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測控通信系統設計原理與方法

深空測控通信系統設計原理與方法

《深空測控通信系統設計原理與方法》是2015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李海濤。

基本介紹

  • 書名:深空測控通信系統設計原理與方法
  • 作者:李海濤
  • ISBN:9787302381860
  • 定價:98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6.05
內容簡介,前言,目錄,

內容簡介

全書共分為9章。第1章緒論,介紹了深空探測和深空測控通信的概念; 第2章深空測控通信系統概述,介紹了天地一體的深空測控通信系統概念、全球深空測控網基本情況以及太空飛行器測控通信分系統概況等; 第3章深空測控通信基礎知識,著重介紹了深空測控通信相關的天文知識、時間與坐標系、無線電知識、深空測量和深空通信基礎等; 第4章系統設計過程與方法,借鑑國內外系統工程套用成果,從系統工程方法論的角度描述了系統設計的過程與方法; 第5章天地測控通信系統鏈路設計,論述針對特定深空探測任務的測控通信系統鏈路設計,即根據地面深空測控通信系統性能和功能以及任務需求,設計確定天地測控通信系統鏈路性能及參數的過程; 第6章鏈路損耗計算,詳細介紹了鏈路估算過程中,準確評估計算大氣損耗和設備損耗的原理和方法; 第7章鏈路噪聲溫度分析與估算,重點探討影響接收系統外部噪聲溫度的各種因素及其在鏈路計算過程中的估算方法; 第8章天地一體化鏈路設計與試驗驗證,針對深空太空飛行器直接對地的測控通信情況,通過實例介紹了天地一體化鏈路設計,並總結了試驗驗證方法; 第9章未來深空測控通信技術發展,結合未來深空測控通信需求,對天線組陣技術、深空光通信技術、行星際網路技術、自主與認知技術、網路編碼技術和太赫茲通信技術等深空測控通信新技術進行介紹和展望。
本書結合作者親歷的探月工程經驗、相關科研成果以及國外航天大國和組織在深空測控通信方面所取得的技術成就,對深空測控通信系統設計的原理和方法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論述,可供航天、電子通信等領域的科研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閱讀參考。

前言

仰望星空、探索宇宙是人類永恆追求的夢想。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發展,人類已經具備了通過航天活動來探索地球以外天體的能力。深空探測是指脫離地球引力場,進入太陽系空間和宇宙空間的探測活動。我國嫦娥一號月球探測任務的圓滿成功,是繼人造地球衛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成功之後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又一座里程碑,也開啟了中國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奧秘的新時代,標誌著我國已經進入世界具備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任務的連續順利實施,進一步深化了我國深空探測成果; 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的圓滿成功更是為三期工程的月球自動採樣返回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的有序推進,自主火星探測等深空探測任務也已提上了議事日程。
深空測控通信系統是對執行深空探測任務的太空飛行器進行跟蹤測量、監視控制和信息交換的專用系統,其在深空探測任務中具有舉足輕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首先,它是天地之間進行信息互動的唯一途徑,也是太空飛行器正常工作運行、充分發揮其套用效能的重要保證。通過地面站建立地面與太空飛行器之間的天地無線通信鏈路,完成對太空飛行器的跟蹤測量、遙測、遙控和天地數據通信業務。其次,它是深空探測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深空太空飛行器發射入軌一直到全任務周期結束,測控通信系統一直負責對太空飛行器進行操作管理,提供長期的飛行狀態監視和飛行控制,並進行探測信息接收、處理和數據交換。此外,它還為相關係統提供太空飛行器精確軌道與姿態數據、遙測數據,作為科學探測載荷套用數據處理的基準信息。
作為我國航天測控系統總體設計單位,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組織深空測控科研團隊,不斷跟蹤和研究國際深空測控通信技術,先後完成了我國深空測控網的頂層設計以及歷次探月任務的測控系統總體設計,積累了深空測控通信系統設計的有益經驗。本書結合作者親歷的探月工程經驗、相關科研成果以及國外航天大國和組織在深空測控通信方面所取得的技術成就,從深空測控通信系統概念、技術基礎知識、系統設計過程與方法、天地系統鏈路設計、鏈路損耗計算、鏈路噪聲溫度分析與估算、天地一體化鏈路設計與試驗驗證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論述,試圖從技術原理和方法層面為從事深空探測任務測控通信系統設計的工程技術人員提供一個相對比較完整的系統技術參考。
本書的主要特點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突出基礎理論分析,內容較為全面,工程實用性強。相信本書的出版不僅對從事深空測控通信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而且對深空測控通信相關技術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的樊敏、郝萬宏、李贊、張波等提供了相關文獻資料和有益幫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由於編寫時間緊促,加之編者學識和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錯誤或疏漏之處,誠請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
2014年7月

目錄

第1章緒論
1.1深空探測
1.2深空測控通信
參考文獻
第2章深空測控通信系統概述
2.1深空測控通信系統的組成
2.2太空飛行器測控通信系統
2.2.1數據管理分系統
2.2.2太空飛行器射頻分系統
2.3地面測控通信系統
2.3.1地面深空測控站
2.3.2深空任務飛行控制中心
2.3.3地面通信網路
參考文獻
第3章深空測控通信基礎知識
3.1天文知識
3.1.1太陽系
3.1.2太陽
3.1.3行星際空間
3.1.4行星
3.1.5小行星和彗星
3.1.6月球
3.1.7火星
3.2時間系統
3.2.1世界時
3.2.2原子時
3.2.3測控通信時間術語
3.2.4曆元
3.3坐標系
3.3.1天球坐標系
3.3.2地球坐標系
3.3.3月球坐標系
3.3.4太陽坐標系
3.3.5太空飛行器本體坐標系
3.4無線電知識
3.4.1電磁輻射
3.4.2電磁頻譜
3.4.3射頻
3.4.4都卜勒效應
3.4.5相位
3.5深空測量基礎
3.6深空通信基礎
3.6.1鎖相與相干
3.6.2進入雙向模式造成數據丟失
3.6.3調製和解調、載波和副載波
3.6.4信標
3.6.5符號、比特和編碼
3.6.6多路復用技術
3.7深空測控通信術語
參考文獻
第4章系統設計過程與方法
4.1航天任務系統設計過程
4.1.1NASA航天任務設計
4.1.2ESA航天任務設計
4.1.3中國航天任務設計
4.2系統設計的方法
4.2.1要求的確定
4.2.2決策和評估準則
4.2.3最最佳化和縮小規模選擇
4.2.4魯棒性和靈活性
4.2.5風險評估和緩解
4.2.6確定設計餘量
4.2.7分析和權衡研究
4.2.8技術性能測量
4.3系統設計的約束
4.4測控通信系統設計概念
4.5測控通信系統設計過程
4.5.1確定測控通信系統結構
4.5.2測控通信鏈路設計
參考文獻
第5章天地測控通信系統鏈路設計
5.1測控通信鏈路的構成
5.2鏈路設計基本原理
5.2.1鏈路方程
5.2.2副載波調製信號頻譜
5.2.3不同副載波波形的功率分配
5.3鏈路指標分配
5.3.1跟蹤門限與頻寬
5.3.2精度門限
5.3.3數據門限
5.4鏈路預算方法
5.4.1接收功率計算
5.4.2噪聲溫度計算
5.4.3接收系統品質因數
5.5鏈路餘量
5.5.1載波捕獲餘量
5.5.2載波跟蹤餘量
5.5.3測速餘量
5.5.4測距餘量
5.5.5遙測和遙控餘量
附錄5.1多音調相信號頻譜結構推導
附錄5.2跟蹤正弦信號的經典鎖相環(PLL)信噪比推導
附錄5.3正態誤差函式表
參考文獻
第6章鏈路損耗計算
6.1大氣損耗計算
6.1.1空氣和水汽損耗
6.1.2電離層閃爍損耗
6.1.3雨衰損耗
6.1.4霧、雲損耗
6.1.5實測大氣引起的衰減
6.2設備損耗計算
6.2.1指向誤差對天線增益的影響
6.2.2發射/接收饋線損耗
6.2.3極化損耗
6.2.4接收信號處理引起的損耗
參考文獻
第7章鏈路噪聲溫度分析與估算
7.1噪聲溫度的概念
7.2外部噪聲溫度的測量和計算
7.2.1大氣噪聲
7.2.2黑體噪聲
7.2.3太陽噪聲
7.2.4銀河系噪聲
7.2.5類噪聲干擾
7.3系統噪聲溫度
7.3.1接收機有效輸入噪聲溫度
7.3.2系統噪聲溫度的測量
7.3.3不同參考點系統噪聲溫度的歸算
7.4太空飛行器上應答機工作模式對轉發噪聲的影響
7.4.1測距通道採用非相干AGC控制的情況
7.4.2測距通道相干AGC控制
7.4.3測距通道前採用限幅器的情況
7.4.4採用射頻非相干AGC控制
7.4.5採用射頻相干AGC控制
7.4.6不同模式對噪聲影響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8章天地一體化鏈路設計與試驗驗證
8.1天地一體化鏈路設計
8.1.1任務概述
8.1.2測控通信要求
8.1.3地面測控通信設施
8.1.4太空飛行器測控通信分系統設計
8.1.5天地一體化鏈路性能分析
8.2天地一體化鏈路射頻與調製規範
8.3系統驗證
8.3.1地面驗證
8.3.2在軌太空飛行器驗證
參考文獻
第9章未來深空測控通信技術發展
9.1天線組陣技術
9.2深空光通信
9.3行星際網路技術
9.4自主與認知技術
9.5網路編碼技術
9.6太赫茲通信技術
參考文獻
附錄A鏈路計算參數機率密度函式
名詞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