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嵌紅寶石碗

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嵌紅寶石碗

器壁較薄,橫截面為圓形,由口及腹斜收,桃形雙耳,花瓣式圈足。腹外飾花葉紋,與眾不同的是,枝葉由嵌飾的金片構成,花朵則以108顆精琢的紅寶石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乾隆痕都斯坦白玉嵌紅寶石碗
  • 年代:清乾隆
  • 玉色:玉質瑩白
  • 特徵:腹內壁楷書陰刻乾隆御製詩一首
簡介,背景資料,

簡介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4.8厘米,口徑14.1厘米,足徑7厘米
【玉色】:玉質瑩白
【特徵】:腹內壁楷書陰刻乾隆御製詩一首:
酪漿煮牛乳,玉碗擬羊脂。
御殿威儀贊,賜榮恩惠施。
子雍曾有譽,鴻漸未容知。
論彼雖清矣,方斯不中之。
巨材實艱致,良匠命精追。
讀史浮大白,戒甘我弗為。
並有“乾隆丙午新正月”、“御題”款及“比德”印,內底正中有隸書“乾隆御用”四字。

背景資料

痕都斯坦是指建立於1526—1858年的莫臥兒帝國。其疆域包括今日印度北部、巴基斯坦及阿富汗東部,亦有“溫都斯坦”、“痕奴斯坦”等譯名。後來乾隆皇帝按照藏語及回語發音,親自考證,確定譯作“痕都斯坦”。
痕都斯坦玉器,頗為清代宮廷所重,乾隆帝曾多次作詩讚譽,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也有記載 “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為第一”,可見其在清代玉器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清代中葉經新疆流入中國的所謂痕都斯坦玉器應包括三個來源:一是北印度地區雕刻的“印度玉”;二是土耳其地區的“土耳其玉”;三是新疆玉工在當地雕刻的玉器。痕都斯坦玉器具有強烈的伊斯蘭藝術風格,碾琢工藝講究胎體薄如明紙,線條硬拙、剛勁,玉器表面的拋光亮可鑑影,有一種近乎金屬的質感。而其造型和裝飾更具特色,造型新穎,多呈瓣形、葉形、橄欖形等植物形狀;最常見的主題紋飾為花葉紋;表現方式有浮雕、鏤雕等,特別是採用鑲嵌工藝,或嵌金絲、玻璃、彩石等,色彩艷麗奪目,尤其是在器物的底部或耳部,都採用了別具匠心的設計與處理,展現出痕都斯坦玉器的獨特韻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