪貨財,兄弟交嫉”。這種動亂局勢,給女真人帶來深重的災難,因此都迫切要求從分裂割據、戰亂不休的困境中解脫出來,走向和平安定。努爾哈赤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來到了人世間。
努爾哈赤的母親是建州右衛都督王杲的長女,姓喜塔臘氏,名厄墨乞,她生三子一女,即努爾哈赤、舒爾哈齊、雅爾哈齊和一個女兒。努爾哈赤為其長子,自幼聰明機智、健壯力強、喜愛習武、勤於勞作,頗受父母的喜愛。他10歲時母親病逝,幼小的心靈遭到沉重的打擊。繼母納喇氏,名懇哲(又稱肯姐),為人尖刻,無端妒之,“撫育寡恩”。經常受虐待,家庭之間的冷酷,使努爾哈赤養成少言寡歡的性格。萬曆元年(1573年),15歲的努爾哈赤帶著弟弟舒爾哈齊離家投靠外祖父王杲。王杲“黠慧剽悍”,“有才辯,能解番漢語言字義”,文武出眾,“建州諸夷,悉聽杲調度”,成為當時建州女真的著名領袖。王杲對機智勇敢、長於騎射的外孫努爾哈赤十分喜愛。萬曆三年(1575年)王杲起兵反對明王朝在女真地區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兵敗遇害,建州右衛遭到明軍殘酷掠殺,努爾哈赤也被俘,不久獲釋逃回家鄉。血與火的現實促使努爾哈赤立志要勃興女真。
萬曆五年(1577年),努爾哈赤娶本部塔本巴晏女佟佳氏(名為哈哈納札青)為妻,其父塔克世“惑於繼母言,遂分居”,可是“家產所予獨薄,第二年又生了長女東果格格,因此小家庭的生活比較艱難。他為了謀生,不久毅然離家從戎,投到明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由於他弓馬嫻熟,武藝超群,頗受李成梁的賞識,不僅“贊畫成梁軍務”,而且“每戰必先登,屢立戰功”。努爾哈赤勤奮好學,“好看三國、水滸二傳,自謂有謀略”。他還結交一些漢人知識分子,深受漢族文化思想的影響。努爾哈赤早年的身世和閱歷,培養和鍛鍊了他堅韌的意志和開闊的胸懷,成長為一名“多智習兵”的出色人才,其政治和軍事才能都遠遠超出與他同時的女真各部首領。
萬曆十年(1582年)九月,努爾哈赤得知李成梁要殺害他,便“脫李成梁難而奔”,取道葉赫,返回故里,以圖發展,從此走上了統一女真的道路。
“十三副遺甲”起兵
萬曆十一年(1583年)正月,建州右衛古埒城(今遼寧省新賓縣古樓村)主阿台(努爾哈赤的舅父),因明廷殺害其父王呆,便興兵反明。二月,李成梁率領明軍在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圖倫城(今遼寧省新賓縣湯圖)主尼堪外蘭的引導下,攻占了古埒城,阿台被殺。此時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皆在古埒城內,不幸遇害。努爾哈赤得知噩耗後,勃然大怒,詰問明廷說:“祖、父無罪,何故殺之?”明廷詭稱:“汝祖、父實誤殺”。於是給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作為賠償,並命努爾哈赤襲父職,任建州左衛指揮使。
努爾哈赤“欲報祖、父之仇”,當時無力,也不敢反明,遂歸罪於尼堪外蘭,便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復仇。自此他“收集舊部,生聚教訓,陰有併吞諸部之志”,開始投入了統一女真的鬥爭。努爾哈赤對內在政治上“定國政,戢盜賊,法制以立”;經濟上加強“互市交易,以通商賈,因此滿洲民殷國富”;軍事上建立一支“出則備戰,入則務農”,既能打仗,又能生產的部隊。他對外推行“遠交近攻之術”,一方面積極拉攏蒙古、朝鮮,給予蒙古“厚賞”,“互相結親”,向朝鮮表示“永結歡好,世世無替”。同時與明王朝仍然保持臣屬關係,“遣使通好,歲以金幣聘問”,並且親自赴京師朝貢八次,向明廷述職進貢,還“送所掠人口,自結於中朝”,以取得明廷的信任,於是官職由指揮使升為都督僉事、左都督,直到龍虎將軍。另一方面對鄰近的女真各部則採取“恩威並行,順者以德服,逆者以兵臨”的辦法,以加速統一女真諸部的進程。
努爾哈赤的統一大業,首先是從建州本部開始的。當時建州女真分為建州和長白山兩大部,建州有五部,即蘇克素護部、渾河部、完顏部、董鄂部、哲陳部;長白山有三部,包括訥殷部、鴨綠江部、朱舍里部。這些部下又有許多部落城主,互不統屬,各自占地稱雄。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率領部眾進擊尼堪外蘭的圖倫城,並約定薩爾滸城(今遼寧省撫順縣哈塘村)主諾米納率軍來會,由於諾米納背盟,走漏了訊息,雖然攻占圖倫城,但是尼堪外蘭卻逃往嘉班城(今遼寧省撫順縣大甲邦)。八月,努爾哈赤又領兵攻打嘉班城,因諾米納再次給尼堪外蘭通風報信,使他又一次逃脫,奔往鵝爾琿城(今遼寧省撫順縣河口台)。努爾哈赤兩次興兵進攻尼堪外蘭,以圖復仇,都未能得手,所以非常痛恨諾米納,便設計將其誘殺,占領薩爾滸城。在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不僅用步騎強攻,而且以智謀計取,這成為他用兵的一個特點。此時他年方25歲。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的事業剛剛邁出第一步,就遇到來自各方面敵對者的挑戰。這時渾河部兆佳城(今遼寧省新賓縣趙家村)城主理岱,勾結哈達兵,無端劫掠了努爾哈赤管屬的瑚濟寨,因而迫使他暫時停止對尼堪外蘭的追捕。萬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爾哈赤不顧冰雪封山,行軍艱難,率兵一舉攻占兆佳城,生擒理岱。與此同時,嘉木湖城主噶哈善(努爾哈赤的妹夫,也是他手下的一員猛將)被薩木占殺害,兇手薩木占畏罪逃往瑪爾墩寨(今遼寧省新賓縣馬爾敦村)。努爾哈赤為了給噶哈善報仇,率軍攻破瑪爾墩寨,殺死薩木占。董鄂部首領阿海看到努爾哈赤的勢力壯大,十分不安,企圖興兵消滅他。努爾哈赤聞訊後先發制人,領兵攻打阿海居住的齊吉達城(拉法河北岸),久攻不下,只好還師。在回軍途中,他應完顏部首領孫扎秦光袞的請求,進兵翁鄂洛城(渾江流域),在戰鬥中不幸身負兩箭,帶傷退回赫圖阿拉。不久,努爾哈赤傷愈,親自領兵攻占翁鄂洛城,收撫了前次射傷他的勇士鄂爾果尼、洛科二人,各賜官爵,加以厚養,表現了超乎尋常的豁達大度。
萬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爾哈赤進兵界凡城(遼寧省新賓縣鐵背山),大敗界凡、薩爾滸、棟佳、巴爾達四城聯軍,在太蘭崗射死界凡城主巴穆尼。四月,努爾哈赤領兵征哲陳部,又打敗托漠河、張佳、巴爾達、薩爾滸、界凡五城聯軍。九月,努爾哈赤攻占安圖瓜爾佳城,城主諾謨琿被殺。接著又攻克渾河部的克貝歡城和哲陳部的托漠河城。從此,努爾哈赤的勢力大增。萬曆十四年一(1586年)七月,他率領大軍征討尼堪外蘭盤據的鵝爾琿城,尼堪外蘭聞訊逃往明營躲藏。努爾哈赤派人向明營強求索取,明朝邊將認為尼堪外蘭已是喪家之犬,留著沒有任何用途,所以決定拋棄他,便把此意告知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命齋薩率四十人赴明營殺了尼堪外蘭,報了殺害祖、父之仇。
萬曆十五年(1587年)八月,努爾哈赤遣額亦都領兵攻取哲陳部的巴爾達城,然後,他又親率大軍攻占哲陳部的洞城,滅了哲陳部。萬曆十六年(1588年)四月,蘇完部長索爾呆、董鄂部首領何和理、雅爾古部長扈拉瑚等,先後率眾歸附。九月,努爾哈赤率兵攻克完顏城,滅掉完顏部。這樣,努爾哈赤用五年多的時間統一了建州女真本部,“環滿洲而居者,皆為削平,國勢日盛”。接著,努爾哈赤又於萬曆十九年(1591年)正月,兼併長白山的鴨綠江部。至此,努爾哈赤統轄的區域西起撫順,東至鴨綠江,北接開原,南連清河。建州女真的大部分被統一起來了。
努爾哈赤日益強盛,導致與分布在開原以北的海西女真四部,即哈達、葉赫、輝發、烏拉的矛盾和衝突。葉赫部納林布錄持強遣使赴建州,向努爾哈赤強行索地,責令歸順,結果被“叱之歸”。不久,納林布錄又夥同哈達、輝發再次派使臣到建州,要努爾哈赤歸降,如若不從,則興兵問罪,也遭到嚴厲斥責。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