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6年義大利園藝學家費拉里烏斯首先報導了自然發生的柑橘類嵌合體。
按形成嵌合體的不同基因型組織的來源,嵌合體可分為同源嵌合體和異源嵌合體。
1860年德國養蜂學家奧伊格斯特發現蜜蜂中存在嵌合體;1875年C.R.達爾文把不同種的接穗和砧木產生的中間狀態的植物稱為營養雜種;1910年德國遺傳學家E.鮑爾證明:所謂營養雜種其實是嫁接嵌合體;1907年德國植物學家和遺傳學家H.溫克勒把嵌合體比喻為希臘神話中的獅首羊身蛇尾的神獸,這就是chimera一詞的由來;1929年美國遺傳學家A.H.斯特蒂文特利用果蠅的嵌合體研究胚胎髮育;1977年P.S.卡爾森等報導利用組織培養的方法培養出菸草種間嵌合體,為植物遺傳工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混質嵌合體
簡史,類別,
簡史
1860年德國養蜂學家奧伊格斯特發現蜜蜂中存在嵌合體;1875年C.R.達爾文把不同種的接穗和砧木產生的中間狀態的植物稱為營養雜種;1910年德國遺傳學家E.鮑爾證明:所謂營養雜種其實是嫁接嵌合體;1907年德國植物學家和遺傳學家H.溫克勒把嵌合體比喻為希臘神話中的獅首羊身蛇尾的神獸,這就是chimera一詞的由來;1929年美國遺傳學家A.H.斯特蒂文特利用果蠅的嵌合體研究胚胎髮育;1977年P.S.卡爾森等報導利用組織培養的方法培養出菸草種間嵌合體,為植物遺傳工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類別
按形成嵌合體的不同基因型組織的來源,嵌合體可分為同源嵌合體和異源嵌合體。
同源嵌合體 嵌合成分來自原屬同一受精卵的嵌合體,大部分由染色體畸變和基因突變(自發或誘發)產生。可分為兩種:
染色體嵌合體 起源比較複雜,主要有:①染色體結構變化,如因染色體倒位,由位置效應而產生的玉米穀粒花斑嵌合體和因部分缺失產生的菸草花色斑、桑蠶(家蠶)斑油蠶、斑黑縞蠶等嵌合體;②同源染色體在體細胞有絲分裂時發生交換,導致體細胞重組(見連鎖和交換),使某些組織出現隱性性狀,另一些組織保持顯性性狀如果蠅體剛毛(sn)和黃體(y)孿生斑塊嵌合體;③染色體數目變化,嵌合體成分是不同染色體數目或倍性的細胞、組織或器官;或者是遠緣雜種後代由於有絲分裂不穩定性而產生的混倍性組織,例如八倍體油菜抽生的四倍體分枝等;④X染色體失活,在XY染色體性別決定動物中由於雌性動物的部分細胞中成對的X染色體中的一條失活而出現的花斑嵌合體(見劑量補償效應),這種嵌合體只限於雌性動物,例如三色貓等;⑤雌雄嵌合體,在XY染色體性別決定生物中,由於XX合子在卵分裂過程中X染色體丟失所產生的嵌合體。例如雌性果蠅的一個X染色體上有白眼基因w,另一個X染色體上有它的野生型等位基因W,W/w雜合體的複眼在一般情況下呈正常的暗紅色,如果由於卵裂產生的兩個子細胞核中的一個丟失了帶有W基因的X染色體,這樣兩個子細胞核發育成的果蠅身體半邊的基因型是W/w,具有雌性果蠅的特徵,腹部末端尖削,黑紋狹窄,前肢無性梳,複眼暗紅色,而另一半邊的基因型有O/w,體型具有雄性果蠅的特徵,腹部末端圓鈍,黑紋較寬,前肢具有一排稱為性梳的粗短剛毛,複眼呈白色(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