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張崟鎮江名勝冊頁

清代張崟鎮江名勝冊頁

張崟《鎮江名勝冊頁》,一冊12幅,畫頁長34.8厘米,寬19.4厘米,每幅對開,一畫一題,描繪了鎮江名勝日精山、月華山、黃鶴山、夾山、招隱山、回龍山、北固山、焦山、蒜山、金山、五洲山、西山等12景,該畫作於壬午七月二十三日,畫贈陳文述(頤道)先生。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文物介紹,冊頁釋文,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張崟鎮江名勝冊頁
【尺寸】:畫頁長34.8厘米,寬19.4厘米。
【文物現狀】:鎮江博物館

文物介紹

查壬午年,為道光二年,該冊頁應為張夕庵晚年精心力作。定為國家一級藏品。

冊頁釋文

清代張崟鎮江名勝冊頁,因其題記涉及鎮江名勝史料,現將12景題記斷句抄錄於後,供研究地方史者作參考之用:
1. 日精山在府儒學內,上有光風霽月亭,山後古松百餘株,山前老梅修竹,城市山林也,南眺西南諸山,北俛大江,為城中極佳處,左之譙樓,即古之芙蓉也。
2. 月華山在府治西。晉刺史王恭初建萬歲樓於其上,至唐猶存,唐人多題詠之。宋初呼為月台,又曰月觀。下有秦潭,秦始皇鑿,陸龜蒙詩,松門穿戴寺荷、徑繞秦潭潭堙。
3. 黃鶴山在城南三里,一名鴻鵠,南朝宋武帝微時游息於此,有黃鶴飛舞其上,故名。南史戴仲若世居剡中,徏居京口止黃鶴山下。宋文帝欲見之,曰:吾東巡當宴戴公山下。又名戴公山。下有鶴林寺,唐馬素禪理師道場也,前有宋米芾衣冠墓,米公自雲死後為寺伽藍,旁即戴公女磨笄處,曰磨笄山。
4. 夾山在城南十里,東晉法安大師始建寺焉,唐禪僧夾山於此說法,寺名竹林。今四方雲遊參訪之徒,棲息於茲者寒蒸弗輟。渡江第一叢林也。
5. 招隱山在城南七里,宋處士仲若高隱處,後其女舍宅為僧院。梁昭明太子嘗讀書於此,石案猶存。唐李衛公於此賞玉蕊花,玉蕊亭址及詩刻尚存。虎跑、鹿跑二泉,泉味極佳,遊人於茲瀹茗焉。
6. 回龍山在城南七里,下有八公岩,林壑幽邃。俗呼內監為公,梁武帝太子讀書於招隱寺,有八內監隨之,太子歿,八人乃隱跡焚修於此,有庵八:曰翠淙、曰潮音、曰紫竹、曰深雲、曰半壑、曰大林、譾遠塵、曰化城。後又建庵二:曰漢隱、曰平等寺,康熙三十八年賜八公洞額。
7. 北固山在郡城治後,一名北顧,上即甘露寺,南史所謂京城之西,別嶺入江三面臨水者也。山後石壁廣數十丈,峻峭險峙,下臨江潭。另峙一峰高聳突兀,名石帆。峰旁線路陡絕為走馬磵,相傳漢昭烈走馬外,山前唐李衛公鐵塔,孤撐雲表,狠石、鐵鑊久亡。
8. 焦山在城東九里大江中,名樵山,與金山並峙,相距十里,亦稱雙峰,後漢焦光隱此,故名。山之餘支東出為二小峰,曰松寥,或稱海門關,即華嚴經善財參海雲處,三詔洞、瘞鶴銘、鑽丹石、石屋存焉。
9. 蒜山在城西二里,或雲吳周瑜與蜀諸葛亮議拒曹操於此籌算,故曰算山。唐陸龜蒙詩:“周郎計策清霄定,曹操樓船白晝灰”。南唐烈祖嘗游蒜山,除地為廣場,編虎皮為大幄,率下會於此。蘇東坡詩:“蒜山幸有閒田地,著此無家一房客。”觀此則山下舊寬廣、可容萬人,似不止今西津渡口孤峰而已,然則銀山、玉山皆古蒜山也。
10. 金山在城西本里大江中,名金鰲峰。唐裴頭陀掛錫於此,建伽藍於水際,獲金數鎰以聞,明皇賜名金山。梁書天監四年,帝臨金山修水陸會,則金山之名不始於唐矣。山之西有中泠泉、石排山、山上有郭璞墓。
11. 五洲山在城西三十里,相傳山絕頂望見五洲故名。梁武帝臨幸,輦道猶存。梁時有寺,至宋元祐中,蘇右丞領請為功德院遂名,因勝,蘇學士軾題山半亭曰:“臥看滄江”。
12. 西山在城西六十里,如論山高、驪船曹王、香山、長山之屬,群峰環拱,叢雜幽深,好事之士以覓僻,無從搜討,遂置之不論,然風雪渡江,篷窗對之,殊有千峰競秀之勢,故以殿諸圖後。
京口三山,江山壯麗,因所謂天下第江山也,除此而外,莫非不標緻,皆一丘一壑而已,好事罕有得,得來游者,故名不顯。
頤道先生仁智之性,共山水效深,命繪斯冊,以當臥遊,雖有絲麻,無棄菅蒯也,故略綴數語於圖後,不獨雲左圖右史,亦以備吟情忻暢之下,悉其概焉,幸鈞鑒並誨之。壬午七月廿又三日,丹徒張崟呈本。

作者簡介

張崟(1761~1829),字寶岩、寶崖,號夕庵,丹徒人,工山水,尤長畫松,畫風出人文沈,遠涉宋元,得其蒼秀渾噩之氣。乾、嘉之際,畫壇風靡婁東一派,而先生力追北宋大家,獨樹一幟,一生作品,用墨濃郁沉厚,多以真山真水為主題,描繪大自然的錦繡風光,成為京江畫派的領袖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