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探寶之採集技術與裝備》是2021年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海探寶之採集技術與裝備
- 作者:肖波,陳潔,溫明明
- 出版時間:2021年3月
- 出版社: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 ISBN:9787562550051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深海探測與深潛技術對於深海生態的研究和利用、深海礦物的開採以及深海地質結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向深海進軍,推動深海探測科技創新是自然資源部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精神的重要舉措,是加快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具體行動。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已開發國家率先向深海大洋進軍,深海探測技術發展迅速。調查船、鑽探船(平台),各類探測儀器、裝備,無人/載人/遙控深潛器,水下機器人,取樣設備,海底監測網等相繼問世,探測廣度和深度不斷刷新。在深海極端環境、地震機理、深海生物和礦產資源,以及海底深部物質與結構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和新發現。《《深海探寶之採集技術與裝備》》的主要目的是在了解全球深海探測技術的基礎上,對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深海調查設備的採集能力進行介紹,為我國深海勘探工作提供指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調查平台
第一節 調查船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二節 水面無人艇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三節 遙控無人深潛器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四節 深拖系統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五節 水下滑翔機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二章 海上導航定位
第一節 水上導航系統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水下導航系列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 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三章 彈性波場之一——淺層海底的探測
第一節 單波束系統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二節 多波束系統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三節 淺地層剖面測量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四節 側掃聲吶測量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四章 彈性波場之二——海底深部的探測
第一節 單道地震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二節 二維多道地震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三節 三維地震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四節 OBS海底地震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五章 物理海洋
第一節 溫鹽深及海水取樣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二節 海洋流速測量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第六章 位場
第一節 重力場
一、國外的進展
二、國內的發展歷程
三、現在的工作方案
……
第七章 光學
第八章 站位調查
第九章 鑽探技術
第十章 取得的成就
主要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肖波,男,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技術方法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天然氣水合物海底鑽探及船載檢測技術研究與套用”項目首席科學家兼課題負責人。長期從事海洋地質與海洋物探專業技術工作,20年來奮戰在海洋地質調查研究第一線,作為調查船首席科學家與技術負責主持了海洋工程與環境、大洋礦產資源、南海水合物資源等30餘個大型項目,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項並擔任項目首席科學家參與了“863”計畫和天然氣水合物勘查與試開採工程配套科研課題5項,公開發表論文10餘篇。近年來主要業績如下: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天然氣水合物海底鑽探及船載檢測技術研究與套用”項目負責人首席和課題負責人,該項目以形成水合物海底鑽探保壓取芯及船載檢測完整技術裝備鏈條為目標,滿足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探及試采對水合物高質量岩芯、高精準檢測技術與裝備需求,為我國自主實施首次天然氣水合物取芯與船載技術集成提供工程化套用。
“十二五”“天然氣水合物樣品保壓轉移及處理技術”項目子課題負責人,實現了保壓取樣技術、保壓轉移技術以及後處理技術的無縫對接,最終形成水合物保壓取芯和處理分析技術系列,大程度提取保壓樣品的各項技術參數,為2017年天然氣水合物試采提供了勘查服務。
大洋項目“富鈷結殼資源勘查技術方法體系與勘查方案研究”子課題負責人,針對勘探階段富鈷結殼資源評價的工作要求和富鈷結殼礦床特點,對已有的技術方法體系進行了最佳化完善,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勘查技術方法體系和勘查方案,為資源評價工作服務。
2016年作為主要負責人編寫修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行業標準《海洋多波束水深測量規程》,在海洋地質區域調查、海洋礦產資源勘查與工程地質勘察中廣泛使用,形成了適合自己國情的行業標準,提高了多波束勘查質量,最終目的是形成國家標準。
“海域天然氣水合物成藏機制及勘查技術創新團隊”核心成員,為構建天然氣水合物裝備技術研發及套用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2018年作為“深海探測創新工程”副首席專家,主要負責重點研發計畫的實施工作,推進局“十三五”重點研發計畫的保障工作,協助項目負責人進行重點研發項目的組織實施,目前技術方法所承擔項目研究經費1億多元。
陳潔,女,二級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學博士學位,固體地球物理專業。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海軍工程大學、中山大學兼職教授,博導,中國地球物理相關的安全和信息委員會的委員或理事。全國海洋地球物理學科學傳播專家團隊副團長,廣東省科普大使。“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水油氣近海底重磁高精度探測關鍵技術”項目長。
1984年-1988年6月,江漢石油學院任教,開設並主講“地震地層學”,獨立開課,系優秀教師,教學評議連續兩年為物探系及江漢石油學院前茅。
1988年7月-2002年勝利油田工作15年,發現濱南、利津深層油田,上報控制儲量近5000萬噸,成功部署探井百餘口,相應成果獲得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2003年,作為特殊引進人才,調入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帶隊國家“863”計畫國家重大項目“深水油氣綜合地球物理採集處理及聯合解釋技術”課題,首次構建了深水油氣調查勘探的技術框架,建立“海域石油和天然氣地球物理調查規範”,形成一系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成果,“深水油氣地球物理綜合調查技術及其套用”獲得中國海洋諮詢協會與國家海洋局頒發的“海洋工程技術進步”一等獎,編制的南海重力測量圖件、磁力測量圖件收錄於《南海地球物理圖集》,並且入選了中國地質學會“新一代高精度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編制”項目2016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
組織20多個不同領域的專家團隊,主持制定行業標準:《海洋重力測量技術規範》(DZ/T0356-2020)、《海洋磁力測量技術規範》(DZ/T0357-2020)、《海洋地質調查導航定位規程》(DZ/T0360-2020)、《海洋熱流技術規程》(DZ/T0359-2020)、《海洋地震測量技術規範(第一部分(二維地震)~第二部分(三維地震))》(DZ/T0358.1-2020,DZ/T0358.2-2020)5項海洋地球物理測量的6個標準,首次建立了海洋地球物理測量標準系列,規範了海洋地球物理從採集、處理到解釋、評價等不同階段技術要求,填補具有戰略性、基礎性、公益性調查工作的空白。這些標準的研發,得到了海軍的大力支持,成為軍民融合測量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
2016年,作為首期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水油氣近海底重磁高精度探測關鍵技術”項目的項目長,帶領項目組全體成員,針對水下重磁領域的三大難關,不但要打破美、歐對中國的封鎖,對於深水油氣資源調查起到關鍵作用,而且海防海戰場環境信息體系建設重要組成部分,項目成功實施且海試成功,將為海防填補水下重磁信息體系空白。已獲得發明專利:一種水下拖曳式高精度重磁探測系統及方法(專利號:ZL201810764190.2;樣機名稱:探海諦聽)等2項發明專利和4項實用新型專利。
出版《南海地球物理圖集》《深水油氣綜合地球物理勘探技術文集》專著2部,出版《1:200萬南海空間重力異常圖》《1:200萬南海布格重力異常圖》《1:200萬南海磁力異常圖》專業圖3幅,公開發表論文60餘篇,從2009年開始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開設“海洋地球物理概論”研究生課程。
溫明明,男,廣州海洋地質調查海洋技術方法研究所副所長,教授級高工,自工作以來一直從事海洋野外調查及海洋物探技術方法的研究工作,作為項目負責入主持“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項,作為課題負責人主持完成十二五國家“863”計畫課題及“127專項’’配套科研課題2項,作為骨幹成員參加“863”課題等研究工作3項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技術標準編寫2項,作為首席科學家助理或技術負責主持了30多次國家專項調查任務,公開發表論文10餘篇,並任《地球學報》第五屆編委。近年來主要業績如下:
“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近海底高精度水合物探測技術”項目負責人。該項目圍繞我國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勘查和試采工程對高精度勘察的迫切需求,完成深拖式高解析度多道地震探測系統和近海底原位多參量地球化學測量系統關鍵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形成一套完整的野外數據採集技術方法,實現研發設備、技術方法的工程化套用。
“十二五”國家“863”計畫課題“天然氣水合物地球物理立體探測技術”的子課題負責人,主持研發的“海底冷泉水體回聲反射快速探測系統”是國內針對海底冷泉氣泡溢出進行探測的專用設備,在海上試驗中成功發現了海底活動冷泉標識。該設備的研製成功,為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增加了一個重要的技術手段,使快速冷泉探測成為可能,極大地提高了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勘查的準確性。研究成果在2016年“十二五”國家科技成果展和國際礦業大會上對公眾進行了展示。
作為課題負責人參加了國家“127專項”配套子項目“南海天然氣水合物勘查技術研發”的研究工作。其中2014年主持研發的“天然氣水合物超大能量電漿震源系統”目前是國內大能量的水合物探測高解析度震源,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在海試中發現了明顯的與天然氣水合物相關的地層速度異常。
作為骨幹成員參加了“十一五”“863”計畫課題“300公斤級小型自主探測系統”“天然氣水合物的海底電磁探測技術”“大容量電火花震源的技術研究”等多項課題的研究工作。
參加中國地質調查局《海洋天然氣水合物地質勘查規範》和《側掃聲吶測量技術規程》的編制,其中前者已發布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