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代散文
- 類別:清初散文及清中葉散文
學人之文
文人之文
以“清初古文三大家”為代表,包括侯方域、魏禧和汪琬。三人的散文都富有時代特色和現實針對性,各人的風格則有不同。侯文以才氣見長,富有激情,行文縱橫恣肆,人稱“才子之文”。傳記文和論文書札都聞名於世。傳記文以《李姬傳》、《馬伶傳》為代表。魏禧為文強調“積理練識”,“有用於世”,長於議論,人稱“策士之文”。汪文疏淡迂迴,雍容爾雅,人稱“儒者之文”。文章道學味較濃,生氣不足,但也寫了一些好文章,如《江天一傳》。
清中葉散文
方苞(1668-1749),桐城派的奠基者。方苞十分博學,散文靜重博厚,雅潔精嚴,稍遜風韻。他的文章以碑銘傳記一類寫得最為講究,但最有價值的當數《獄中雜記》。作者因同鄉戴名世“南山案”牽連入獄,幾乎論斬。文章記獄中的種種黑暗現象,真切而深透,雖事繁而細,但條理分明,文字準確,足見其功力。
劉大櫆(1698-1779)上承方苞,下啟姚鼐,是桐城派“三祖”之一。他發展了桐城派的理論,提出“神氣”說。其文章抒發懷才不遇,指摘時弊,才氣較足,奇宕雄肆,清麗多變,但有擬古痕跡。
姚鼐(1731-1815),在桐城派中地位最高。姚鼐一生安寧,中年辭官後以授徒為業,弟子遍及大江南北,使桐城派影響擴大。姚鼐是桐城派散文理論的集大成者,既擴大了方苞的“義法”說,主張“義理、考據、辭章”三者的統一,又繼承發揚了劉大?的“神氣”說,提出了“神、理、氣、味”與“格、律、聲、色”相統一的理論;同時,還總結概括歷代文章的風格論,發展了“陽剛陰柔”相反相成的美學觀。姚鼎著有《惜抱軒集》等,所編《古文辭類纂》流傳極廣。其散文簡潔嚴整,紆徐明潤,《登泰山記》是他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