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御題官窯貫耳方壺通體施釉滋潤,色泛青灰,呈現出乳濁的失透質感,隱隱露出釉層下灰黑胎體之色,若翠色浸入胎骨,令人心曠神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乾隆御題官窯貫耳方壺
- 尺寸:高11.5cm
- 年代:清乾隆
- 特點:方壺通體施釉滋潤,色泛青灰
寶貝簡介,寶貝歷史,
寶貝簡介
名稱:乾隆御題官窯貫耳方壺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11.5cm
方壺通體施釉滋潤,色泛青灰,呈現出乳濁的失透質感,隱隱露出釉層下灰黑胎體之色,若翠色浸入胎骨,令人心曠神怡。口沿由於釉水流淌,釉層較薄,略呈紫色,正是宋代官窯器之“紫口”現象,其輕微的垂釉現象亦十分自然。底部滿釉,惟足緣無釉,塗以護胎汁,亦可見堅質之褐色胎骨。清谷應泰論及官窯,記述“官窯……其土紫,故足色若鐵。”(《博物要覽》卷二《窯器條》),亦與本器相吻合。
所施釉色青凝雅致,正是宋人所追求的璞玉效果,為一次施釉所成,釉面平滑,幾無開片,當是對汝窯制瓷傳統的繼承和發揚,因古人眼中,汝窯瓷器“無紋者尤好”。(明初曹昭:《格古要論》卷下《古窯器論》:汝窯,出北地宋時燒者,淡青色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土脈滋媚,薄甚亦難得。)南宋後期官窯為了追求釉層的“類玉”,多採用多次上釉的技法,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開片這種工藝缺陷,而此件方壺釉層幾無暇疵,可謂“璞玉無華”,當為“類玉”上品。
古人常以美玉比擬人的品德,有“君子比德於玉”之說,故方壺底部所刻乾隆御題詩句末所鈐“比德”方章無疑也是乾隆本人對此方壺釉色之美的盛讚。
寶貝歷史
此件方壺原為英國艾弗瑞‧克拉克伉儷(Mr & Mrs. Alfred Clark)舊藏,夫婦二人為舉世聞名的中國藝術品收藏大家,所藏中國古瓷質量精絕,尤其是所藏宋代瓷器更是久負盛名,均是博物館級重要收藏,質量與大威德爵士(Sir Percival David)不相上下。其所珍藏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陸續薈集而成,直至1950年克拉克先生去世。此件方壺則由克拉克夫人珍藏至1970年代,直至夫人於1976年仙逝前一年才由倫敦蘇富比在克拉拉夫人的專拍中與其惜別。值得一提的是,剛於今年4月以高價成交的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也是由是次專拍售出,而該洗原為一對,其中一隻於1936年由克拉克夫婦捐贈大英博物館,而本件則一直未忍釋出,也可見原藏家對其之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