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淵泉鎮位於安西縣中部,東、西、北與環城相連,西南與瓜州相鄰,南與
南岔鎮相接。淵泉其意為深水泉潭,是清代淵泉縣名的沿用。淵泉之名始於漢武元鼎六年,當時,安西境內設有冥安、淵泉、廣至三縣,東漢淵泉改為拼泉。東晉改淵泉縣為涼興郡。此後至
清代無淵泉建置。清
乾隆二十五年,裁柳溝衛、安西衛設淵泉縣。民國設淵泉鎮。1955年成立淵泉鎮,1958年與環城、南岔、瓜州、西湖組成五愛人民公社,1962年成立淵泉人民公社,1964年恢復淵泉鎮,1966年改名永紅鎮,1971年恢復原名。該鎮是安西縣政府所在地,沒有
行政村設定。
地理氣候
淵泉鎮地形平坦,屬於疏勒河河谷,戈壁
平原,向南臨十工山直距12公里,向北至石板墩山(屬馬宗山脈)42公里,東西形成狹長地帶。海拔1177.8米。氣候乾燥,少雨多風,少陰多晴,年平均降雨量46毫米,平均氣溫90℃,達42.80℃,極端氣溫為29.30℃。年平均大風天氣81天,沙塵暴達261天,“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風庫。該鎮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城區地層多為沙礫石,城郊地表土層深厚不均,宜耕種。地下水位距地表5-8米,是西北地區的一片戈壁綠洲。
地理環境
淵泉鎮,以西漢時期當地設淵泉縣而得名,沿用至今。地理坐標為東經95046/ ,北緯40032/ 。地處河西走廊西端。西距敦煌117公里,東距玉門鎮154公里,南距石包城80公里,北距柳園鎮70公里,疏勒河古道從鎮區北3公里處向西流去,312國道從鎮區北大橋(瓜州新區)東西走向通過。313國道從鎮區中心南北方向穿越。
老城池建於清代雍正元年,占據西通新疆,東往內地,南通青藏,北通內蒙的交通咽喉要衝,1970年老城因地下水位上漲,潮濕嚴重,因而向南搬遷1.2公里,開始建設新城區。
至2004年,鎮財政收入171萬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6882元,居民住房配套率占66.3 %,有線電視入戶率占97%,電話入戶率占71%(含行動電話),集中供暖入戶率占65% 。四歲以上兒童入園率95%,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淵泉鎮是縣政府所在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民國2年(1913)建淵泉鎮,到1949年解放後建淵泉區公所,經全鎮人民長期的艱苦奮鬥,特別是從1970年新城搬遷以來35年,城鎮建設快速發展,城區經濟快速增長,社會安寧,政治穩定,市場繁榮,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提高,鎮區樓房林立、街道寬敞、綠樹成蔭、燈火通明、乾淨整潔、人民安居樂業,是河西走廊的一個新型城鎮。
城鎮發展
新城鎮占地面積4.383925平方公里,基本呈正方形,已形成南北二縱,東西六橫,“一道、二路”“七街、七巷”的新格局。主要街道寬12米—24米,全部鋪設
柏油路面,人行道寬3米或5米,用方塊彩色水泥磚鋪設,綠化占地面積46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13.6%。
轄四個社區居委會,一個管委會,一個街道辦事處,城郊兩個農林分場。城區有黨政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123個,工業主要有棉花公司和糧油公司、鎖陽飲品公司,主要市場有瓜州市場,臨街有個體商業門點538個。
社會事業
計生工作
淵泉鎮縣府街社區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使更多的居民受到良好的教育,推動了計生協會工作的發展和提高,淨化了思想文化陣地,增強了會員的義務和責任意識,為樹立服務宗旨、普及科學知識、做好協會各項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一是加強社區協會組織建設,提高會員素質。為了促進社區協會工作,搞好組織建設,社區把組織建設的重點放在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兩大市場,將他們吸納到協會隊伍中來,加入計生協會會員之家,組織他們學習《協會章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管理條例》、《甘肅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等,每月定期開展計畫生育協會學習活動。二是強化
計畫生育協會宣傳工作力度,開展各種教育活動。社區經常開展宣傳教育活動,利用各種宣傳工具如:掛圖、板報、宣傳欄等多種形式,開展各種會員喜歡的活動,大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提倡優生優育,生男生女一樣好及生殖保健、避孕知識等宣傳活動。
教育事業
淵泉鎮全鎮有六年制完全國小2所,其中淵泉鎮
國小始建於1905年,在校學生1342人,26個教學班,教職員工54名,校舍建築總面積2205.5平方米,但因淵泉鎮國小歷史悠久,校舍長年失修,已有672平方米校舍(12間教室)於2001年經專家鑑定為D級危房校舍,明令停止使用、拆除重建。面對這種情況,鎮政府將原淵泉鎮國小重建,取名淵泉鎮“愛心國小”。“愛心國小”建於淵泉鎮國小園內東區,校園占地面積23000平方米,項目占地面積2200平方米。
雙擁工作
為了增強了廣大軍民的雙擁熱情,軍地雙方把軍民共建活動同
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有機地融為一體,安西縣淵泉鎮大力開展軍民共建文明城、文明單位、文明行業等內涵豐富的創建活動,使雙擁創建活動由政治思想上的互幫互學發展到改革建設上互相支援。2006年8月1日,安西縣淵泉鎮福利巷社區的幹部組織本社區的黨員、部分居民及學生60多人來到縣
武警中隊駐地軍營,代表社區將社區居民親手縫製的100雙鞋墊送到了子弟兵手中。社區居民還參觀了部隊軍營,並與武警戰士進行了文藝聯歡。
文化生活
2008年10月1日,為了慶祝祖國的五十九歲華誕,淵泉鎮各社區居委會舉辦了各種
國慶節娛樂活動。平時活躍於社區和自樂班的民眾文藝愛好者和戲迷們爭相展身手,成為了舞台上的主角。他們或歌或舞、或彈或拔,深情抒發了對祖國、對家鄉、對社區的熱愛。通過這些妙趣橫生、精彩紛呈的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廣大社區民眾的節日生活,也增進了社區民眾間的情感交流。
發展狀況
淵泉鎮東、西、北與西湖鄉相連,西南與瓜州鄉相鄰,南部與南岔鎮相接。轄區東西長4.6公里,南北寬1.7公里,總面積8平方千米。現轄縣府街、郵電巷、福利巷、瓜州巷、北大橋五個社區,共有居民小組57個,鎮黨委下設黨總支4個,黨支部30個,黨員604名。轄區內有行政企事業單位166個,駐軍單位4個,特種行業80家,個體商業門店2287家。
淵泉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按照“發展抓項目,形象抓環衛,和諧抓民生,穩定抓綜治,文明抓創建,保證抓黨建”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宜居淵泉、和諧淵泉、幸福淵泉、文明淵泉”,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風電產業及風電裝備製造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有棉花、棉籽精煉油、棉仁蛋白、棉紗、牛羊肉加工以及鉛冶煉、硫酸、風力發電、風機塔筒加工等。2011年末,鎮區區域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家,員工2770人,工業總產值達到39億元,比上年增長6.29%,實現工業增加值11.83億元,比上年增加97.8%。商業服務業營業收入1.678億元,比上年增長4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16億元,比上年增長20.0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41元。
2011年末,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60戶,人數3500人,支出1052萬元,比上年增長21.3%,月人均214元,比上年增長10.8%;城市醫療救助157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957人次。新增就業人員963人,有79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121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88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