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

深圳都市圈

深圳都市圈,是由珠江口東岸和粵東北的五個城市組成,包括深圳汕尾(含深汕特別合作區)、惠州、 東莞、河源五個城市。

2020年4月28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9年工作總結和2020年工作計畫》中明確指出推進深圳都市圈規劃編制,原深莞惠擴容增加河源、汕尾兩市,共同建立深圳都市圈,助力河源、汕尾兩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020年5月8日,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同時指出建立深圳都市圈,城鄉一體化發展。

2019年,深圳都市圈GDP約為42747億元,占廣東省的39.7%;常住人口約為3290萬人,占廣東省的28.56%;土地面積約為36312平方公里,占廣東省的20.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都市圈
  • 外文名:Shenzhen metropolitan area
  • 別名:大深圳、深圳都市圈
  • 行政區類別:世界級都市圈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
  • 地理位置:廣東省珠三角東部
  • 面積:37131.85 km2
  • 下轄地區深圳東莞汕尾惠州河源
  • 政府駐地:深圳福田區、東莞南城街道、汕尾城區、惠州惠城區、河源源城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3300 萬
  • 著名景點:歡樂谷、世界之窗、紅宮紅場、西湖、萬綠湖、羅浮山、虎門炮台、玄武山
  • 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惠州機場
  • 火車站:深圳站、惠州站、東莞站、汕尾站、陸豐站、河源站、鮜門站
  • 車牌代碼:粵B、粵S、粵N、粵P、粵L
  • 方言:粵語,客家話,閩南話(福佬話)
建制沿革,

建制沿革

2009年4月,國務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正式確定將深圳、東莞和惠州三地,作為深莞惠經濟圈和珠三角一體化的重點區域。
深圳深圳
  2014年10月,深莞惠經濟圈再次“擴容”,廣東省政府正式批准河源、汕尾加入行列,形成現有的深莞惠(3+2)經濟圈格局更正  深莞惠(3+2)經濟圈已進入初步的融合階段。各地區均在設法打破固有的行政界線,簽署多項合作協定,為經濟圈和一體化的深入合作創造條件。
2016年5月27日,在深圳召開的東進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紛紛為東進戰略建言獻策,並提議將曾經由深圳、東莞、惠州與河源、汕尾組成的“深莞惠經濟圈(3+2)”升級為“C5深圳大都市圈”(即City 5——深莞惠河汕,或稱大亞灣大都市圈、珠江口東岸大都市圈)。
南都訊 “深莞惠(3+2)經濟圈,可升級為C 5深圳大都市圈。”5月27日,“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深圳東進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研討會在深圳召開。專家建議C5深圳大都市圈(C 5即Cityfive,或稱大亞灣大都市圈、珠江口東岸大都市圈),應創新體制機制,從頂層設計上打破區域行政壁壘,構建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
深莞惠經濟圈
按下“快進鍵”
深莞惠經濟圈是《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珠三角一體化重點區域。2014年,省政府正式批准河源、汕尾按照“3+2”模式加入深莞惠經濟圈。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胡春華到河源、汕尾調研,強調要打造“3+2”協調發展新格局,深圳要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東莞東莞
馬興瑞兼任深圳市委書記後,一年之內考察河源達三次之多。5月7日,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馬興瑞主持召開東進戰略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議強調,深入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立足深圳、著眼全省、胸懷全國,打造深圳發展新增長極,發揮深圳經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在更大範圍內最佳化資源配置,進而帶動深莞惠經濟圈(3+2)發展,為深圳以及粵東粵北未來打開富有想像力的發展空間。
深圳“東進戰略”為深莞惠(3+2)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按下了“快進鍵”。5月20日,河源市委常委會議再次專題研究,深圳東進·河源南融、積極融入深莞惠有關工作。河源市委書記張文要求,全力藉助深莞惠經濟圈(3+2)這個平台,牢牢抓住深圳東進的這一重大機遇,積極實施南融行動。
打造C5深圳大都市圈
建議建立協商溝通機制
在5月27日召開的“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深圳東進戰略與區域協調發展”研討會上,專家們建議,在深莞惠經濟圈基礎上,打造區域一體化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C5深圳大都市圈(珠江口東岸大都市圈、大亞灣大都市圈)。專家認為,C5是廣東深莞惠(3+2)經濟圈協調發展的升級版,升級體C5可以是踐行五大發展的示範區。同時,升級還體C5都市圈可以是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新載體和新平台。實現C5區域內城市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金融、土地、產權交易等要素市場體系一體化建設;政務服務一體化標準,社會事業一體化發展,共建共享。
惠州惠州
專家建議,C 5深圳大都市圈可以像大紐約、大東京、大倫敦都市圈看齊、發力。首先,C5深圳大都市圈應創新體制機制,從頂層設計上打破區域行政壁壘,構建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其中,專家建議要建立協商溝通機制,政府層面,增加五市黨政聯席會議頻次,成立理事會或者委員會,由各個市主要領導擔任主持人,每年搞一次或者兩次,就重大議題、重大合作進行研究、決定,加強五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溝通與合作。另外,建立財力保障機制,五市共同設立由區域發展基金、社會發展基金和產業發展基金等構成的同城化發展基金,為同城化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環境治理、公共服務資源共享以及產業合作等提供引導資金。專家還建議,要加快重點項目建設,推進C5城市群同城化發展。
專家觀點
東進戰略不能簡單理解為深圳東部四個區或者五個區的發展,一定要考慮到粵東西北的發展。深圳帶動海峽西岸經濟區一體的發展,是把深圳自己的東部作為向東延伸的一個支點,來向整個粵東西北,一直到福建的發展眼光。深圳在這個城市圈裡處於老大的位置,要有老大哥的擔當精神,要有具體的措施,來帶動弟弟妹妹們一起發展。深圳不僅是深圳的深圳,也是廣東的深圳、全國的深圳。作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兩大引擎,要從這個角度為全省的振興粵東西北的戰略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汕尾汕尾
——— 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
深圳這些年房價上漲很快,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全國金融資產快速向深圳窪地集聚,這個集聚使得包括房地產的生產要素價格快速上升。這種上升就帶來幾個問題,其中就包括部分深圳本地的大企業生產環節開始外遷,比如說任正非的華為,比如說到河源去的中興。當然,深圳也可以和香港當年一樣,前店後廠,把總部留在深圳,把生產製造基地轉移出去。但這些東西都是屬於深圳在前進當中面臨的問題,有可能使得深圳步香港後塵,出現產業空心化、經濟泡沫化。
———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
深圳和河源要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機制。只有在發揮比較優勢,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這個合作就是長期的,就是有效的,就不間斷。這裡有一個隱含的概念,就是要以企業作為主體,而不是政府。政府是創造條件,只有建立在利益共享、利益分享機制的基礎上,這個機制就是長期的,就不會被行政力量所沖淡。這裡也隱含著一個概念,就是以企業為主體來進行合作,如果僅僅是政府去合作,僅僅建立在扶貧基礎上的合作就不是長期的,一定是互利的才是長期的。
河源河源
——— 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執行主任南嶺
河源要真正融入深圳這個大都市圈裡,第一就是通勤。如今一到河源就塞車,通勤十分不方便,根本無法融入,深圳東進戰略規劃中,捷運只到惠州,要迅速打通通勤,不能指望贛深高鐵,因為高鐵和城軌有差別,高鐵是留不住人的,它可能跨過去了,但是同城化能打通,要成為大都市區,真正成為一體就要通勤,這是很簡單的一點。
———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
實行東進戰略,思想觀念要先行。從深圳方面來說,一定要破除自己的老大思想,“我很驚奇地發現深圳市的官員居然以老大自居。”上世紀90年代的時候,深圳市長鄭良玉曾經深刻批評某個部門領導居然以老大自居,一碰到什麼排名對自己有利的就拚命宣傳,不利的就拚命說明這個排名不可靠。深圳要立足於把自己變為宜居的城市去發展,自己說自己好是胸無大志的表現,是沒有底氣的表現。
——— 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首席專家、廣東堅基集團總裁禹來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建議共同加快推動贛深高鐵建設,推動贛深高鐵捷運化;推進汕尾通用機場建設,建成五城市通用機場網路體系;大力實施“數字C5城市圈”和“智慧C5城市圈”發展戰略。
●在產業布局方面,堅持錯位分工與協調發展,共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基地,以深圳現代產業體系為核心,構建深圳和河源等城市群城市總部+基地模式。以深圳現代物流為核心,在河源等地共建深圳國際物流分撥中心。共建C5城市群現代農業基地,探索建立農產品電子商務綠色通道,建設五市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在教育事業方面,推動建立基礎教育學校聯盟,建立區域職業教育聯盟,搭建職業學校交流和學習平台。在醫療衛生事業方面,組建醫療集團等形式跨區域發展,引導向薄弱地區覆蓋。
●在文體事業方面,探索推出C 5城市群頻道以及C 5城市群報刊新聞版面,舉辦C 5區域內重大文化活動和體育賽事等。
●在社會保障方面,努力實現各類社會保險關係、住房公積金等跨地區無障礙轉移、使用。在環境保護方面,建立C5城市群全覆蓋聯防聯治及其分區分類生態補償體系等。
 其中城際軌道規劃是重點,包括爭取開通廈深鐵路深圳至惠州、深汕特別合作區、汕尾的捷運化列車,深惠城際線規劃建設以及啟動深圳捷運14號線延伸至惠陽大亞灣的規劃研究工作等。
  上述規劃中還提到了軌道交通發展相對滯後,交通運輸過度依賴公路,對外通道布局不完善,城際公交一體化管理、運營機制尚未建立,運輸市場共享不足等問題。而從2016年的交通規劃重點來看,許多問題仍未得到解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