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生態學:理論的本質與自然的理論

深入理解生態學:理論的本質與自然的理論

《深入理解生態學:理論的本質與自然的理論(第二版)》圍繞“生態學中眾多的分支學科需要進行更好地綜合”和“如何利用新工具的發展對生態學進行有效地綜合”這兩個主題,分四部分對生態學學科綜合的必要性、生態學綜合的方法路徑、生態學理論到綜合和套用、生態學理論發展及其環境等科學問題,從科學哲學的視野進行了系統論述。作者首先以回顧生態學自誕生至今100多年來所取得的巨大進步,以及在這一過程中所產生的發展障礙為切入點,闡釋了理解的本質,理解的工具,證偽方法與套用在生態學綜合過程中的作用;討論了理論組分及理論建構條件、理論框架與等級結構等關係;論述了生態學理論變化的動因、理論組分發展的條件與理論成熟的關係,以及理論分類對生態學研究的重要價值;指出了新理論產生的5大價值及研究新範式、綜合與整合對於不同的生態學研究範疇的意義;分析了目前生態學綜合的客觀性和局限性,提出了社會、公眾和媒體對生態學發展的義務與責任。

基本介紹

  • 書名:《深入理解生態學:理論的本質與自然的理論(第二版)》
  • 作者:皮克林 (Steward T.A.Pickett)
  • 原版名稱:Ecological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Nature(Second Edition)
  • ISBN:9787030243119
  • 頁數:227頁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編輯推薦,文摘,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如同生態學由創建初期的觀察描述發展到實驗生態學定量化的轉變一樣,現代生態學的成功發展在於與其他科學的綜合。

作者簡介

作者:(美)Steward T.A.Pickett等著;趙設等

圖書目錄

叢書序
譯者前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部分發展學科與促進套用
1生態學的綜合
11概述
12生態學進展及其多樣性
121學科發展的後果
122對立的爭論
123生態學範式
124綜合以及生態學在社會中的地位
13通過綜合所取得的進展
131領域
132概念的澄清
133尺度與層次
134方法
14綜合、理解與理論
141與生態學的綜合相關的傳統科學哲學觀
142正湧現的科學哲學
15什麼是生態學的綜合
16結論與展望
2生態學的理解
21概述
22科學理解的本質
221理解的定義和組成部分
222理解與解釋的關係
23理解
231一般性解釋的組成步驟
232領域
233理解的工具
234理解與套用
235生態學的種類
24結論與展望
第二部分理論的本質
.x.3理論的解析
31概述
32理論及其概念基礎
321理論的定義
33理論的基本概念內容
331前理論觀念
332假定
333概念
334定義
34理論和它的經驗內容
341事實
342可獲得證實的歸納
35理論和它衍生的概念內容
351定律
352模型
353定理
354轉換模式
355假設
36理論框架和結構
361框架
362框架和等級
363框架和開放系統
364領域
37結論與展望
4理論的發展
41概述
42理論的變化為什麼重要
421理論的發展與檢驗
422理論的尺度與否定
423概念的改進
43理論是如何變化的
431理論的完整性
432理論的發展
433理論內部的綜合
44理論的成熟
45結論與展望
5理論的分類
.xi.51概述
52分類的基礎
521即時理論與歷時理論
522現象論與機制論
523一般理論與具體理論
524抽象論與直義論
53理論的理解與多樣性
54理論分類和模型分類的例子
55結論與展望
第三部分從理論到綜合和套用
6基本問題:理解的變化
61概述
62理論和理解的變化
621理論變化的刺激因素
622基本問題的根本衡量標準
63基本問題的實例
631島嶼生物地理學理論
632生態系統能量學
633干擾理論
64所有基本問題不是生而平等的
65完全新的理論來自哪裡?
66結論與展望
7綜合與整合
71概述
72綜合
721整合的方式
73關於綜合的基本問題
74極端的綜合及範式
741生態學中的學科範式
742範式的誤用
743綜合的焦點
75對跨範式綜合產生限制的理論:新的基本問題
76跨範式綜合的理論限制
77結論與展望
第四部分理論及其環境
8生態綜合的局限性和客觀性
.xii.81概述
82綜合的社會學局限
821學派主義
822方法論
823個性
83綜合的社會局限
84科學的客觀性和範式的改變
85綜合及影響整個生態學的範式
851平衡與非平衡觀
852單方控制與相互控制
853單因果與多因果關係
86結論與展望
9生態學的理解和大眾觀念
91概述
92理論的科學概念與大眾觀念
921理論的科學含義
922科學的客觀性
923進化(作為已獲得證實的完整理論的例子)
93確定性和科學中的信仰
931不確定性和科學的變化
932不確定性和機率性
933名詞“相信”與科學的結論
934酸雨的例子
94在公眾領域內評價科學
941理論的存在
942理論的合理性
943公眾領域內科學的內容
95公眾的生態學知識狀態
951自然的流通
96生態學理解中的權利與義務
961公眾
962媒體
963科學家
97所有這一切都指什麼?

編輯推薦

《深入理解生態學——理論的本質與自然的理論(原著第2版導讀版)(精)》是生態系統研究所項目的一個成果。書中集合了最新科學哲學著作中的重要觀點,生動地給出了生態案例,較好地向生態學工作者們提供了什麼是組成良好的科學的基本要素信息。全書共分9個章節,具體內容包括生態學的綜合、理論的解析、理論的分類、生態綜合的局限性和客觀性、生態理解和大眾觀念等。

文摘

These seven characteristics show science to be a much more complex endeavor than the old view of positivism or even the hopeful but limited descriptions found in textbooks or public accounts of science.Most scientists probably already know this at an operational level that guides their day.to.day activities.However,the complex,interactive,and transformative nature of the process and dynamics of science iS hardly ever articulated by scientists.We hope that this char- acterization can help clear up apparent contradictions between what scientists do and feel to be correct procedure and the simple and often incorrect admonitions of narrow and out-of-date descriptions by some philosophers of science.Furthermore.this characterization puts to rest superficial and pointless debates about SOft and hard science.It iS not the properties of subject matter,or the toolbox ofmethods,or the formalisms that define science but rather a commitment to the systematic and objective effort to query nature,and that determines the standing of a discipline within the family of scientific disciplines.In this sense,ecology,physics,geography, and animal behavior are all equal sciences.
We have now examined integration and have indicated how paradigm choice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s might limit integration across disciplines within ecology.Several other paradigms aⅡ.ect the entirety of ecological science.We turn to them now.Just as societal and social constraints may restrict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disciplinary paradigms of Things——Stuff and Then——Now (Fig.8.21.SO too can the major paradigms affecting the whole of ecolo·gical science constrain integration.The next section presents examples of the role of large scientific paradigms and their integration in ecology.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發展學科,加強套用
第一章 生態學的綜合
第二章 生態學的理解

第二部分 理論的本質
第三章 理論的解析
第四章 理論的發展
第五章 理論的分類

第三部分 從理論到綜合和套用
第六章 基本問題:理解中的變化
第七章 綜合與整合

第四部分 理論及其環境
第八章 生態綜合的局限性和客觀性
第九章 生態理解和大眾觀念
引用文獻
索引

序言

我們經常困惑於為什麼一本書的第二版需要一篇新的序言,而同時第一版的序言也要完整保留,這看起來像是奇怪的類似圖書管理員的傳統。如果你也困惑於同樣的問題,本書第一版的序言中闡述的目的、動機和組織依然不變。如果你是本書的新讀者,請一定要閱讀第一版的原序言。我們仍然盡力將生態學的更廣泛領域介紹為一個哲學觀點,這將會對綜合和整合有所幫助。事實上,我們覺得這種需要才剛開始增長。每當生態學中納入新的領域,比如生物複雜性,戰略指導和綜合的策略就比十幾年前的時候更為需要(如果十幾年前有的話)。同樣,將生態學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強烈需求的不斷增長也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所以,第二版中採用的視角和工具比第一版開始的時候對今天更加重要。
第二版有一些實質性的修改和更新。當然,我們保留了許多第一版中的經典生態學案例,更新了參考文獻來支持這些案例,並增加了很多新的例子。我們也報導了與本書主題相關的哲學著作中出現的進展和新的爭論。
第二版的一個主要目的是要增加文字的可讀性。有些讀者發現每行的想法太多以至降低了閱讀速度,我們已儘量降低想法的密度並穿插了更多例子以使閱讀和理解更容易些。我們也儘量減少複雜格式引起的混亂,使段落變清晰,這些段落在第一版中沒有引起注意是我們的疏忽。我們也藉此機會插入一些示意簡圖和圖片來加強和擴展文字信息。文本框的使用也有所增加以對值得關注的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但同時也保持了中心論點的連貫。有些文本框還有助於讀者回憶關鍵問題。
本篇序言給了我們機會以增加第一版沒有的新致謝。S.T.A.P.感謝M.L.Cade-nasso博士和威斯康星大學的S.R.Carpenter博士的研究生研討小組提出的有助於提高文字質量的建議,非常感謝Cadenasso博士幫助整理參考書目,另外,她對我們理解生態學框架的幫助意義非常大。S.T.A.P.還致謝紐約金斯頓Armadillo烤肉店的店主和全體工作人員在多個周六下午為我們提供的非常有利於本書初稿創作的場地。
J.K.感謝Martin Mahner博士和Greg Mikkelson博士的建議。感謝B.Beisner和K.Cuddington二位博士與我們分享他們的著作初稿。
C.G.J.感謝生態系統研究所的持續支持,使他有機會進行概念上的反思。
本書是生態系統研究所項目的一個成果,由瑪利慈善基金會(the Mary FlaglerCary Charitable Trust)提供部分資金支持。感謝由國家科學基金會LTER項目(DEB0423476)、美國梅隆基金會(Andrew w.Mellon Foundation)資助的生態系統研究所的Mosaics項目的研究,以及在南非的河流一稀樹草原邊界項目所形成的例子都為第二版提供了案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