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不出頭(蛇菰目蛇菰科植物)

深山不出頭(蛇菰目蛇菰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深山不出頭,中藥名。為蛇菰科植物紅燭蛇菰Balanophora mutinoides Hayata的全草。分布於西南及台灣、廣東、廣西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涼血,散瘀消腫之功效。用於胃痛咯血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痔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山不出頭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蛇菰目
  • :蛇菰科
  • :蛇菰屬
  • :紅燭蛇菰
  • 分布區域:西南及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夏季採挖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別名,相關論述,

形態特徵

草本,高約14厘米;根莖時帶木質,紅褐色或淡紫紅色,不整齊的卵圓形,多少分枝,表面部分平滑並大部有小凸體,頂端裂鞘呈鐘狀杯形,基部易與根莖本體脫離;裂鞘分裂至中部,裂片4,粗齒狀,乾時脆殼質,表面密被顆粒狀小疣瘤和稀疏而明顯的紅黃色星芒狀皮孔;花莖紅色,長10厘米,直徑6-7毫米,自基部至中部以上為鱗苞片所遮蓋;鱗苞片紅黃色,舟狀,長4厘米,寬1.5厘米,旋生。花雌雄異株(序),花序均呈圓錐狀球形,長1.5-2厘米,寬1.5厘米;雄花蒼褐色,3數;花梗長3-6毫米;花被3裂,裂片闊三角形,頂端鈍圓,長2毫米,寬3毫米;聚葯雄蕊有橫裂的花葯3枚;雌花淡紅紫色,子房紡錘狀,密集、著生於附屬體基部,花柱絲狀,長0.5毫米;附屬體棍棒狀,長1毫米,頂端截平或中央稍凹陷。花期3-5月;果期5-7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2000m的密林中陰濕地段或山谷間。分布於西南及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分布範圍

分布於西南及台灣、廣東、廣西等地。

主要價值

具有清熱解毒,止痛,涼血,散瘀消腫之功效。用於胃痛,咯血,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痔瘡。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微酸,性涼。苦澀

功效

清熱解毒,止痛,涼血,散瘀消腫。

主治

用於胃痛,咯血,跌打損傷,瘡瘍腫毒,痔瘡。

相關配伍

1、治胃痛:深山不出頭30g。水煎服。(《全國中草藥彙編》)
2、治咳血:葛菌9g。蒸冰糖服。(《貴州草藥》)
3、治跌打損傷,瘡瘍腫毒:深山不出頭適量,搗爛外敷患處;或酒浸過藥面外擦患處。
4、治骨髓炎:深山不出頭、米酒各適量。共搗患處,每日1次。(3-4方出自《全國中草藥彙編》)
5、治九子瘍:葛菌磨酒、醋外搽。
6、治痔瘡:葛菌、羊奶奶根各15g,燉肉吃;或用葛菌6g,羊奶奶15g,蒸酒30g服。(5-6方出自《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燉肉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浸酒、醋外搽。

採集加工

夏季採挖,除去泥沙、雜質,曬乾或鮮用。

別名

葛菌、葛藤菌、地重樓、石上蓮獨角蓮山狗球、天麻公子、仇人不見面(廣西)。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清熱解毒,涼血,止痛。”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