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元年

深改元年是指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改元年
  • 外文名:The first year of deep change
  • 含義:指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
  • 時間:2014年
回顧,改革特點,

回顧

“這一年,我們銳意推進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
一年多來,改革呈現加快推進之勢。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關部門還完成了108個改革任務,共出台370條改革舉措……改革部署出台的數量之多、頻率之高、力度之大,均前所未有。
運籌帷幄、統馭全局
—黨中央以堅定的決心和擔當、堅毅的勇氣和智慧,把握大局、審時度勢、統籌兼顧、科學實施,引領全面深化改革穩步前行
2014年12月30日,中南海。《關於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總結報告》,擺在了出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八次會議的與會者面前。
這份報告,不僅是對全面深化改革發軔以來各項工作的盤點,更是一份底氣十足的成績單。
“改革形成了上下聯動、主動作為、蹄疾步穩、狠抓落實的好局面”;
“呈現出全面播種、次第開花的生動景象”;
“在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
“有力促進了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方面的工作”……
時光回溯。一年多前,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了實現這一總目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藍圖,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涉及336項重要改革舉措。
“在改革第一年決不能放空炮,而是要真槍真刀乾!”習近平總書記堅定不移的意志和決心,擂響催動改革進軍的隆隆鼓聲。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閉幕一個多月,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成立由習近平總書記擔任組長,李克強、劉雲山、張高麗同志擔任副組長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
一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直接領導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圍繞總目標謀篇布局,觀大局、察大勢、謀大事,始終牢牢把握正確方向,駕馭和引領著全面深化改革的航程。
堅強有力的組織領導,確保改革的正確航向—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八次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八審”具有標誌性的重要改革方案,“八論”改革目標任務和路徑方法,從戰略和戰役層面對改革實施作出具體部署。
領導小組定期審議重大改革方案,深入評估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存在的問題風險,明確政治底線和社會穩定底線等,重大問題提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確保重大改革論證充分、決策科學。
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任務,領導小組堅持科學擺布,重點抓好具有結構支撐作用的重大改革,選擇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作為突破口,並對一些重大問題開展試點探路,充分彰顯黨中央推進改革的決心、力度和自信。
清晰明確的“施工圖”,引領改革穩步推進—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次會議對序盤階段的改革工作提出了總要求,制定了2014年工作要點,排出當年要完成的80個重點改革任務予以重點督辦。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重要改革舉措實施規劃(2014-2020年)》,逐項明確了336項重要舉措的目標、路徑、時間節點和可檢驗的成果形式,為未來7年全面深化改革繪製了完整系統的大施工圖。
2014年8月和12月,領導小組分別審議通過了上半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和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總結報告,及時總結經驗和不足,明確改進工作的方向措施,12月提出領導小組2015年工作要點和貫徹實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重要舉措2015年工作要點,對新的一年改革任務提前作出明確部署。
不斷深化的戰略布局,鋪就改革的法治軌道—
“凡屬重大改革都要於法有據”—習近平總書記作出的這一重要論斷,鮮明指出了“改革”與“法治”辯證統一,使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從一開始就納入法治化軌道。
2014年10月,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全會閉幕4天后,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指出,要把全會提出的190項對依法治國具有重要意義的改革舉措,納入改革任務總台賬,一體部署、一體落實、一體督辦。
兩次全會、兩大主題、兩份決定,成為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總體戰略在時間軸上的順序展開,形成姊妹篇,如大鵬之兩翼、戰車之兩輪,共同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實現,共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環環相扣的推進鏈條,保障改革舉措落實落地—
“實施方案要抓到位,實施行動要抓到位,督促檢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習近平總書記對狠抓工作落實提出了“五個到位”的明確要求。
從及時總結地方推進改革情況,對苗頭性傾向及時打招呼提醒,到中央改革辦成立督察局,專司改革方案督檢之責;從強調凡事都要有人去管、去盯、去促、去乾,到強調要考核驗收改革竣工結果,沒有完成或完成不到位的要問責……領導小組始終把抓落實作為重要政治責任。
一年來,改革部署全面展開,改革漸次向縱深推進。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跟進解決,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紮實推進,一個方案一個方案有序推出……隨著一系列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措施落地生根,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堅冰正在被打破,一場深刻變革正在中華大地孕育迸發。

改革特點

盤點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統籌謀劃、全面布局,整體推進、重點突破,開出一劑劑破除頑瘴痼疾的良方猛藥。改革舉措落地之有力、行動之快、效率之高,讓世人眼前一亮,讓全黨全國精神為之一振。
多點突破、領先推進
—經濟體制改革成效顯著,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提供了活力和動力
國家統計局剛剛發布的巨觀經濟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經濟在新常態下繼續保持平穩增長,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同時結構更趨最佳化,動力更加充沛,展現出良好的韌性、充足的潛力和較大的迴旋空間。
一年多來,經濟體制改革緊鑼密鼓、好戲連台。
—改革,劍指體制積弊。
2014年7月,中央政治局通過了《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明確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調整中央和地方政府間財政關係三項重點任務。
按照財稅體制改革思路和部署,在助推結構調整、激發市場活力、特別是為現代服務業與戰略性新興產業鬆綁提速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
2014年8月,中央決定,對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不合理的、偏高過高的收入進行調整,對其公務用車、辦公用房、業務招待、國內差旅等設定上限標準,嚴禁用公款支付企業負責人應由個人承擔的消費娛樂活動等各種費用。一系列強有力改革措施出台,力求從源頭上堵住國有企業存在的“四風”漏洞,態度之堅決,措施之果斷,凸顯中央除頑瘴、克痼疾的堅強決心,被老百姓稱為“大快人心之舉”。
—改革,向市場要活力。
經濟體制改革的首場大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且力度空前,國務院重點圍繞投資和生產領域,累計取消下放700多項行政審批等事項,實施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改革商事制度實行“先照後證”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
被寄予厚望的金融改革,2013年以來在放開市場準入方面邁出堅實步伐。按照黨中央統一部署,國務院審慎把握、循序漸進,穩步推進利率匯率市場化,擴大同業存單發行主體範圍,有序放開金融機構市場準入,首批5家試點民營銀行獲準籌建,存款保險制度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滬港通”正式啟動,資本要素的市場化邁出重要一步。
—改革,為未來蓄動力。
以問題為導向,中央加快了科技體制改革步伐:針對科技計畫碎片化、科研項目取向聚焦不夠等問題,出台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針對科技資源配置分散、科研設施重複建設等問題,決定將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針對院士遴選過程中存在的行政化、功利化等問題,著手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同時,在更大範圍推廣中關村試點政策,加快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選擇部分中央級事業單位開展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改革試點……
—改革,為發展拓空間。
2014年,黨中央啟動了農村承包地、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三塊地”的改革。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強調把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實現承包權和經營權分置並行。
黨中央牢牢抓住國際政治經濟格局深刻調整的戰略機遇期,確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戰略目標,在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方面連續打出了組合拳:提出構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建設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並總結推廣試點經驗,深化以備案制為主的對外投資管理方式改革,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提出推動建設亞太自由貿易區的倡議……
夯實基礎、放眼長遠
—政治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制度化法治化建設邁出新步伐
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清晰地標註著制度現代化的時代命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論、制度等根本性問題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
全國人大常委會著眼於推動重點領域立法,通過關於廢止有關勞動教養法律規定的決定、關於調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決議、關於授權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式試點工作的決定,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預算法完成20年來首次大修,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環保法經修改後正式實施,全國人大常委會以立法形式確定國家紀念日,通過了關於確定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的決定、關於設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的決定……
人民政協圍繞加強協商民主制定年度協商計畫,完善雙周協商座談會制度。
一年來,一項項旨在建立公正高效權威司法制度的改革措施有序推出: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審議通過《關於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在上海等6個省份啟動試點工作,司法體制改革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在北京、上海、廣東設立智慧財產權法院。
—建立國家司法救助制度,加大司法公開力度;按照“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要求,在12箇中級、基層法院試行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制定深化公安改革的框架意見等,一批基礎性、制度性措施相繼推出。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迴法庭,開展設立跨行政區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試點,進一步規範刑事訴訟涉案財物處置工作。
—針對“信訪不信法”問題日益凸顯,中央制定《關於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著手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解決。
把握方向、激發活力
—文化體制改革開拓前行,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體制改革,《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是全面深化改革開局之年最先審議通過的專項改革方案之一。目前,31個省區市都已按照中央要求制定下發具體實施方案,文化體制改革正在紮實推進。
一年來,文化體制改革在新的起點上開拓前行,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創新體制機制為重點,增強發展活力,強化導向管理,繁榮文藝創作,推出更多優秀精品力作。各項改革舉措依次啟動、精心實施,96項年度重點任務全部完成。
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標準化、均等化建設,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公共文化支持力度,引導社會參與。《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向社會公布。
中央和有關部門制定38個政策性檔案,理順內外宣體制和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管理體制,密集出台一系列文化經濟政策,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制定下發《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全媒體傳播體系初現雛形。
黨中央組建網路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加強對網際網路網站、網際網路新聞、網際網路新技術套用的管理,網路輿論空間明顯淨化。
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邁出新步伐,探索建立具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推動文化企業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進一步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統籌文化交流、文化貿易、文化傳播與對外話語體系建設,著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增進福祉、共享成果
—社會事業領域改革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推動改革成果更廣泛更直接惠及人民民眾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社會事業改革堅持從保障和改善民生入手,推動改革成果更廣泛、更直接地惠及廣大人民民眾。
—兜底線、保基本,注重增進人民福祉。
圍繞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養老保險制度,27個省區市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制定《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開展養老服務業和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基本養老等社會保障制度之網越織越密、越織越嚴,努力為廣大人民民眾免除後顧之憂。
一年來,中央堅持以改革創新增進人民福祉,推出了大學生創業引領計畫,出台了失業保險支持企業穩定崗位政策,健全了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提高了低保等城鄉困難群體救助水平,整合碎片化的社會救助制度,發布實施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改革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在全國推開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完善了基本藥物制度,擴大了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實現了公租房、廉租房並軌運行,啟動了共有產權住房試點。
—抓統籌、削壁壘,共享城鎮化發展成果。
一項戶籍制度改革,延續半個世紀,關係億萬人口,涉及教育、醫療、就業、養老、住房等方方面面,可謂牽一髮動全身。
面對這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慎布局,大膽出手,在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的同時,一攬子加快推進城鄉養老並軌、城鄉醫療救助並軌、進城務工人員基本醫療服務、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受教育等重點領域改革,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一舉打破了“農業”與“非農”壁壘。
—不畏難、敢擔當,直面社會關注熱點。
高考加分使“造假暗門”叢生,“唯分數論”造成人才結構單一化,教育資源過分集中導致“擇校難”,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基礎薄弱……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中央出台了一整套教育綜合改革措施: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啟動滬浙兩地高考招生改革試點,提高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人數比例,制定上海市和北大、清華綜合改革方案,推進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發展校園足球。
積極試點、穩慎探路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頂層設計,著力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確立了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按照“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後果嚴懲”的思路,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確定了任務。
一年來,從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加大處罰力度,到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從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到強化節水準入,開展水權試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穩步啟動。
一年來,從出台國有林區改革指導意見和國有林場改革方案,到推動市縣“多規合一”試點,再到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改革向著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不斷邁進。
一系列治理污染的鐵規、鐵律相繼出台,《2014-2015年節能減排低碳發展行動方案》和《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實施情況考核辦法(試行)》先後制發,以硬約束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燃煤小鍋爐和老舊汽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珠三角區域分別建立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機制,堅持行政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三管齊下”,以總量控制、源頭治理、區域聯動的努力,爭取“霧開霾散”。
2014年元旦,經過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正式實施,將環境保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明確規定建立跨行政區域的重點區域、流域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聯合防治協調機制,實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監測,實施統一的防治措施,使環保監控更強、更有力。正在建立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總體構想和工作方案,也將推動我國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新方式。
持續發力、立行立改
—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和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鑄就偉大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一年來,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持續發力,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立行立改,在猛藥去疴的同時著力固本強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愈加堅強有力。
黨中央制定出台並率先垂範、帶頭踐行八項規定。兩年來,剎風肅紀的猛拳揮出,近9萬人因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受到查處,1000多起典型問題被通報曝光。黨風為之一新,民心為之一振。
腐敗現象如毒瘤,侵蝕著黨的肌體。 過去一年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深化,“老虎”“蒼蠅”一起打,兌現了黨中央“打虎無禁區、拍蠅無死角”的承諾。
2014年12月,中央決定,由中央紀委向中辦、中組部、中宣部、統戰部、全國人大機關、國辦、全國政協機關這7家單位派駐紀檢組。
年終歲尾的這則重磅訊息,意味著在黨紀國法面前,沒有不受監督的機關和個人,標誌著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又邁出重要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組織保障和人才支撐。從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修訂並全面實施,著力破解“唯票、唯分、唯GDP、唯年齡”選人;到改進地方政績考核工作,促進領導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構建科學有效、簡便易行的選人用人機制顯現成效。
從規範領導幹部企業兼職、整治超配幹部,到開展個人有關事項報告抽查核實、清理“裸官”,再到規範國有企業管理人員薪酬水平、履職待遇和業務支出,從嚴管理幹部的實招數、真行動,讓人民民眾看到了吏治清明的希望。
從開展黨建工作述評考核、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到加強鄉鎮幹部隊伍建設、加強黨員隊伍建設,黨的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政績的導向逐步形成。
隨著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和黨的紀律檢查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黨的領導體制和執政方式正不斷完善,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正不斷增強。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剛剛過去的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在開局之年向著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目標邁出了堅實、關鍵的第一步。展望2015年,全面深化改革步入關鍵之年,任務更加艱巨,措施更加有力,步伐更趨穩健,必定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注入強大動力和勃勃生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