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朝圖們江界務研究

清代中朝圖們江界務研究

論文作者

陳慧著

導師

金成鎬指導

學科專業

世界史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陳慧著
導師
金成鎬指導
學科專業
世界史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延邊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邊界問題 中朝關係 外交史 清代
館藏號
D829.312
館藏目錄
2010\D829.312\2

內容簡介

1712年,穆克登奉康熙帝聖旨,第二次踏查中朝邊界,查找界江鴨綠江和圖們江(當時,清王朝稱之為土門江,朝鮮王朝稱之為豆滿江)源頭,並於兩江分水嶺上立下“西為鴨綠東為土門”的石碑為記。事畢,又委託朝鮮在圖們江源的無水陸地處豎立木柵、石堆、土堆等標示物,以示圖們江以北為中國界,以南為朝鮮界。此後170年間,兩國對圖們江界河均無異議。
19世紀末,大量的朝鮮民眾越境,遷入圖們江北岸的中國境內墾種、定居,被稱為“墾民”。1881年,清廷對延邊地區開禁墾荒,翌年,朝方要求“刷還”全部墾民,清廷又給以一年的期限。1883年,朝方在無法“刷還”墾民的被動情況之下,向清廷提出穆克登碑所刻之“土門”界河非圖們江、圖們江非中朝界河、圖們江北岸為朝鮮領土的主張,所謂中朝邊界問題由此而產生。
為此,兩國於1885、 1887年先後進行了兩次勘界與談判,最終進一步確認了圖們江為中朝界河的歷史事實,僅就圖們江最北的兩條源頭——紅土山水和石乙水的合流點以西之地域,以兩者中之何水劃界則懸而未決。1964年後,中朝邊界線得以定論。 本論文包括緒論、正文(四章)和結論三個部分。 緒論:敘述研究目的和意義,歸納國內外研究動態,介紹論文主要內容、創新點及研究方法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