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榮譽,榮譽項目,2010年榮譽,2013年榮譽,學術研究,企業發展,企業文化,人才體系,未來發展,發展歷史,學術交流,重大項目,研究成果,SOAP,CAT,ReAS,RePS,資料庫,教育與培訓,教育,培訓,科學普及,
成就榮譽 榮譽項目 華大基因先後完成了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中國部分”(1%)、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畫(10%)、
水稻基因組計畫 、家蠶基因組計畫、家雞基因組計畫、抗SARS研究、炎黃一號等多項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工作,在《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一流的雜誌上發表多篇論文,實現了科研由參與到接軌、由同步到引領的歷史性升華,為中國和世界基因組科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奠定了中國基因組科學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同時建立了大規模測序、生物信息、克隆、健康、農業基因組等技術平台,其測序能力及基因組分析能力正在經歷從亞洲第一到世界領先的歷史性跨越;開創了科學、技術、產業相互推動的發展模式;開展了廣泛的國際國內科技合作與交流;建設了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年輕的產學研隊伍;再現了基因組科學和產業發展的
深圳速度 和深圳奇蹟。
抓住新技術突破的機遇,華大基因主力於2007年南下深圳,成立了致力於公益性研究的事業單位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並於當年10月完成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基因組序列圖譜,又在2008年1月與英美科學家一起啟動了“
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 ”,2008年3月啟動了“大熊貓基因組計畫”,2008年10月完成了大熊貓基因組框架圖和
手工克隆 豬的研製,2009年4月啟動了“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計畫”,2009年8月啟動了“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畫”, 2009年12月與國家農業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在國際合作方面,華大基因已啟動了“中丹合作糖尿病項目”、“中國歐盟合作腸道微生物項目”,並與
丹麥 科學家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
在國家領導和有關部門、地方領導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鼓勵下,華大基因堅持“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創造了遵循基因組學發展規律的“三發三帶”的創新發展模式,即堅持由基因組為基礎的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和產業發展的“三發”聯動的科學發展觀,以全新的方式推動社會前進並引領未來;創建了以國際競爭和接軌的大科學項目為引領的,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的“三帶”(以任務帶學科、帶人才、帶產業)發展模式。在科學、技術、產業三位一體的前提下,華大基因正在跨學科、跨產業、跨地域、跨國界地快速擴展,致力於開展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的人類健康、規模化重要物種、重要經濟動植物等基因組研究,大力發展我國的醫學健康產業和現代農業產業。華大成立十年來,始終以引領基因組科學、促進產業革命為己任,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也實現華大及華大人的價值,形成了華大基因“解讀生命密碼,探索無限未來,體驗精彩人生”的價值觀、幸福觀與發展觀。在應對非典和海嘯等突發事件以及
汶川地震 災後疫情控制中,為人民做了實事,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在大科學工程和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華大基因通過實戰,凝聚、鍛鍊、考驗並培養了新一批年輕的優秀骨幹,擁有一支包括國際學術專家和產學研各界精英在內的高級顧問隊伍。此外,華大基因一直在探索具有華大基因特色的人才教育之路,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教育培養體系(如創新性的2 2 X學生培養模式及脫產制的“華大基因學院”),能夠迅速篩選出一支適應科學、技術、產業不同發展目標的解放思想、追求創新、管理高效的人才隊伍。
在未來十年的發展中,華大基因必將與以往一樣順應基因組科學和產業發展規律,面向國家的戰略需求,依靠以高通量測序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和以高性能計算為主體的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技術平台,繼續向基因組科學的頂峰邁進;同時孵化醫藥健康、現代農業及新生物能源等一批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產業項目,並通過實戰來凝聚、鍛鍊、考驗並培養新一批的年輕優秀人才。華大基因將最大化地運用基因組技術服務社會、創造效益,為中國生物經濟的騰飛做好前瞻性、原創性和戰略性的工作。
2010年榮譽 世界權威科學雜誌《Science》(《科學》)公布的最新的“2010年十大科學突破”榜單,其中有兩項突破來自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分別是“下一世代的基因組學”及“外顯子組測序/罕見疾病基因”,研究院在這兩項突破中共有6項科研成果。
《Science》雜誌公布的“2010年十大科學突破”分別是———量子機械、合成生物學、尼安德特人基因組、下一世代的基因組學、RNA的重新編程、外顯子組測序/罕見疾病基因、量子模擬器、分子動力學模擬、大鼠的回歸與H IV預防。
其中,“下一世代的基因組學”是指通過新的基因組學研究方法,讓原本昂貴而繁雜的基因測序技術變得更加快捷而方便,成為“更快捷更廉價的基因測序技術,使人類以極大的規模研究古代和現代的DNA”,讓人類從基因的角度解釋疾病的原理成為可能。
今年2月,華大基因與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共同完成了“世界首例古人類全基因組的深度序列測定和解讀工作”,10月研究院牽頭髮起的“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公布了第一階段的分析成果,發布了迄今為止人類最詳盡的基因多態性圖譜,標誌著人類的基因研究進入新階段。11月,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繪製的中國人全基因組DNA甲基化圖譜出爐,並將新一代測序技術套用於表觀遺傳學。
另外一項突破則是“外顯子組測序/罕見疾病基因”,是指科學家通過對某一基因組中的外顯子(基因組的一部分)進行測序來研究罕見遺傳性疾病,完成了目前在人類外顯子區域規模最大、解析度最精細的遺傳圖譜,並以翔實的數據揭示了可能具有影響人類健康的功能的變異過程。該技術還被套用於對單基因病的研究,通過科學家對患有小腦共濟失調的同一家系4個患者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後,人類發現了一種導致小腦共濟失調家族的新致病基因。該基因的發現對今後闡明小腦共濟失調的發病機制、遺傳診斷和新藥研發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套用價值,也成為我國在遺傳性疾病上的新的重大突破。據了解,這一項目是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合作的研究成果。
2013年榮譽 2014年3月27日,自然出版集團發布了《2013年亞太地區自然出版指數》(NPI 2013 Asia-Pacific)。華大基因名列中國科研機構第五名,亞太地區科研機構第十七名。兩項排名均同比上升一位。
報告表示,中國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量遠超亞太地區的其他國家。預計在未來兩至三年內,中國將逐步成為亞太地區NPI的首要貢獻者。報告還提到,以2009年數據為基準,華大基因的增長比例超過了所有其他中國科研機構。華大基因發表在《自然》、《自然遺傳學》、《自然通訊》上的基因組序列揭示了游隼、獵隼的捕食性進化機制和胡楊的耐鹽機制等科學見解。
報告統計了2013年亞太地區科研機構在18本《自然》系列期刊上發表的文章數量。華大基因發表了32篇研究論文,排名中國科研機構第五名,位列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之後。此外,華大基因在《自然遺傳學》和《自然生物技術》上的發表總數分別位列中國第二名和第四名。在2009-2013年五年統計榜單上,華大基因憑藉73篇論文繼續保持中國科研機構第五位的排名。
自1999年創立以來,華大基因奠定了堅實的科研基礎,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百餘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並且連續四年入選自然出版指數中國十大科研機構。多項由華大基因主導或參與完成的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封面,如人類基因組計畫、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HapMap基因組計畫、熊貓基因組、古人類基因組、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家雞基因組、首箇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系基因組、馬鈴薯基因組、人體腸道菌群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等。其中,由華大基因主要承擔的“人體腸道菌群元基因組參考基因集”被《自然》評選為研究亮點(Research Highlights)。
學術研究 抓住新技術突破的機遇,華大基因主力於2007年南下深圳,成立了致力於公益性研究的事業單位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並於當年10月完成了第一個中國人的基因組序列圖譜,2008年1月與英美科學家一起啟動了“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2008年3月啟動了“大熊貓基因組計畫”,2008年10月完成了大熊貓基因組框架圖和手工克隆豬的研製,2009年4月啟動了“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計畫”,2009年8月啟動了“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畫”,2009年12月與國家農業部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建了“基因組學農業部重點實驗室”,2010年1月啟動了“1000種動植物基因組計畫”。在國際合作方面,華大基因已啟動了“中丹合作糖尿病項目”、“中國歐盟合作腸道微生物項目”,和美國科學家共同發起“共生體基因組計畫”,並與丹麥科學家成立了“中丹癌症研究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成立了“中‧華‧基因組研究中心”。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企業發展 在國家領導和有關部門、地方領導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和鼓勵下,華大基因堅持“科學發展才是硬道理”的信念,創造了遵循基因組學發展規律的“三發三帶”創新發展模式,即堅持由基因組為基礎的科學發現到技術發明和產業發展的“三發”聯動的科學發展觀,以全新的方式推動社會前進並引領未來;創建了以國際競爭和接軌的大科學項目為引領的,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的“三帶”(以任務帶學科、帶人才、帶產業)發展模式。在科學、技術、產業三位一體的前提下,華大基因正在跨學科、跨產業、跨地域、跨國界地快速擴展,近期相繼成立了香港華大、武漢華大、美洲華大及歐洲華大,致力於開展智慧財產權密集型的人類健康、規模化重要物種、重要經濟動植物等基因組研究及套用,大力發展科技合作與科技服務產業、醫學健康產業和現代農業產業。
企業文化 華大成立十一年來,始終以引領基因組科學、促進產業革命為己任,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也實現華大及華大人的價值,形成了華大基因“解讀生命奧妙,譜寫產業華章,體驗精彩人生”的價值觀、幸福觀與發展觀。在應對非典和海嘯等突發事件以及汶川地震災後疫情控制中,為人民做了實事,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在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獨特的華大知識創新體系,形成了華大人“服務社會,創造價值,精彩人生”的價值觀、幸福觀與發展觀,堅持了誠信與社會責任並重的原則。華大基因堅持“國家、人民、責任、榮譽”的精神。
人才體系 在大科學工程和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華大基因通過實戰,凝聚、鍛鍊、考驗並培養了新一批年輕的優秀骨幹,擁有一支包括國際學術專家和產學研各界精英在內的高級顧問隊伍。此外,華大基因一直在探索具有華大基因特色的人才教育之路,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教育培養體系(如創新性的2+2+X學生培養模式、碩博士聯合培養模式及脫產制的“華大基因學院”),能夠迅速篩選出一支適應科學、技術、產業不同發展目標的解放思想、追求創新、管理高效的人才隊伍。
未來發展 在未來十年的發展中,華大基因必將與以往一樣順應基因組科學和產業發展規律,面向國家的戰略需求,依靠以高通量測序為代表的生物技術和以高性能計算為主體的信息技術緊密結合的技術平台,繼續向基因組科學頂峰邁進;同時孵化醫藥健康、現代農業及新生物能源等一批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產業項目,並繼續通過實戰來凝聚、鍛鍊、考驗並培養年輕優秀人才。華大基因將最大化地運用基因組技術服務社會、創造效益,為中國生物經濟的騰飛做好前瞻性、原創性和戰略性的工作。
發展歷史 1997-2006
1997年
· 1997年11月湖南“張家界”會議,華大基因發起人就中國人類基因組計畫議題共商大計,明確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構想。正是這套構想孕育了華大基因的誕生、發展。
1998年
·1998年8月12日,人類基因組中心成立揭牌儀式今天在北京舉行。
1999年
·1999年5月,啟動嗜熱菌的全基因組測序,開始大規模基因組測序平台建設。
·1999年7月14日,為承擔人類基因組計畫“中國部分”,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1999年6月6日,國際人類基因組組織在網上公布了中國加入國際測序組織的註冊,標誌著我國成為繼美、英、日、德、法後第六個加入該組織的國家。中國承擔的人類基因組計畫由華大基因、國家基因組南方中心、北方中心共同承擔並完成。
·1999年9月9日9時9分9秒華大基因全體員工在北京空港工業區B區6號樓3層舉辦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成立大會,確立9月9日為華大基因的慶典日。
2000年
·2000年4月26日,華大基因與袁隆平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所朱立煌研究員簽署《中國雜交水稻基因組大規模隨機測序及套用》合作協定。
·2000年6月26日,參與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的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法國和中國等六國16箇中心聯合宣布,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已經繪製完成。
·2000年6月28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就人類基因組計畫“工作框架圖”完成發表講話。江澤民指出,人類基因組計畫是人類科學史上的偉大科學工程,向中國參與這一工作並作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我國科學家再接再厲,為人類基因組最終序列圖的完成,為我國在功能基因組學中的創新研究,作出更大的貢獻。
·2000年,“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完成”被評為2000年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第一位、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第四位。
·2000年10月18-20日,丹麥科學家來華大基因就家豬基因組合作項目舉行正式會談,並簽訂家豬基因組合作研究項目書。
2001年
·2001年1月21日, “杭州華大基因研發中心”在杭州市西湖湖畔召開成立大會。
·2001年2月15日,世界著名《Nature》雜誌發表封面文章“人類基因組的初步測序及分析 ”一文。該論文是人類基因組計畫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2001年4月30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科技部部長徐冠華、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的陪同下考察了華大基因。
·2001年8月26日,國際人類基因組計畫中國部分“完成圖”提前兩年繪製完成並通過國家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基金委驗收。
·2001年8月28日,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中南海接見了來華參加國際人類基因組會議的五國科學家代表和華大基因楊煥明、汪建等,陪同的還有中科院、國家相關部委的部分負責人。
·2001年10月12日,中科院、國家計委、科技部聯合宣布:中國率先在世界上完成了水稻(秈稻)基因組的“工作框架圖”和資料庫。
2002年
·2002年1月23日,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中國卷”、水稻(秈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榮獲由兩院院士投票評出的 2001 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名列第二、三位。
·2002年3月,國家發改委批准成立中科院領導下的、依託華大基因建設的生物信息系統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2002年4月5日,美國《科學》雜誌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中國水稻(秈稻)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學術論文。
·2002年,美、中、加、日、英、奈及利亞等國發起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計畫。華大基因牽頭中華協作組,承擔約占總計畫10%的工作。
·2002年,騰衝嗜熱菌基因組研究成果發表在2002年5月號《Genome Research》雜誌上,這是第一次以中國科學家名義在國際上發表微生物全基因組的論文。
·2002年6月,華大基因在《Genome Research》上發表單雙子葉植物中基因組分趨勢學術論文。
·2002年11月11日,華大基因楊煥明被享有世界聲譽的《科學美國人》雜誌評為“2002年度全球科研領袖”。
·2002年,“水稻(秈稻)基因組測序完成”被美國《科學》列為“ 2002年度全球十大科技成就”第三項,“中國秈稻基因組精細圖完成”被評為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第一位。
2003年
·2003年4月14日,六國首腦共同宣布人類基因組測序勝利完成。
·2003年 4 月,華大基因自發地投入到抗 SARS 研究,開展了有針對性的 SARS 病毒全基因組測序分析、蛋白質分析、檢測試劑盒、抗 SARS 藥物篩選等多方面的系統研究。
·2003年華大在國內第一個破譯四株 SARS 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在此基礎上研製了SARS的診斷用抗原、抗體和相關標記物;同時研發的酶聯免疫檢測試劑盒問世; 成為世界首個SARS的診斷試劑。
·2003年4月20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科院院長路甬祥、副院長陳竺的陪同下考察了研究所和華大基因,對在防治非典型肺炎鬥爭中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科研人員表 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勉勵科研人員再接再厲、堅定信心,繼續發揚愛國奉獻、勇攀高峰、為民造福的精神,為戰勝疫病、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更 大的貢獻;稱讚科研人員“想中央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辦民眾之所需”。
·2003年6月1日,與西南農大合作啟動中國家蠶基因組計畫,9月18日完成工作框架圖。
·2003年11月28日中編委批准成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2004年
·2004年1月12日, SARS科技攻關項目榮獲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03 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和世界十大科技進展 ”,名列第三位。
·2004年3月1日,雞基因組多態圖宣告完成。
·2004年5月21日,禽流感病毒基因組測序,同時開發出了相應的檢測試劑盒。
·2004年9月28日,《科技日報》特別策劃隆重推出了中國科技55周年55個第一,“第一張人類基因組序列圖成功繪製,我國承擔1%項目”、“第一張水稻基因組精細圖繪製完成”、“第一次繪製完成家蠶基因組框架圖”名列其中。
·2004年11月2日,中科院領導下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為代表的、依託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建設的生物信息系統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通過中科院組織的專家驗收。
·2004年11月3日 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長路甬祥、科技部部長徐冠華、國務院副秘書長陳進玉、國務院秘書三局局長張崇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著名經濟學家胡和立、科技部基礎司司長張先恩以及國務院、中科院、科技部等有關方面負責人來到我所/中心視察工作。
·2004年12月9日,中科院召開“國際雞基因組計畫完成成果新聞發布會”,其主題科學論文發表於12月9日出版的《自然》雜誌。
·2004年12月30日 印度洋發生海嘯,代表中國政府、由華大方瑞派出了一支海嘯遇難人員DNA鑑定救援組趕赴泰國海嘯災區參與救援。
·2004年,家蠶、家雞文章分別發表於《Science》、《Nature》(封面文章)。
2005年
·2005年2月19日,華大基因赴DNA遇難者鑑定小組獲得由全國總工會和北京市總工會頒發的勞動獎狀。
·2005年2月1日,水稻基因組計畫“精細圖”研究成果論文文章發表在《PLoS Biology》2005年第3卷第2期上。
·2005年7月1日,由華大方瑞完成的海嘯遇難人員DNA檢測結果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中科院院長路甬祥代表中國政府移交給泰國總理他信。
·2005年10月27日,國際人類單體型圖計畫成果以封面文章的發表在英國雜誌《自然》上。被《Science》評為2005年全球十大科學進展第一位。
2006年
·2006年10月18日,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享有"DNA 之父"稱譽的諾貝爾獎獲得者詹姆斯.沃森教授來到我單位參觀訪問。
·2006年10月23日,為期3天的“2006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今晚在杭州西子湖畔正式拉開帷幕。
2007年
·2007年4月,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正式在深圳市民政局登記註冊。
·2007年10月11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完成繪製“第一個中國人基因組圖譜”,並召開新聞發布會。
·2007年10月30日,國際基因組學大會於深圳市大梅沙喜來登酒店順利開幕,會議為期四天。
·2007年12月,《Science》雜誌報導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第一個中國人基因圖譜”工作,並於20日公布了2007年十大科學進展,“人類基因組個體差異”領域的研究進展名列第一,研究院“第一個黃種人全基因組標準圖”是這一領域的重要貢獻;
·“繪製完成第一個黃種人基因組圖譜”入選科技日報社“2007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07年12月27日,楊煥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8年
·2008年1月5日,正式啟動“炎黃99”計畫。
·2008年1月22日,由中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組成的“國際協作組”在深圳、倫敦和華盛頓同時宣布國際“千人基因組計畫”正式啟動。
·2008年3月6日,宣布正式啟動“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畫”。
·2008年3月10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深圳大學合作成立“深圳大學醫學院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8年3月21日, 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市委書記劉玉浦,深圳市委副書記白天,深圳市政協副主席張效民,鹽田區區委書記陳治華,區長袁寶成等一行視察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8年5月18日至6月2日,華大基因地震災後疾控工作組赴四川地震災區參與到“5·12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監測可能的突發衛生和傳染病事件。
·2008年6月19日,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被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為事業單位。
·2008年10月11日,“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完成及手工克隆豬誕生”新聞發布會在深圳召開。
·2008年11月2日至11月5日,2008年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中國香港和深圳舉行。
·2008年11月6日,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炎黃一號”)以封面故事形式發表在英國《自然》雜誌上。
·2008年11月7日,“第一個亞洲人基因組圖譜在《自然》雜誌發表專題成果發布會”在深圳召開。
·2008年12月28日,“首張大熊貓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完成”入選“2008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09年
·2009年1月18日,“首箇中國人基因組序列研究成果發表”入選“200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2009年2月17日,中丹癌症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行。
·2009年03月12日,華南理工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基因組科學創新班”成立。
·2009年03月20日,“華大基因香港研發中心”揭牌儀式在香港科技園舉行。
·2009年03月20日,香港中文大學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成立「中‧華‧基因組研究中心」協定簽署儀式。
·2009年04月24日,“世界三極”特殊環境動物基因組計畫新聞發布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行。
·2009年04月30日,BIONET第四屆研討“Biobank和個體基因組學——中歐合作的前景和挑戰”會在深圳舉行。
·2009年06月05日,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快速檢測試劑通過科技部預審。
·2009年06月10日,863計畫“功能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技術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深圳召開,與會院士專家參觀華大基因。
·2009年06月26日,華大論文《SNP detection for massively parallel whole-genome resequencing》於近期被Nature China《自然中國》選為來自中國大陸和香港的突出科學研究成果。
·2009年7月20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和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活動委員會主辦的“探索生命奧秘”科技夏令營及華大基因“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暑期班開班授旗儀式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舉行。
·2009年8月1日,“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畫發起及發展戰略研討會”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報告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上,楊煥明院士宣布“萬種微生物基因組計畫”正式啟動。
·2009年8月28日,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西南大學合作的研究成果“40個基因組的重測序揭示了蠶的馴化事件及馴化相關基因”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科學》上發表。
·2009年9月9日,《自然》在其生物技術分刊《自然-生物技術》(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研究成果《更快的人類基因組測序》。
·2009年10月15日,2009年基因組學本科創新教育研討會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召開。
·2009年11月1日,國際黃瓜基因組計畫學術論文在著名的《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雜誌線上發表。該計畫是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於2007年初發起並組織,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承擔基因組測序和組裝等技術工作。
·2009年11月3日至5日,第四屆國際基因組學大會在深圳召開。
·2009年12月7日,《自然》在其生物技術分刊《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了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銜,華南理工大學主要參與的合作研究成果《構建人類泛基因組序列圖譜》。
·2009年12月13日,《自然》雜誌刊登了由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領銜,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和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參與的合作研究成果《大熊貓基因組》。
·2009年12月25日,由青海大學和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共同發起並承擔的藏羚羊基因組序列圖譜在青海大學醫學院宣告繪製完成。
·2009年12月28日,華大基因以《構建人類泛基因組序列圖譜》中首次提出“人類泛基因組”概念入選“2009國內十大科技新聞”。華大基因自成立始先後已有六項科技成果被《科技日報》評為“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2016年1月4日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華大基因等合作完成了中國洞穴魚類金線䰾全基因組研究,研究成果發表在BMC系列旗艦刊物BMC Biology上。
2016年1月17日
華大基因與貴州省銅仁市簽署合作框架協定。
2016年1月19日
華大基因(DD)健康體驗中心落成並試營業。
2016年2月23日
華大基因宣布其在阿里雲計算平台部署的服務產品BGI Online國內beta版本正式上線。
2016年2月29日
華大基因發起罕見病公益活動,為罕見病患者提供免費基因檢測及遺傳諮詢。
2016年3月1日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與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聯手打造“黔西南模式”啟動暨簽約儀式舉行。
2016年3月3日
華大基因聯合全國範圍內共58家醫療機構開展“基因檢測,愛耳防聾”系列公益活動,在各地開展基因科技臨床套用相關的免費諮詢服務,並向合作醫療機構提供5000個免費耳聾基因檢測服務。
2016年3月
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聯手華大基因,率先聯合實現肺癌多基因突變檢測,文章發表在並在《自然》雜誌子刊《Scientific Reports》。
2016年3月15日
華大法醫物證司法鑑定所正式成立。
2016年3月20日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研究及臨床套用”專家研討會暨“百萬信賴,感恩有你”分享會在深圳舉行。
2016年3月21日
華大基因與澳大利亞Think Queensland機構今天在華大基因深圳總部簽署了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探討如何提高昆士蘭和澳大利亞在生物醫學創新和農業科技領域的合作。
2016年3月29日
華大農業集團成立暨精準農業創新發展論壇在深圳舉行。
2016年4月9日
2016中國(深圳)女子馬拉松在深圳羅湖區舉行,華大基因為2016深圳女子馬拉松提供運動健康技術支持。
2016年4月10日
基因組雲計算技術開發者大會在深圳召開,會上也正式發布了“中國生物信息雲計算產業聯盟”倡議。
2016年4月19日
保定市政府與華大基因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在醫學、農業等方向開展相關合作。
2016年4月25日
前蓋茨基金會全球健康總裁、葛蘭素史克製藥公司研發主席Tadataka Yamada出任華大基因國際精準醫學聯盟專家委員會主席。
2016年5月8日
華大基因啟動“陽光計畫”:免費為深圳地區重型地貧家庭提供高分辨HLA配型基因檢測,讓更多地貧家庭受惠於基因科技,活動為期一年。
2016年5月11日
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華大基因與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今天在深圳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開展生物醫學技術合作,共同推進常見和罕見疾病的精準診斷與防治。
2016年5月11日
華大基因與華盛頓州立大學正式簽署農業基礎和套用研究合作備忘錄。
2016年5月16日
華大基因與新加坡液體活檢創新產品提供商Clearbridge BioMedics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定,共同推動中國地區的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液體活檢技術套用。
2016年5月18日
佛山市人民政府與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戰略合作協定簽約儀式在佛山舉行。
2016年5月18日
華大基因與溫哥華前列腺中心開展精準醫學合作,改善前列腺癌患者治療效果。
2016年5月19日
中港國際醫療中心成立。
2016年5月24日
華大基因與安徽醫科大學共同完成中國人群MHC遺傳變異圖譜,此舉將對複雜疾病的精準醫學研究起重要作用。
2016年5月27日
華大基因發布測序套用整體解決方案BGISEQ-500n,全球首次大批量列裝“中國造”,標誌著中國在高端測序技術的源頭創新和上下游協同發展的突破及引領。
2016年6月2日
華大基因-英特爾BT&IT聯合實驗室揭牌。
2016年6月17日
華大基因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共建“水生生物基因組研究中心”。
2016年6月29日
松原市人民政府與華大基因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2016年7月1日
牙克石市人民政府與華大基因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2016年7月6日
華大基因與泰安市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6年7月15日
華大基因與河源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助力河源現代農業創新發展。
2016年7月20日
國家基因庫最新研究成果揭示螞蟻與真菌共生之謎。
2016年7月23日
BGISEQ-500助力完成中國首例輸入性裂谷熱病毒基因組高通量測序。
2016年7月26日
華大基因與烏魯木齊高新區(新市區)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2016年8月2日
威海市政府與華大基因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2016年8月8日
華大基因與青島市人民政府、青島西海岸新區管理委員會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共同推進藍色海洋戰略。
2016年8月10日
華大基因與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6年8月16日
華大基因落地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與多家前沿機構簽署合作協定,此舉標誌澳洲華大今天正式成立。
2016年8月18日
國家基因庫研究團隊發表RNA編輯檢測軟體RES-Scanner。
2016年9月1日
華大基因與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2016年9月2日
深圳市精準醫學研究院成立。
2016年9月19日
惠州市政府與華大基因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2016年9月19日
華大基因與多家研究機構聯合構建全球首個豬腸道微生物參考基因集 研究成果發表於Nature Microbiology雜誌。
2016年9月21日
舉世矚目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華大基因受聯合國總部秘書長辦公室的邀請出席了本次峰會開幕式,成為極少數被聯合國“選中”登上世界頂級舞台的中國機構代表。
2016年9月22日
深圳國家基因庫啟動運營。
2016年9月22日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北京六合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協定,三方將在噬菌體的基因組合成方向開展深度合作,共同啟動“萬種噬菌體基因組計畫”。
2016年9月25日
華大基因與愛的分貝開展公益戰略合作,啟動新生兒耳聾基因篩查計畫。
2016年10月21日
華大基因與昆士蘭州最大醫學研究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
2016年10月30日
華大基因宣布加入國際基因合成聯盟(IGSC, International Gene Synthesis Consortium),目標是搭建全球最大DNA合成中心。
2016年11月3日
華大基因、阿里雲、英特爾等行業巨頭齊聚深圳國家基因庫,舉行了“漫步雲端BGI Online合作夥伴大會暨新版發布會”。
2016年11月6日
由華大基因領銜,新浪科技、網易科技、搜狐公眾平台、騰訊科普等媒體共同發起的“生命科學傳播聯盟”正式成立。
2016年11月18日
華大基因與荊門市、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攜手打造荊門市綠色生態科技產業城。
2016年11月18日
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一行參觀調研國家基因庫,了解華大基因的創新發展情況。
2016年11月19日
在深圳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的指導下,華大基因與深圳市女企業家協會、深圳市女醫師協會、深圳市婦女兒童基金會、深圳市廣電公益基金會共同發起了“深圳女性遠離兩癌”的倡議。
2016年11月23日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好華大基因精準醫學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在鄭大第一附屬醫院鄭東新區舉行。
2016年11月23日
開放期刊GigaScience發表論文介紹現存的最古老的樹種好好銀杏的基因組。
2016年12月12日
華大基因與湖南益陽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助力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2016年12月13日
華大運動成立儀式在深圳灣體育館中心(春繭體育館)海之門廣場舉行。
深圳市龍崗區婦幼保健院與華大基因在深簽署合作協定,雙方共建精準醫學中心。
學術交流 ·2002年7月19-20日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Richard J. Roberts教授來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參觀指導,並給中心的員工和研究人員做了精彩的關於限制性內切酶研究的報告。
·2010年10月1日,1993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獲得者、美國New England Biolabs公司首席科學家 Richard J. Roberts博士再訪華大,並進行座談會。
·2006年10月18日,享有“DNA之父”稱譽的諾貝爾獎獲得者James·Dewey·Watson參觀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
·2010年10月16日下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院長Francis S. Collins博士蒞臨華大參觀,給華大員工帶來了一場關於生物學和基因組學的精彩學術報告會。
·2010年11月4日,人類基因組研究先驅者Sydney Brenner博士蒞臨華大參觀,並作學術報告會。
·2001年3月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來華大考察水稻項目進度。
·2004年7月3日上午,由英國牛津大學分子生物物理學教授Louise·Johnson,Reading大學生命科學企業發展部主任Jennifer·Susan·Moynihan,GSK副總裁Drake·Stephen·Eggleston等8人組成的英國國家結構基因組學代表團到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參觀考察。
·2006年8月11日,“愛因斯坦講習教授”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線粒體醫學中心主任訪問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暨北京華大基因研究中心。
·2007年7月4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耶魯大學植物生物學著名教授,北大-耶魯植物分子遺傳學及農業生物技術聯合中心主任鄧興旺博士一行訪問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3年5月6日,國際病原體和免疫學權威、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免疫病原體和傳染病中心主任W·伊恩·利普金等到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暨華大基因研究中心進行會談。雙方就針對SARS的防治技術進行了深入交流。
·2008年10月28日,
香港中文大學 徐揚生院士、徐國榮教授一行5人在深圳華大基因在研究院汪建院長、王俊副院長等陪同下參觀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並就雙方科研、人才培養等事宜進行了交流。
·2008年11月15日,印度科學院院長Samir·Brahmachari和Chakraboty等一行在中國科學院院士楊煥明、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等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並就中印科研合作相關事宜進行了深入商談。
·2009年2月12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沈岩、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王小寧等一行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副院長王俊、副院長李松崗等陪同下參觀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9年2月13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一行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等陪同下參觀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9年3月5日下午,香港科技大學校長朱經武院士、深圳市黨組副書記、市長科技顧問劉應力等一行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院長汪建等陪同下訪問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9年4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腫瘤專家程書鈞訪問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9年6月9日下午,中國科學院院士姚開泰、中國工程院院士蓋鈞鎰、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吳仲義等領域專家一行參觀了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
·2009年9月2日,
中國科學院 院士
香港科技大學 教授葉玉如、香港科技大學生物化學系副教授夏軍、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院長蔡志明等一行蒞臨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參觀,並於華大基因就科研及教學相關合作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
·2009年10月31日下午,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處長韓蔚一行到訪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雙方就本科生人才培養、研究生人才培養達成初步合作計畫,並就科研合作提出若干建議性方案。
·2010年10月20日下午,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鄧子新院士、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吳建國主任一行蒞臨武漢華大參觀考察。雙方就武漢華大的技術優勢及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對測序的需求交換了意見,對未來可能的合作進行了簡短商談。
·2010年11月4日,由
中國工程院 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301總醫院全軍創傷修復重點實驗室主任付小兵率領的301總醫院科研領導及專家團隊到訪華大基因,雙方就推廣個體化診療等健康臨床項目展開了深入交流和探討。
重大項目 科學研究
華大基因科研主要包括全基因組測序、基因組/基因變異/多態性、基因調控、基因挖掘以及宏基因組等多個方向。
全基因組測序
一個物種基因組計畫的完成,就意味著這一物種學科和產業發展的新開端。
——向仲懷院士
基因組/基因DNA測序是基因組學研究的基礎。動物、植物與微生物,伴隨著人類共同組成這個地球上的生態環境。解碼它們的基因組/基因是研究它們的性狀和進化過程的起點。對於一些與我們生活密切聯繫的物種來說,例如水稻,解讀它們的基因組/基因能夠大大加速生物技術的產業化過程。目前,華大基因的科學家正在對地球上不同的生物進行測序,並對他們的基因組解碼構建“生命之樹”。
華大基因目前正在開展的相關項目有:
國際大熊貓基因組計畫
“世界三極”動物基因組計畫
黃瓜基因組計畫
蘭花基因組計畫
基因組與基因變異
基因組 /基因變異研究是指一個物種個體之間的基因組/基因差異的研究。我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檢測這種差異:全基因組重測序和目標區域重測序。
基因挖掘
轉錄組研究是非常有效的基因挖掘的研究方法之一。RNA-seq是最近發展起來的用於轉錄組分析的方法,該研究方法套用深測序技術,繪製出物種所有的轉錄譜。在確定基因結構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基因調控
DNA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通過基因化學修飾調控基因表達的方式,通常被認為是表觀水平的調控。近年來,由於新一代測序技術的套用,全基因組範圍內的甲基化位點研究迅速成為研究基因調控以及重大疾病機理的有力工具。
宏基因組研究
宏基因組是基因組學一個新興的科學研究方向。宏基因組學(又稱環境基因組學,生態基因組學等),是研究直接從環境樣本中提取的基因組遺傳物質的學科。
人類遺傳學
群體關聯分析:大規模的疾病關聯分析及重測序研究的方案設計、生物信息學分析和生物學解釋策略的開發和套用。
癌症基因組計畫:利用測序及高通量突變檢測方法識別與癌症發生髮展相關的關鍵基因。
古人類基因組:探索古人類的遺傳學特徵。
植物與動物
全基因組從頭測序計畫:牽頭髮起構建更多重要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參考圖譜的研究計畫。
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計畫:通過對已經有基因組參考序列圖譜的亞種和個體進行大規模重測序,並對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探索和研究相關群體的遺傳變異和進化。
微生物
宏基因組學:研究直接從環境中提取的遺傳物質。
微生物基因組測序:建立有重要價值的微生物基因組的參考序列圖譜。
表觀遺傳學
DNA甲基化:研究DNA甲基化和表現型的關係。
研究成果 SOAP SOAP是生物信息中心核心技術開發團隊自主開發的基因組序列分析的軟體包,它可以高效地處理第二代測序技術產出的巨大數量的短序列,並完成其參考序列的定位上,短序列的組裝以及序列差異分析等。
CAT 被稱為CAT(跨物種比對工具)的一種新算法,是用來進行mRNA序列與哺乳動物基因組之間的比對。
ReAS ReAS旨在用未集結reads的全基因組鳥槍法恢復轉座子的祖先序列。
RePS RePS(repeat-masked Phrap with scaffolding)一個從鳥槍數據明確列出具體kmer重複序列,並在組裝前刪除它們的WGS序列組裝方法。所建立的軟體Phrap用於為每個 base計算有意義的錯誤機率。克隆端配對信息用於構建scaffolds的秩序和重疊。更新版的RePS結合了一些用Phusion介紹聚類的想法。
資料庫 BGI有一支專業的團隊致力於資料庫建設和基於Web套用開發。為了使華大基因提供的數據更好地被理解和使用,我們設立了項目介紹、基因組瀏覽、數據下載和相關問題等網站。我們也提供典型的基因組分析服務和相關工具的下載服務。
教育與培訓 教育 被譽為20世紀的生命科學阿波羅計畫的人類基因組計畫開闢了生命科學的新篇章。從2000年完成第一個人類基因組圖譜以來,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時間內,基因組的技術和科學取得了巨大進展,除了更多更為精確的人類和各種種類的生物體基因組圖譜得以解析,而且基因組科學研究的技術本身也得到跨越式的發展,新的、更高通量,更低成本的測序技術和更為高效和精確的分析計算技術使得基因組科學迅速滲透到生命科學的各個領域,並已開始邁向實用階段,成為迎頭而來的轉化醫學,以及農業和工業生物技術的支撐技術。基因組科學所產生的巨大的生物信息數據使得生命科學進入一個以基因組為基礎的數字醫學或數字生命科學時代,並將成為21世紀生命科學的主流技術領域。高效整理、分析、挖掘測序得到的海量基因組數據,解析生命現象,回答科學問題和提供套用基礎是基因組科學,乃至整個數字生命科學的面臨的最大挑戰,並具有多學科交叉綜合的特點,需要包括數理、計算機、軟體和生物科學的交叉配合。
然而,目前 們現行的教育體系和模式難以快速培養適合這一重要發展領域的人才,需要一種結合現實和未來實際需求的複合型學科人才的培養模式和體系。華大基因研究院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通過與多家拔尖大學合作已經探索出一套完整的本科生,特別是低年級本科生新型生命科學前沿人才培養的體系,開創了一套以大科學問題為切入點的邊研究、邊學習的“以任務帶學科、帶產業、帶人才”—華大基因研究院全新和獨特前沿人才培養模式,並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培養目標就是以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培養適合未來生命科學前沿發展,以及新興生物技術產業的拔尖人才。在過去十年間,在華大基因研究院,一大批本科學生通過這一體系的培養迅速成為具備掌握跟蹤前沿發展,掌握先進技術,並具備實戰經歷和能力的優秀生命科學複合型人才,走上重要的工作崗位,做出在Nature、Science等知名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的出色成就。在此基礎上, 們已與華南理工大學等知名院校建立了低年級(2年級)至高年級(4年級)2+2本科培養體系,以及完善的高年級畢業實習體系。每年通過選拔吸引包括生命科學專業、計算機專業、軟體專業和數理專業的優秀本科生進入這一培養體系。
經過2年的建設和完善,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具備了更為完善的學習和實習條件,因此決定在國內拔尖院校中擴大本科生創新班和創新實習的規模,並且與後期華大-哥本哈根大學、華大-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生攻讀計畫相銜接,為華大基因研究院和基因組和數字醫學/生物學領域提供“實用型和未來型”的頂尖後備人才做出貢獻。
培訓 2010年12月人類(健康)篇專題研討班
上海地區生物信息學研討班
2010年10月經典論文回顧系列之水稻(植物)篇專題研討班
紀念華大十一周年 經典論文回顧系列
2010年8月生物信息學前沿技術專題班
2010年7月生物信息學統計算法暑期班(北京)
2010年 美國國家綜合進化研究院NEScent·BGI聯合系統發育暑期班
2010年廣州地區專場培訓班
2010年7月生物信息學前沿技術專題班
2010年6月表達譜,轉錄組專題班
2010年5月台灣學者研討班 (已結束)
2010年5月前沿技術培訓班
生物信息學軍科院套用專題培訓班 (已結束)
2010年首屆生物信息學研討班
台灣學者研討班
生物信息學新技術研討班·複雜疾病方向
【生物信息校園系列第一站(第二期)】中國農大·農業方向
【生物信息校園系列第二站】----首醫大醫學方向
【十周年特別推薦·深圳】生物信息學前沿技術專題培訓班
醫學繼續教育培訓班
科學普及 華大基因自1999年9月9日成立以來,在科學、技術、產業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不僅為中國和世界基因組科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更奠定了中國基因組科學在國際上的領先地位。但豐碩成果的背後,華大人不會忘記的是對社會的回饋。為了推動基因組學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普及和發展,進一步培養和發掘基因科技人才,華大基因一直致力於基因科普工作的推廣。
目前,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已被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授予為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隨後又掛牌成為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學術指導中心。2009年暑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與北京青少年科技俱樂部合作,成功舉辦了高中生“探索生命奧秘”夏令營活動;並與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多所全國重點高校合作,舉辦了大學生“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暑期班活動。活動期間,中央電視台教育頻道、深圳電視台等媒體先後進行了跟蹤報導,反響熱烈。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現已成立科普中心,每年暑假都會定期開辦高中生夏令營及本科低年級暑期班活動。科普推廣工作也將作為華大的一項長期工作持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