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穿透地球化學

深穿透地球化學(deep-penetrating geochemistry)是研究能探測深部隱伏礦體發出的極微弱直接信息的勘查地球化學理論與方法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穿透地球化學
  • 外文名:deep-penetrating geochemistry
  • 實質:勘查地球化學理論與方法技術
  • 特點:探測深度大
簡介,分類,

簡介

包含著這樣幾層含意:一是探測深度大,至少應在百米以上:二是測量的是直接找礦信息;三是信息極微弱,但異常襯值卻很大。由於尋找隱伏礦的需要,勘查地球化學家一直在努力研究能探測更大深度的勘查地球化學新方法,如20世紀70年代以前誕生了偏提取方法、水化學方法、生物地球化學方法、氣體地球化學方法;20世紀80年代發展了電地球化學方法(CHIM)、元素存在形式法(MPF)、熱磁地球化學法(TMGM)和地氣法。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於尋找隱伏礦已經不再只停留在研究或試驗上,而要進入實用階段,故一批經改進的或新誕生的方法應運而生,如酶提取、改進地氣法、活動態金屬離子法(MMI)和金屬活動態測量(MOMEO)。其中尤以電地球化學方法、有機質結合形式法、金屬活動態測量、活動態金屬離子法,經過這些年實踐考驗,開始走向成熟,並在礦產勘查中開始大規模使用,成功的實例不斷增多,探測深度可達幾百米。這些技術方法之間存在著有機聯繫,它們可能存在共同的理論基礎,有可能提出“深穿透地球化學”這一概念。

分類

分類:一類是與測量地氣中金屬含量有關的方法,如地氣法、地球氣納微金屬測量、氣溶膠測量、納米物質測量等,這些方法都是基於氣體對金屬的搬運,或認為金屬具有類氣體性質,那么無疑它們的探測深度是較大的,而且實踐中也證實在幾百米深的礦體上方存在氣體中異常顯示;如金礦上方就可以直接測定氣體中的金,這應算作深穿透地球化學方法的一種。
第二類是測定與礦體上方地壤中活動態的金屬有關的方法,如有機質結合形式法(MPF)、熱磁地球化學法(TMGM)、酶提取法(ENZYME LEACH)、金屬活動態測量法(MOMEO)和活動態金屬離子法(MMI),這些方法探測的是直接指標這一點是肯定的,但它們的探測深度到底是否足夠大,這一點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實例所證明,如MMI在700多米深的礦床上方可以有效地圈出異常。
第三類電地球化學方法,探測的是直接指標這一點是無容置疑的,但它的理論基礎卻一直是頗引起爭議的話題,如果按照它的電化學遷移機理,根本就無法實現較大深度的探測,但實際上它的探測深度又是很大的,所以有人認為它提取得只不過是通過其營力早已被搬運至地表的離子。
第四類植物測量方法,從傳統的植物測量的理論來講,通過植物根系抵達礦體對元素的吸引而在植物體中得到富集。如果按照這樣的解釋植物的根系最多只能達到幾十米的深度,所以植物測量在一開始提出時的明確指出是為了探測50米深以內的礦床。按照這一理論植物測量不能列入深穿透的範疇。但植物的吸收不應該限於根系所能抵達到礦體深度對成礦元素的直接吸收,還應該包括植物根系對被其他營力搬運至地表或近地表後成礦元素的再吸收。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植物測量也應列入深穿透地球化學研究範疇。
第五類水化學方法儘管地下水可以達到很深的部位,但象一些乾地旱地區潛水面很深,這樣無法將元素搬運至地表,所以水化學是否能探測很大深度,還沒有足夠的資料證明。所以以暫時不列入其中。
第六類氣體測量法,儘管它探測的深度可以很大,但它測得的指標是簡接信息,無法判斷深部到底是由構造還是由礦引起的。並且也無法回答是由何種礦引起的,異常具有多解性,故不能列入深穿透地球化學範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