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的竹筍在唱歌

深埋的竹筍在唱歌

《原創閱讀文庫:深埋的竹筍在唱歌》收錄的是湖南作家丘脊樑的美文作品,包括《一個狹窄山地的寬廣記憶》《那些堅硬的石頭和身影》《十年前的體溫》《深埋的竹筍在唱歌》《時光,打不碎我的罈罈罐罐》等共36篇,主要以敘事、情感類散文為主,絕大部分文章在文學期刊、報紙副刊公開發表過。《原創閱讀文庫:深埋的竹筍在唱歌》內容豐富,既有講述個人成長印記的作品,也有描述田園村莊的作品,還有抒發真摯情感、反映社會世態的作品,可讀性強,每篇文章都十分精彩。《原創閱讀文庫:深埋的竹筍在唱歌》語言優美,遣詞造句頗富特色,文學色彩濃郁。《原創閱讀文庫:深埋的竹筍在唱歌》思想性強,作品沒有停留在生活的表層,而是穿透生活,直抵人心人性,挖掘出許多深刻的本質。

基本介紹

  • 書名:深埋的竹筍在唱歌
  • 出版社:文心出版社
  • 頁數:182頁
  • 開本:16
  • 作者:丘脊樑 張海君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5100121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原創閱讀文庫:深埋的竹筍在唱歌》寫到,小小說是生活的濃縮,如雨後新荷凝聚的水滴,晶瑩剔透,折射著世界的每一縷陽光。《原創閱讀文庫:深埋的竹筍在唱歌》提供一個精美的選本,讓你充分享受閱讀的樂趣,進而提升個人的文學素養、寫作水平、審美水準和人生品位,為自己的人生開闢一片廣闊的天地。

作者簡介

丘脊樑,男,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1974年2月出生於湖南省平江縣,先後從事鄉村教師、企業文秘、報社記者等工作。1992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至今已在《中華散文》《文學界》《廣西文學》《安徽文學》《散文》《短篇小說》《青海湖》《星火》等全國200多家報刊發表小說、散文、隨筆、詩歌近800篇,數十篇作品被《作家文摘》《青年文摘》《青年博覽》《小小說選刊》《微型小說選刊》等選刊轉載。出版有小小說集《地下的輝煌》。現供職於湖南某報,任副總編輯。

圖書目錄

第一輯人生的節點
一塊狹窄山地的寬廣記憶
洞庭老街
那些堅硬的石頭和身影
一個人的鄉村地理
時間之門
年前的體溫
清寂時光
邊緣
人生的節點
第二輯生命的火焰
黃土隔不開我的想念和思索
先生之風
大山深處有大匠
時光,打不碎我的罈罈罐罐
生命的火焰
不識字的智慧
書人書事
岳州老書店
第三輯心靈在曠野上遊走
深埋的竹筍在唱歌
有一種感覺叫心痛
心靈在曠野上遊走
總有一些事物
讓我不敢忘卻
棉布長衫
文人清夢
第四輯遙遠的熟稔
我的不老根
遙遠的熟稔
鄉村日月
果木芬芳
遍地是風景
故地舊風物
玄秘的鄉村隱喻
後記

後記

這是我的第二本集子。第一本,是小小說,這一本,是散文。
我的老家,在湘東的連雲山區。這地方,山高林密,田少路窄,至今經濟仍不甚發達,但武運和文脈,卻很是旺盛。民國以降,共湧現了一百多位將軍,還有數十位省部級幹部。我們村里,就居住著一位正部級的首長,六七歲時,我還吃過他的糖果和花生,平常、親切得如同隔壁的叔爺。然而,就是這么一位衣著普通、面容慈祥的老漢,卻曾指揮過千軍萬馬,留過洋,多次受到史達林的接見。我的一位本家,則是共和國的開國中將,官拜炮兵司令員。他的親弟弟,就住在我們下屋場,隔不了三天,他就要來找我父親扯談,講述他兄長的陳年舊事,語氣平和,神態安詳。至於文脈,更是生生不息,屈原投江的地方,就在我家門前河流的下游;杜甫歸葬的墓地,近在山坳那邊的小田。不說這些過去的事情,單說我們村莊周邊方圓不超過十里的地域,就出息了四位當代作家:老作家張步真先生曾在這裡蹲點,生活多年;小說家李自由先生的老家,離我們村莊只有幾里路,他還是我老舅的同班同學;著名作家彭見明、彭東明兄弟,就住在山那邊的長田。生息在這樣一個人才輩出、故事遍地、文氣厚重的土地上,我自然是要生長出一些創作衝動的。我熱愛這片土地,懷念這片土地,我想把這片土地上的事物,告訴更多的人。提起筆來,這裡熟稔的人和事,總是源源不斷地從我的心底湧出。故鄉這塊厚土,給了我一輩子都不會枯竭的文學營養。
20年前,我的第一篇散文在《岳陽晚報》副刊頭條發表,這一年,我17歲,還是一名在校學生。是副刊部的某位編輯,從眾多的自然來稿中挑出的。我一直不知這位編輯是誰,就算是後來,我成了這家報社的一名員工,與副刊部的編輯在同一棟樓房辦公,也從來沒有誰向我提起過。但我心裡一直紀念著他(她),感恩著他(她),是他(她)不經意的一次包容與激勵,讓一個鄉村少年,有了更多在文學的道路上行進的勇氣。在我後來十餘年的辦報工作中,我一直自覺地以這位不知名的編輯為榜樣,時時提醒自己,要善待每一位作者,善待每一篇稿件。
從發表第一篇作品算起,我已在文學這條並不輕鬆、更不時髦的道路上斷斷續續地行進了整整20年。這期間,我先是寫下了大量的散文,後來又寫下了大量的小小說,之後掉轉筆頭,進行隨筆、專欄寫作,從6年前開始,由於生活和工作的壓力,我基本處於停筆狀態了,一心做新聞,專心辦報紙。但心底那份對文學的牽掛,始終無法了斷。一個人如果愛上了方塊文字,那他一生都逃離不了這個魔方的誘惑。2010年的春天,在我的工作和生活稍稍改善一些之後,我又拿起了久違的鋼筆,開始了小說和散文的創作。如今,只要不值晚班,每天晚上我都要在電腦上敲打一陣自己的心事,還有別人的故事。我也不知這種狀態能夠持續多久,但我明白,我的人生,要么在這樣的夜晚變得豐滿,要么在另外的方式中變得寡淡。這是我的宿命,我沒有別的辦法。
這本集子收錄的30篇散文,大多在報刊上公開發表過,不過多為舊作,最早的甚至還是十八九歲時的稚嫩之作,之所以收進來了,目的是想在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中,留下一點成長的印記,因此也就沒有給它們作任何的修改。部分字數較長的作品,發表時曾有刪節,這次基本按原稿恢復了,對這些多年前的長散文的文字和情感,我至今仍然放心。
張步真先生是我先父的友人,無論在生活、工作還是文學上,都對我幫助極大,13年前,他發表了一篇與我有關的散文,現在借來當做了集子的序言。先生對我的關愛,永記在心! 從書總策劃張海君先生,為本書的出版花費了很多心血,深表感謝!
最後我想說的是,如果這本書讓讀者朋友失望了,那么請您原諒我,下一部,我一定寫得更加精彩。

序言

1969年初夏時節,我被派到一個叫蔣山的村子當駐隊幹部。這裡地處湘東山區腹地的褶皺中。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自東而來,蜿蜒西去,千餘人分別住在小河兩岸的山坳里。河上有好幾座木板橋,還有幾處河中踏石。人們因耕作、因互相交往,在這種最古老的橋上頻繁過往。每當晨曦初起,乳白色的霧嵐在河的上空蒸騰飄逸;晚上,滿天星星在河底里閃耀。人從河上經過,宛若置身在圖畫之中。我在這裡待了大約一年時間,於是成了我一個雖然短暫卻充滿美好回憶的人生驛站。
後來,我天南海北走了許多地方,即便是遠行在波羅的海芬蘭灣海濱,這個小小的山村也曾使我魂牽夢繞。大約在20世紀90年代初,我在本市的報刊上,常常讀到一些短小清新的散文,如一幅幅小小的風俗畫、風景畫。在這些畫面中,有我借住過的屋場的生活場景,也有我曾抵足而眠的山民朋友的人物素描。正是這些作品,促使我26年後故地重遊。
也許就在我訪舊歸來不久,有一位年輕人尋到我家來。一打聽,他就是這些文章的作者:丘脊樑。再細問,丘脊樑是我駐隊時生產隊會計的兒子!清清瘦瘦,謙和誠懇。見到生人,甚至還有些靦腆,神態一如乃父!
嚴格地說來,丘脊樑當初還是一名從山區進城的打工仔。但他的人生坐標,似乎不是為了打工掙幾個錢,再回山旮旯里過日子。他把生活的目標瞄準了文學。我見到過不少雄心勃勃的文學青年,卻往往因為沒有找到通往彼岸的船而半途而廢。丘脊樑從大山里來,山里人的執著和堅韌,是絕對不可小覷的。他曾當過國小教師,有一定的文化基礎。進城之初,他先在一家企業做文字秘書,後來開了一家書店。書店初創時本錢不大,但他將有限的利潤,用獅子滾雪球的辦法,不斷加以擴充,書店很快就頗具規模了。他開書店的目的,既是為稻粱謀,更是為了讀書。他幾乎讀遍了書架上文學、政治、歷史、經濟方面的書籍,還讀了不少時下正走俏的暢銷書。廣泛的閱讀促進了書店的業務,也提高了他的寫作水平。有顧客上門就賣書,沒有顧客就讀書。晚上書店打烊,關起門來在文學的崎嶇小道上攀登。於是,他不時有作品在市內外甚至省級純文學刊物上發表。當然,他還只能算剛剛起步,前邊的路還相當漫長。但我想,20世紀80年代前期,千軍萬馬來擠文學的獨木橋,固然是不太正常。而在這個日益物化的時代,不斷有執著者參與加盟,文學之樹肯定會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俗話說,五百年修得同船渡。三十年前,我曾和丘脊樑的父親——生產隊的會計,一起計算隊里的收成,社員民眾的分配;三十年後,我跟隊會計的兒子,一位執著的文學青年,共同探討文學的走向,切磋新的文學流派和新的表現手法,能說這不是一種緣分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