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形制的壺,長流自龍口伸出,壺流與頸之間以龍首橫樑相連,恰與另側的龍首把手相呼應,線條極其柔美,搭配鑄鏨番蓮紋的二階式鍍金座,氣派非凡。
基本介紹
基本資料,器物簡介,紋飾之美,琺瑯器注,掐絲琺瑯器,
基本資料
【器物名稱】清乾隆掐絲琺瑯仕女執壺
【文物現狀】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器型規格】通高36.7公分,足徑8.6公分
器物簡介
清乾隆掐絲琺瑯仕女執壺是銅胎,蓮瓣座珊瑚珠鈕之覆碗式蓋,蓋以環鍊與把手相連,侈口縮腰式頸,上圓下方略呈葫蘆形的器腹,長流自器腹下方的龍首口中伸出,流口飾回紋,流與頸以龍首橫樑相連,和頸部另一邊的龍首把手相呼應。器表淺藍地飾纏枝番蓮花為錦,於凸起的鑲座上縛粘松石、珊瑚為裝飾(嵌件部份脫落),蓋四開光內繪不同的仕女圖,頸部開光內繪各種山水風景,器腹上截四開光內繪不同的仕女圖,下截開光內前後繪庭院課子圖,左右為庭院花蝶及山水房舍。平底陰刻“大清乾隆年制”雙方框宋體字款。
紋飾之美
器表以纏枝番蓮花為錦,綠松石和紅珊瑚點綴其間;蓋上的四開光內繪飾各式的仕女圖;頸部開光飾寫景的山水風景環繞;器腹上部的四開光繪仕女圖;下方的開光中,前後畫課子圖,左右則是庭院花蝶、山水和房舍;流口陰刻回紋裝飾,無論金工或繪圖,都相當講究。
琺瑯器注
中國人習慣於將塗飾在金屬器物表面的玻璃質稱為琺瑯釉。琺瑯釉的主要的成份是矽酸鹽類。需與不同材質的胎體結合,因此在製作技術上要兼顧釉與胎兩者的理化性質;也就是說,這些釉至少應調配到膨脹係數比胎質的小,同時熔點比胎質的低,才能完整的附著在器表以增添器皿的美觀。琺瑯器即金屬胎琺瑯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瑯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瑯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
掐絲琺瑯器
掐絲琺瑯器是金屬胎琺瑯器工藝的一個品種。據現存清宮造辦處檔案材料記載,這一名稱的使用,在清代巳於宮內廣泛流行。掐絲琺瑯器的製作方法是:在己製成的金屬胎上,按照圖案設計要求描繪圖案紋樣輪廓線;然後用細而薄的金屬絲或金屬片 (金屬主要是銅,也有用金或銀的),焊著或者是粘合在紋樣輪廓線上;再於金屬絲或金屬片紋樣的空白處,填施各種顏色的琺瑯釉料,經過焙燒、磨光、鍍金等加工製作過程後而成。
掐絲琺瑯器與鏨胎琺瑯器的表面效果相似,都給人一種似寶石鑲嵌的感覺。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掐絲琺瑯器和塹胎琺瑯器二者在點藍(填施琺瑯釉)、焙燒、磨光和鍍金等工藝製作方法上基本是相同的。二者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金屬加工工藝的具體方法上,即圖案紋樣的起線(製作和形成)方法。掐絲琺瑯器是以細而薄的金屬絲或金屬片,焊著或者是粘合在金屬胎上組成圖案紋樣;而塹胎琺瑯器則是運用金屬鏨刻技法起線花紋。因此,如果我們細心觀察這兩種琺瑯器,就會發現,掐絲琺瑯器的圖案線條纖細而婉轉,而且在掐絲、焊著及磨光的過程中,比較容易產生線條斷裂現象而塹胎琺瑯器的圖案線條一般比較粗壯,且無接頭相焊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