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畢沅與陝西古蹟保護

清人畢沅與陝西古蹟保護

《清人畢沅與陝西古蹟保護》是2023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人畢沅與陝西古蹟保護
  • 作者:陳斯亮
  • 出版時間:2023年10月
  • 出版社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 頁數:390 頁
  • 字數:55萬
  • ISBN:9787112286751
  • 定價:2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圓脊
作者簡介,本書亮點,著眼新穎 視野開闊,史料豐富 圖表精詳,中西古今 互鑒交融,

作者簡介

陳斯亮,1988年生,工學博士、考古學博士後,長安大學建築學專業責任教授(A崗)、博士生導師、建築系主任。此外,為科技部國家科技計畫項目評審專家庫專家、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負責人、中-葡文化遺產保護科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西安研究基地副主任、陝西省文物保護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陝西省文物考古工程協會常務理事、西安市社會科學院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建築遺產保護、中國建築史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3項、文化遺產保護類橫向課題10餘項,出版專著3部,發表論文20餘篇。

本書亮點

著眼新穎 視野開闊

本書是迄今為止我國學界首部以歷史人物的文物保護事跡為專題的學術著作,選取中國傳統古蹟保護領域的突出代表人物畢沅進行系統研究,但其視野不囿於一朝一人,而更重視中國古人在保護不同類型古蹟時普遍性的觀念、流程、方法,其研究要務亦不限於史料梳理,而是將人物及其事跡置入時代背景和多學科視野下探討,將微觀的保護案例結合巨觀的制度規範去考察,將古代中國與同時期西方以及近現代中國進行比較,從而產生出許多頗有意義的新穎結論,也發掘了不少以往未曾重視的古代智慧,為未來的文物保護工作提供良策。

史料豐富 圖表精詳

本書運用豐富的史料開展嚴謹的論證,在傳統的年譜、方誌之外,不僅關注奏摺、典章、輿圖、歷史影像等稀見資料,還使用由考古發掘或建築測繪所得的實物信息,強調多重信息的互證和考辨。書中文本引注規範,且留意原始文獻和早期版本,可謂“學有本源、論有所據”。此外,全書包含大量頗具研究價值的分析圖和數據表,內容精詳、編排得當。譬如,在論述清代文物保護制度時,將當時重要典章中的所有相關條目清晰列舉;在進行中西古今比較時,將中西方數百位人物的事跡以及不同時代的制度法規齊整列舉、贍而不亂;在探討文物保護個案時,常能將所支費用精確到毫釐,工程時間精準到月日,修繕規模細緻到尺寸,並輔以生動的復原圖,使古人保護古蹟時的面貌歷歷在目。

中西古今 互鑒交融

本書從中、西、古、今四個維度探討傳統古蹟保護的相關問題,以歷史情境下的清代中國古蹟保護作為論述主線,以同時期西方遺產保護、民國古物保護、當代中國遺產保護作為縱橫向多維對照,使讀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我國傳統古蹟保護的演進過程和體系獨特性,進而思考其歷史地位和時代價值,而通過文明互鑒和古今互證,可進一步明確遺產保護的永恆意義和宏大內涵。書中還注重多學科交融,從遺產保護學、歷史學、文化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等角度開展交叉研究,有效降低從單一視角考慮問題而造成的主觀偏袒性和不確定性,研究始終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並舉,從而使研究結論更具說服力。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論述了中國傳統古蹟保護領域的代表人物、清乾隆時期學者型官員——畢沅(1730-1797)在古蹟保護方面的事跡和成就,以畢沅在陝西等地開展的古蹟保護活動為研究主線,穿插討論了清代古蹟保護的觀念、制度及方法,歸納總結了畢沅古蹟保護的主要特徵,將清代古蹟保護與歐洲及民國的遺產保護進行比較,並專門探討了清代古蹟保護及畢沅事跡的現實啟示,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結論。書中藉助工程典籍、宮廷檔案、金石碑刻、書札信件、報刊、攝影集、測繪圖紙、考古發掘成果等資料,採用多種方法從不同視角進行深度剖析考察,不僅清晰梳理了畢沅在古蹟的遊歷考察、學術研究、保護實踐方面的積極貢獻,也生動呈現了清代古蹟保護的真實面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