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麥33是中國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技研究所選育的中晚熟半冬性品種,由菸農19為母本和鄭麥991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
淮麥33幼苗半匍匐,葉色深綠,前期長勢較快,株形緊湊,葉片較小;穗近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飽滿;有效穗數620萬穗/公頃,每穗粒數36粒,千粒重41克,容重843克/升左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麥33
- 審定編號:蘇審麥201305
- 選育單位:中國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技研究所
- 作物名稱:小麥
- 親本來源:菸農19和鄭麥991
選育過程
特徵特性
產量表現
適種區域
栽培技術
- 秸稈還田整地:上茬水稻收穫後,應將秸稈還田,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土壤板結,改善土壤結構,提升地力水平,同時有助於改善大氣污染狀況。水稻收穫時利用具有碎草、勻鋪功能的收割機,收割時離地面15厘米左右,邊收割邊粉碎秸稈邊撒田,一般留茬不超過15厘米。莖稈粉碎還田後,對田塊進行旋耕,將水稻留茬和粉碎莖稈旋進土壤,再進行精細整地,使得土地基本平整,土壤碎細均勻,上虛下實,無明顯大的土塊。
- 種子處理:小麥播種前需要對種子進行藥劑處理,特別是小麥白粉病、根腐病、全蝕病常見地塊,藥劑處理一般用2%立克銹,10克可拌種5千克,兌水適量,或使用20%粉銹寧,藥種比例約為1:60,兌適量水。防治地下害蟲,如蠐螬·螻蛄等,可用60%蚍蟲啉兌水拌種,1千克麥種用藥量2克左右。病害蟲害也可混合用藥處理,推薦先用殺蟲劑處理再殺菌,拌種時間不宜過長,處理後要及時攤開晾乾,一般播前幾小時處理,不宜久置。
- 播期和播量:為保證淮麥33生育期足夠,確保產量,可在10月中旬播種,播期也不宜提前過多,冬前麥苗過長容易受凍,來年也易受寒潮影響。播量一般控制在6(-8.5)千克/667平方米,可確保苗數在14(-20萬)/667平方米左右。對於地塊土質不佳、肥力水平較差的可適當增播量,地力水平較好田塊可適當減少播量。播種期儘量控制在11月底前結束,遲播小麥應適當增加畝播種量,一般從11月10日開始計算,每推遲1天播量可增加0.25-0.5千克。對於部分墒情、整地質量較差的地塊,也應適當增加播量。
- 播種:①早茬機條播:上茬為玉米等早糧作物的鄉鎮,由於騰茬相對較早,土壤適耕性較好,可實行機條播,部分有條件的可採用免耕條播機,一次性完成滅茬播種,也可在滅茬整地基礎上採用寬幅精播機進行機條播。②稻茬機條播:水稻收穫相對較早時,由於騰茬及時,在墒情適宜、適耕性好的情況下,可採用大型條播機,一次性完成滅茬、淺旋、開槽、播種、覆土、鎮壓等作業。對於地力較好,適期早播的田塊,可適當調寬行距,如常規每幅6行改成5行。播種深度可根據土壤墒情調節,一般墒情適宜情況下應控制在2-3厘米,土壤水分偏少時播種深度一般為3-5厘米。③稻茬機械撒播或帶狀條播:對於部分水稻收穫后土壤含水量較高的田塊,由於免耕機條播作業時容易出現堵塞排種管而造成缺苗或斷壟,可採用機械均勻撒播或帶狀條播。同時可對免耕條播機進行簡單的改造,拆除免耕條插機的部分或全部旋切刀,拆除播種開溝(槽)器和排種管,在播種箱下方增加一傾斜的前置式擋板,種子經擋板均勻擺播於地表,播種、淺旋蓋籽同步完成。採用機械均勻撒播或帶狀條播,對茬口、墒情、土質和秸稈還田的適宜彈性更寬,效率更高,對沙土、壤土、粘土均可適用。
- 平衡施肥:一般小麥籽粒100千克約需純氮3.0千克、磷1.3千克、鉀3.0千克,而且小麥在不同生育階段對氮。磷、鉀的吸收也有所區別,小麥對於氮、磷需求有2個明顯的高峰期,即從出苗至越冬始期和拔節至開花期,而對於鉀,一般開花期需求達最大值,花期後就不再吸收鉀素。因此,根據小麥肥料需求規律,栽培上必須保證小麥在吸肥峰值期有較高的供肥強度和群體有高吸收消化肥料的能力,除主要元素氮、磷、鉀外,鋅、硼等中微量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淮麥肥料施用,根據目標產量和土壤肥力情況等因素,一般每667平方米產量達500千克,需施氮肥16-18千克、磷肥5-7千克、鉀肥5-7千克。具體在肥料運籌上,根據需肥規律,氨肥、磷肥、鉀肥的基肥、拔節肥比例可為1∶1,對於高產田塊,可適當降低氮肥基肥施用量,採用氮肥後移技術。在施用化學肥料的同時,應注重有機肥料的使用,一般在整地時每667平方米可施有機肥1000千克左右,耕作.上旋耕與深耕相結合,破除犁底層,以提升地力水平。對於水稻秸稈還田地塊,由於冬前氣溫低,水稻秸稈在冬前和早春都不易腐爛,直至3月中旬,才明顯腐爛,秸稈腐爛時會消耗-定氨肥,而此時正遇小麥拔節生長期需肥旺期,所以應在原肥料運籌基地上,重施拔節肥,同時在小麥灌漿後期,宜用1.5%尿素噴施葉面肥1-2次,以增加小麥籽粒重量。
- 田間管理:①冬前及冬季管理:小麥冬的和冬季主要是營養生長時期,長根、葉、分藥,進入和完成春化階段發育,積累營養物質供幼苗生長和貯備。管理目標主要為苗全、勻、齊、壯,做到安全越冬,達到計畫苗數和冬前葉數。小麥出苗後1-2葉期時,應查麥苗,對於明顯缺苗的地方用浸泡一夜的種子進行補苗,減少缺苗斷壟。小麥4葉期時可進行疏苗工作,達到苗勻效果。為彌補麥田裂縫,破除土壤板結,增加通氣、保墒,宜進行劃鋤。對於壯苗、過旺苗,為改善群體結構,協調群體和個體矛盾,應進行深耘和鎮壓,深耘深度10厘米,耘後埋實井澆水,越冬前鎮壓宜在午後進行,避免霜凍時鎮壓傷害麥苗。②春季管理:春季是小麥生長發育的重要環節,管理得當不僅能夠彌補冬前的不足,還能控制冬前的生長過旺,也是爭取足穗、大穗和防止秸稈倒伏的關鍵時期。春季管理主要目標是促早返青、早生長,促進增穗、提高成穗率,促大穗、壯稈,防倒春寒傷害、防治病蟲害等。返青期:為繼續保持好墒情,早期可繼續開展劃鋤、深耘、鎮壓,以彌補土壤縫隙,提升上層土壤含水量,提升地溫,防止旺長苗後期倒伏。播種期遲,麥苗長勢較差,分櫱不足的宜施適量返青肥,以增加畝穗數,長勢良好的則不需施用。土壤保水能力差、墒情差的,在地表溫度高於5℃時可澆適量返青水,如氣象預報有寒潮,寒潮前切忌澆水。起身期:冬前群體比較適當,且肥水較足的麥田,可不澆返青水,改澆起身水。肥水因地因苗科學施用,對於地差有脫肥趨勢的田塊應早施,有旺長趨勢的田塊宜遲施,避免穗數過多,長勢過旺、過早封壟而容易倒伏。撥節期:對於群體不足,葉色黃、小,長勢差的麥田,早施拔節肥水:群體適中,葉片出現正常的退淡,宜在第2節間開始伸長時施肥澆水:而葉色濃綠,群體大,葉片大而下垂,要推退到旗葉伸出展開時澆水施肥。③中後期管理:小麥抽穗開花期對水分需求明顯增加,要注意合理肥水施用,特別是氮肥、鉀肥,適量噴施葉面肥。後期管理目標以保根、保葉、防早衰、防病蟲害和防倒伏為主,田間持水量保持在65%的85%之間,小麥灌漿後期可澆1次麥黃水,以防乾熱風催熟而降低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