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城國小

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城國小

深圳市南頭城國小是深圳特區歷史最悠久的學校,坐落在著名的南頭古城中。學校占地面積12668平方米,建築面積6989平方米,現有教學班25個,在校學生1163人,教職工7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深圳市南頭城國小
  • 英文名:Nantoucheng Primary School of Shenzhen 
  • 簡稱:南頭國小
  • 學校類型:綜合型國小
學校簡介,取得榮譽,學校簡史,

學校簡介

學校具備優良教學設備和良好的育人環境。學校注重加強管理,實施素質教育,創造適合學生髮展的教育模式,努力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不斷提高教師的教育水平和業務素質。注重學生的養成教育,努力培養學生成為會學習、會生活、明是非的可持續發展的人。
學校還十分重視社區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努力開發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課程,通過大量的實踐和深入探究,目前開發了 “古城歷史與文化”、“制陶藝術”、“民族樂器”、“圍棋”、“桌球訓練”和“中華武術“等校本課程,建起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制陶實驗室,率先在南山區開設陶藝製作課。拓展學校的教育空間,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
學校還成立了以學生為主體的“古城劇社”、“古城文學社”、“古城民樂團”,學生演出的小品劇、民樂演奏多次在市、區比賽中榮獲金獎。

取得榮譽

學校主要獲獎情況:2002年12 月,學校榮獲深圳市“花園式園林式達標單位”稱號;2003年3 月成為南山區第一所被授予“警校共建安全文明學校”稱號的學校;2004年9月學校獲得南山區教育先進單位稱號;2004年10月被評為“南山區安全工作先進單位”;2005 年4月學校在第三屆“全國中小學生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中榮獲先進單位稱號;2005年5月學校被評為南山區體育項目特色學校;2005年6月獲得“深圳市綠色學校”的榮譽稱號;2005年8月在“中國少年兒童平安行動”中榮獲“平安校園”稱號;2005年11月袁媛同學被國家公安部和中央電視台聯合授予“中國驕傲”榮譽稱號;2005年12月學校晉升為市一級學校;2006年5月學校波比足球隊代表我國在德國舉行的第五屆世界盃比賽中榮獲團體亞軍稱號;2006年9月學校再度獲得南山區教育先進單位稱號……
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城國小

學校簡史

受洋務運動興辦新學潮流的影響,19世紀末(大約是1896年)鳳崗書院更名為鳳崗國小,辛亥革命勝利,南頭城光復。1914年新安縣復名為寶安縣。學校採用了新的教學體制,設立新的課程,採取新的教材和教法,鳳崗國小也更名為寶安縣立第一高等國小。
1926年,學校擴大建制分立中學部,中學部設址於南頭古城東門外義學街的一間孔廟內,是年獨立,起名為寶安縣立第一初級中學(現南頭中學)。
抗日戰爭初期,日本侵略者推行愚民政策,拆毀了學校,將建房木料全數運往西麗(沙河)修建沙河橋,學校被迫搬遷,遷至南頭古城南門內西側文崗書院舊址(南頭中學現址),將空地上僅存的兩間水泥結構的房子經過修繕做為教室,因新校位於南頭城內九條主要街道之一的梧桐街,南頭古城又稱蓮城,學校更名為“蓮城國小”。
抗日戰爭期間,寶安縣立第一初級中學在日寇飛機狂轟爛炸下被徹底毀壞夷為平地,寶安縣立第一初級中學停辦。抗日戰爭勝利後,為恢復辦學,在鄉紳街坊的支持下,蓮城國小主動讓出校舍給寶安縣立第一初級中學,並協助寶安縣立第一初級中學恢復招生辦學,蓮城國小遷至南頭古城內的“文家祠”繼續辦學,辦學規模為一至六年級共六個教學班。
1949年學校更名為“九街國小”。
1958年至1962年,由於生源減少,學校減小辦學規模只辦初小,即一到四年級四個教學班,五、六年級轉入“十約國小”(南山實驗學校前身)就讀。
1963年寶安縣政府自南頭古城“育嬰堂”原址遷至西鄉,經寶安縣政府批准,九街國小自“文家祠”遷入原縣政府舊址南頭古城“育嬰堂”,學校辦學規模恢復為一至六年級六個教學班。
隨著辦學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學校在育嬰堂周邊進行了擴建,新建了教學樓、綜合實驗大樓和幼稚園,教學規模也由原來的六個教學班擴大到今天的二十五個教學班。
1985年,為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學校搬出育嬰堂,將育嬰堂歸還給深圳市基督教會,並一直在現校址繼續辦學至今。
學校歷史變遷年表:  
1806年——1886年 新安縣鳳崗書院  1896年——1914年 新安縣鳳崗國小堂
1914年——1939年 寶安縣立第一高等國小
1939年——1949年 寶安縣蓮城國小
1949年——1984年 寶安縣九街國小
1984年——現在 深圳市南山區南頭城國小
解放前後學校歷任校長姓名順序表:  梁維甲、鄭福新、王佩芳、劉英泉、黃玉球、江德良、莫秀任、葉順英、劉寶榮、林樹生、羅冠雲、許啟泰、劉寶榮、葉小勇、紀鳳媛、趙春生、周玉萍(以上排列為按任職時間順序排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