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水流動的大時間步長格式及其在沙壩模擬中的套用

淺水流動的大時間步長格式及其在沙壩模擬中的套用

《淺水流動的大時間步長格式及其在沙壩模擬中的套用》是許仁義於2013年12月27日編制的科技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淺水流動的大時間步長格式及其在沙壩模擬中的套用
  • 報告類型:專題報告
  • 公開範圍:公開
  • 計畫名稱: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畫
內容摘要
計算精度與計算效率難以兼顧一直是困擾淺水流動數值模擬的難題,制約了洪水災害預報的可靠性。本文基於淺水流動的特徵理論和雙曲方程行波解,從經典Roe格式出發,建立了淺水流動模擬的大時間步長(Large Time Step,LTS)格式。該格式具有計算效率高、穩定性好的特點,同時達到優秀的計算精度,是淺水流動數值模擬的先進數值格式,具有重要的科學和套用價值。本文在如下三方面取得重要新進展: 通過將淺水流動的經典格式Roe格式轉化為行波解的形式,同時用Riemann精確解計算淺水波速和波強度,建立了淺水流動模擬的大時間步長格式。由於該格式利用Riemann精確解本身具有分辨和描述稀疏波傳播特徵的特性,從而實現了對稀疏波傳播特徵的精確計算,避免了傳統LTS格式無法準確計算稀疏波傳播帶來的非物理解和計算失穩的問題。計算表明,對潰壩問題CFL數可提高至5並保持很高的計算精度和計算效率。 採用隨機選取法(Random Choice Method,RCM)有效抑制了LTS在CFL數大於5時出現的非物理震盪,進一步將計算CFL數提高至25,解決了現有LTS格式CFL數一般小於5的限制。因採用多波分裂方法,使得計算在實現較高效率的同時,達到了高解析度、高計算精度的目標,從而實現了淺水流動的高效、高精度模擬。 建立了基於非結構格線的二維LTS格式,模擬了支流高含沙洪水沙壩淤堵過程,揭示了高含沙洪水入匯形成沙壩的機理及形態特點,發現在匯流區上游會形成沙壩,而在其下游則會形成回流淤積區,並沿乾支流剪下流帶形成導流溝,這與土石流入匯堵河形態有較大區別;上游沙壩的形成是漫灘回流由對岸(左岸)嫩灘逐漸向右岸發展,與異重流淤積一起形成沙壩淤堵;在較大幹流流量情況下,沙壩最先在右岸沙壩最薄弱處形成潰口,並逐漸出現多個潰口,直至最終消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