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特徵
其中石刻園坐西朝東,園內共有16處石刻,進園左側和右側各有兩列,其中左側的兩列中,西側分別為兩座石馬,兩座石人,石人中一個為將軍俑,一個為文官俑;東側也有兩座石馬,兩個石人,石人分別為一座將軍俑,一座文官俑。右側也有兩列,其中西側一列4件,分別為兩座石羊,一座石獅子,一座石犬;東側一列4件,分別為兩座石羊,一座石獅子,一件牌坊柱頭雕花;此外,還零星放置了一些石柱礎,精美異常。在淹城遺址東側,淹城博物館附近也安置了其他一些石刻,如唐代石經幢、明代石經幢、祭祀亭、明代將軍俑等,形成了整個淹城石刻群。古人視馬為“甲兵之本,國之大用”。遠在商周時代,就以真車馬為死者隨葬,後來再以車馬俑代之。秦始皇陵的兵馬俑坑和鹹陽楊家灣漢墓的兵馬俑,其數量、規模令人嘆為觀止!西漢霍去病墓前的立馬、臥馬和躍馬是目前所知陵墓前所知最早的石馬。東漢時,隨著陵墓置石刻之風的流行,墓前置石馬者也多起來。帝陵置石馬,有可能始於東漢光武帝原陵。魏晉南北朝以來,無論帝陵或人臣墓,一般未見置石馬者。唐代帝陵除唐高祖獻陵外,均置石馬,此即象徵朝廷儀仗隊伍中的仗馬,仗馬旁邊的石人應為控馬官。唐陵神道設定仗馬之制,為宋、明、清諸帝陵所沿襲,但歷代帝陵石刻中的仗馬數量、馬飾和控馬官則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