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介紹
2021年1月14日,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深海一號”能源站在山東煙臺交付啟航。
“深海一號”能源站由上部組塊和船體兩部分組成,按照“30年不回塢檢修”的高質量設計標準建造,設計疲勞壽命達150年,可抵禦百年一遇的
超強颱風。能源站搭載近200套關鍵油氣處理設備,同時在全球首創半潛平台立柱儲油,最大儲油量近2萬立方米,實現了凝析油生產、存儲和外輸一體化功能,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技術優勢。
“‘深海一號’能源站尺寸巨大,總重量超過5萬噸,最大投影面積相當於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總高度達120米,相當於40層樓高,最大排水量達11萬噸,相當於3艘中型航母。其船體工程焊縫總長度高達60萬米,可以環繞北京六環3圈;使用電纜長度超800公里,可以環繞海南島一周。”據中國海油陵水17-2氣田開發項目總經理尤學剛介紹,該項目在建造階段實現3項世界級創新,運用13項國內首創技術,攻克10多項行業難題,是中國海洋工程建造領域的集大成之作。
2021年6月25日上午10時30分許,隨著
水下機器人順利開啟1500米深水下油氣閥門,油氣通過水下管匯進入生產處理系統,海面火炬點燃,中國海油董事長
汪東進宣布,我國自營勘探開發的首個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正式投產。
建設之路
該能源站建造質量標準高、施工技術難度大,又在施工關鍵期遭遇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項目團隊在質量管理和安全保障等方面面臨巨大挑戰。中國海油項目團隊堅持“防疫和生產”兩手抓,科學組織、高效動員,及時採取封閉式管理策略,在作業高峰期安全組織超過4000人晝夜奮戰,使得項目工期縮短至21個月,為國際同等規模項目建造最短用時。
中國海油陵水17-2總包項目總工程師鐘文軍告訴記者,“深海一號”能源站對塗裝質量和精度控制有著非常嚴格的要求,組塊和船體連線點間距不得超過6毫米。通過成功實施合龍工程,中國半潛平台船體總裝快速搭載和精度控制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多項深水施工技術突破1500米難關,全面掌握了中心管匯等10餘種水下關鍵裝備的自主製造技術,超大型深水裝備工程總包能力顯著提升。同時,該項目還引進了人員定位系統,無死角開展安全格線化管理,克服受限空間作業多、交叉作業多等難題,取得了1700萬工時無事故的驕人成績。
2021年6月7日訊息,由中國自主研發建造的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深海一號”能源站,歷經3年完成了設計、建造、安裝,已進入投產前的測試階段。目前已經完成了3台透平發電機的燃氣模式測試和燃料切換的測試。在投產前還將開展天然氣“脫水系統”、增壓外輸及儲油艙惰化系統等調試。
“深海一號”能源站計畫於2021年6月底投產。項目投產後,每年將為粵港瓊等地穩定供氣30億立方米,也標誌著環海南島並輻射香港、廣東的海上天然氣大管網成型。
2021年6月23日訊息,我國第一個1500米水深自營深水天然氣田“深海一號”於6月25日正式投產。
2021年6月25日,我國首個1500米深水自營大氣田“深海一號”正式投產,這裡有著世界首座十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
2021年6月26日上午10點,我國首個1500米深水的自主大氣田“深海一號”正式投產通氣。這是中國迄今為止自主發現的水深最深、勘探開發難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氣田。
2021年9月6日,隨著東區最後一口生產井成功開井,中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大氣田實現全面投產,使中國在海洋油氣領域實現重大跨越,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2022年6月25日,中國海油發布訊息,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投產一年來,累計生產天然氣突破20億立方米,成為我國“由海向陸”保供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的主力氣田。
2022年12月30日,在位於海南三亞東南200公里外的深海海域,隨著雄偉的“海洋石油982”鑽井平台將鑽頭打向地層5000米深處,“深海一號”大氣田的二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
2023年4月10日,中國海油對外宣布,“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完成遠程遙控生產改造與調試工作,具備在颱風期間保持連續安全穩定生產能力,成為世界首個具備遙控生產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
2023年4月,‘深海一號’二期工程開始全面施工作業。
2023年6月22日,“深海一號”二期關鍵控制性工程——海底長輸管道在海南陵水海域完工,這是我國最長的深水油氣混輸管道,這條管道全長115.5公里,由9425根鋼管連線而成,總用鋼量相當於1.3個“鳥巢”,是我國最長的深水油氣管道,搭建起連線“深海一號”二期工程油氣輸送主動脈。6月24日,“深海一號”大氣田二期關鍵控制性工程鋪設完成海底長輸管道,進入管道調試階段。8月20日,“深海一號”大氣田完成投產以來的首次水下管道清理作業,這也是我國首次在超深水海域完成水下管道清理作業,有助於完善我國超深水氣田生產運維技術體系,為後續高效開發深水油氣田做好技術儲備。8月,由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海底管道終端在海南陵水海域成功安裝,標誌著我國深水工程技術取得新突破,對提升海洋裝備製造能力、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本次安裝的海底管道終端為“深海一號”二期關鍵控制性工程——20英寸長輸管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用於連線管線和其他海底生產設施,採用不鏽鋼內襯複合材質,管徑達508毫米,壁厚37.9毫米,重量達79噸。9月19日,從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獲悉,由海油工程承建的“深海一號”二期工程項目3套千米級深水吸力樁在中國海南陵水海域安裝完成。10月16日獲悉,“深海一號”二期工程首口開發井作業順利完成,測試日產天然氣超100萬立方米,日產凝析油超230立方米,產能遠超設計預期。12月14日,“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壓力最高的開發井——A12井完成鑽井作業,刷新國內深水開發井壓力等級紀錄。12月23日,據中國海油訊息,“深海一號”能源站順利完成投產以來首次凝析油艙清艙檢測作業。
2024年1月,“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導管架乘駁船從深圳赤灣港啟航,並在南海北部海域滑移下水、精準就位,該導管架8腿12裙樁,相當於4400餘輛小汽車重量、近乎36層民用住房高度,將把巨大的油氣生產平台托舉在海面上。
2024年2月1日,中國海油發布訊息,“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綜合處理平台陸地建造全部完工。2月18日,總重量超過7500噸的“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綜合處理平台上部組塊及附屬設施開始進行海上吊裝作業,安裝成功後將為“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二期工程按期投產奠定堅實基礎。為期5天的安裝全部完成後,南海首個“四星連珠”天然氣生產平台將正式建成。2月19日,“深海一號”二期綜合處理平台將進行乙二醇回收再生處理裝置和棧橋的吊裝。截止2月,二期工程總進度已完成近80%。隨著“深海一號”二期綜合處理平台與崖城13-1氣田原有的3個海上平台連線,海南海域首個“四星連珠”海上天然氣田生產集群初見雛形。
![深海一號(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 深海一號(全球首座10萬噸級深水半潛式生產儲油平台)](/img/a/4e2/kjZlZWMhJmYwATMkNGZmVWN2EGZmNjY1Y2YwcDZzkzY5AzN2U2MmdzNxgzY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深海一號
累計產氣
2021年11月24日宣布,我國首個1500米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日產天然氣達到1000萬立方米,提前達到了設計產量峰值,實現氣田整體開發方案設計配產目標。
2022年2月13日,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對外宣布,位於海南陵水海域的我國首個自營1500米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自2021年6月25日正式投產以來,累計生產天然氣超10億立方米。
2022年6月25日,中國首個自營勘探開發的1500米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投產一周年累計生產天然氣已突破20億立方米,累計外輸凝析油超20萬立方米。
深海一號每天將1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從海底1500米源源不斷地開採出來,送抵千家萬戶。
截至2023年4月,“深海一號”安全穩定運行650多天,累計產氣超45億立方米,外輸凝析油超45萬立方米。10月,我國首個深水高壓項目“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的首口開發井作業順利完成。
2023年12月14日,中國海油發布訊息,“深海一號”二期項目壓力最高的開發井——A12井完成鑽井作業,刷新國內深水開發井壓力等級紀錄。對確保項目順利投產、進一步開發深水複雜油氣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2024年1月,“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在深圳建造完工的、用於托舉生產平台的導管架,24日乘駁船從深圳赤灣港啟航,前往工程所在的南海北部大陸架西區的瓊東南海域。
2024年2月1日,中國海油發布訊息,“深海一號”二期工程綜合處理平台陸地建造全部完工。
2024年2月20日,在“深海一號”二期綜合處理平台,海上安裝工作按計畫有序實施的同時,水下氣井的開發也加速推進中,同時,高壓井的鑽井作業全部完成。
2024年2月28日,“深海一號”二期綜合處理平台在海南崖城海域全面安裝就位。
重要意義
“深海一號”能源站將在陵水海域進行為期4個多月的油氣生產設施安裝和調試工作,預計2021年6月具備投產條件。陵水17-2氣田投產後將依託海上天然氣管網大動脈每年為粵港瓊等地供應30億立方米深海天然氣,可以滿足大灣區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氣需求。
2021年6月25日,我國第一個1500米水深自營深水天然氣田“深海一號”正式投產,這標誌著中國深海油氣勘探開發從水深300米到1500米的邁進取得了重大進展。
所產天然氣通過環繞海南島、連通粵港兩地的海底管線,在香港終端、高欄終端、南山終端分別登入後,接入全國天然氣供應體系,為保供增添“底氣”。
“深海一號”二期工程全面投產後,可使“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年產量可再提升50%,達到年產天然氣45億立方米,為我國華南地區經濟建設提供充足的清潔能源保障,建成後的“四星連珠”海上能源樞紐和更加完善的海底天然氣管網,對於提升中國能源自給率意義重大。
獲得榮譽
2021年12月,“深海一號”能源站正式投產入選2021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23年3月19日,中國海油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工程項目獲得“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