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麥22是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利用淮麥18作母本,揚麥158作父本選育而成的半冬性小麥品種。
淮麥22株高適中,據考察,株高在85厘米左右,株型鬆散適中,旗葉縮短、上沖,長相清秀,結實性好,穗紡錘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黑胚率低,外觀商品性好。葉片挺直,分櫱力強,分櫱成穗率高。抗倒性能好,冬季抗寒性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麥22
- 品種來源:淮麥18×揚麥158
- 審定編號:國審麥2007005
- 作物名稱:小麥
- 選育者:江蘇徐淮地區淮陰農業科學研究所
選育過程
特徵特性
- 農藝性狀:淮麥22株高適中,據考察,株高在85厘米左右,株型鬆散適中,旗葉縮短、上沖,長相清秀,結實性好,穗紡錘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飽滿度中等,黑胚率低,外觀商品性好。葉片挺直,分櫱力強,分櫱成穗率高。抗倒性能好,兩年中未見倒伏情況。
- 抗性:冬季抗寒性強,春季起身晚,發育慢抽穗遲,抗倒春寒能力較好。易早衰熟相一般。淮麥22熟期正常,成熟期均在6月上旬,既能充分利用本地的溫光資源又有利於後茬水稻的種植。同時因該品種根系發達,吸肥能力較強,有利於提高肥料利用率。
- 品質特性:通過兩年的示範種植表明,淮麥22田間表現為莖稈彈性較好,較抗倒伏。中後期生長清秀。高抗小麥稈鏽病、小麥葉枯病,中感小麥白粉病、小麥紋枯病,高感小麥條鏽病、小麥葉鏽病、小麥赤霉病。
產量表現
適種區域
栽培技術
- 秸稈還田。秸稈還田是平衡土壤養分、改善土壤結構的有效方法,據測定,每畝還田玉米秸稈500-700千克,一年之后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能相對提高0.05%-0.15%,土壤孔隙度能提高1.5%-3%。所以說,重視秸稈還田,能最佳化麥田土壤的綜合特性,增強小麥生產的後勁。實施秸稈還田的麥田以耕深20-25厘米為最好。
-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增強土壤生產力,是小麥高產、穩產的基礎,要想達到小麥高產的目的,最好的方法是測土配方施肥,測定土壤養分含量以後,根據土壤養分情況和小麥需要的養分量,確定使用肥料的種類和施肥量。對於土壤有機質含量1.2%以上的麥田一般要求每畝施充分發酵、腐熟的有機肥3000-5000千克,或者腐熟的雞糞1000千克,除了施足有機肥,氮磷鉀等化學肥料也是不可缺少的。每畝需要氮肥8-9千克磷肥8-10千克,鉀肥7.5-10千克、硫酸鋅1千克,硼砂0.5千克。其中,8-10千克磷肥,7.5-10千克鉀肥、1千克硫酸鋅可以全部作為基肥施用;氮肥的50%,也就是8-9千克氮肥,作為基肥使用;剩餘的氮肥等到第2年春季小麥拔節期需要氨肥的時候再施入。
- 合理耕作。冬麥區普遍採用旋耕機進行耕地,不過連續多年只旋耕不耕翻的麥田,在旋耕15厘米以下的土層,容易形成堅實的犁底層,這不利於小麥根系下扎,也不利於土壤蓄水保墒。深耕的效果可以維持多年,可以不必年年深耕。正確的耕翻方式應該是,旋耕3-4年,用鏵式犁等機械深耕或者深松,破除犁底層。經過耕翻後的麥田表層土壤疏鬆,必須經過耙耮以後才能播種,否則會發生播種過深的現象,影響小麥分櫱的發生,所以耕翻土地之後要及時耙耮,耙碎土塊,疏鬆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實。
- 冬前劃鋤。小麥冬前劃鋤,可以鬆土保墒,改善土壤透氣情況,提高地溫,加速有機肥料的分解,有利於分櫱和根系生長。劃鋤的深度應當掌握在10厘米左右,不要過深。
- 化學除草。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是小麥除草的最佳時機。除草可以根據雜草種群選用相應的除草劑。對於以闊葉雜草為主的麥田,可以用唑酮草酯等除草劑噴酒;對於以禾本科雜草為主的麥田,可以用甲基二磺隆等除草劑噴灑,除草劑的用量和方法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標準使用。
- 澆越冬水。越冬水,是保證小麥安全越冬的一項重要措施,它能防止小麥凍害死苗,為來年春天小麥返青積蓄水分;澆越冬水,還可以粉碎土壤中的大小坷垃,消滅越冬害蟲。
- 施拔節肥。春季,是小麥分藥最活躍的時期。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是決定小麥穗數及穗粒數的關鍵時期,也是小麥需要氮肥最多的時候,而氮肥後移,就是將小麥全生育期,需要氮肥的另一半,留到這個階段來施入。這個階段施入氮肥,可以增強小麥生育後期根系的吸收能力,延緩根系的衰老;還能提高開花後旗葉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延緩旗葉的衰老。
- 揚花灌漿期管理。灌漿期是小麥籽粒形成的重要時期,這個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澆灌漿水和防治病蟲害。一般在小麥開花後10天左右澆灌漿水,但是對於肥水條件好,小麥長勢旺盛、群體較大的麥田,要掌握不旱不澆、有風不澆、雨前不澆。如果遇到陰雨天氣,要注意排出田間積水,保證小麥正常生長。
- 適時收穫。蠟熟期是小麥最適宜的收穫期,小麥籽粒乾重達到最高值的特徵是:籽粒接近該品種固有的顏色,內部呈現出蠟質狀態,植株中下部葉片乾枯,上部葉片變黃,莖稈仍然有彈性。當小麥達到成熟標準時,採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