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基督教福音堂

淮安市區鎮淮樓西路西首(糧食局大樓對面),一幢有著近百年歷史,外面雖已破舊,但仍依稀看出造型猶如歐美風格的庭院,每逢禮拜天上午,男女老少基督教徒便相聚在這裡虔誠地祈禱、唱詩、誦經,進行宗教活動,這裡即為“淮安基督教福音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安基督教福音堂
  • 地址:淮安市區鎮淮樓西路
  • 用於:祈禱、唱詩、誦經,進行宗教活動
  • 類型:教堂
淮安基督教簡介,歷史背景,

淮安基督教簡介

1835年基督教傳入江蘇,爾後外國傳教士在江蘇各地建教堂。當時到蘇北來的第一位傳教士是美國南長老會。(歐美基督教的一個派別)牧師賽兆祥(《大地》作者賽珍珠之父),時約1894年(光緒二十年)自駕小三輪卡由徐州沿運河南下,經宿遷、清河(淮陰)、淮安巡迴視察傳教,後派牧師林亨理和醫生林嘉美來淮安,在城內南市橋租屋傳教,不久於西門大街購屋設堂傳教,名曰“福音堂”,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建禮拜堂七間,鐘樓一座(兩層),內掛大鐘(文革期間被毀),堂的西側有花園種植各種花草,四時不謝(文革中土地被有關單位占用),堂的東北角購得肖家大樓,改建具有北歐風格的住宅一所,壁爐煙囪高聳,後改作禮拜堂,即現今的淮安基督教福音堂。

歷史背景

美國傳教士林亨理、林嘉美來淮安之後,艾德士夫婦、孟格美夫婦、王慕德夫婦和魏禮安(女)等美籍傳教士聯袂來淮,並在福音堂傳教,魏禮安和林亨理的兩個女兒林樂喜、林愛蓮姐妹是在淮安長大的,專對婦女做傳教工作。
不久,隨著教徒的增加就組織成立了淮安堂會,選舉高六先生、呂約翰、牛靈珍為長老,陳耀先、李仲石、嚴文成等為執事,第一任牧師是曹子貞。
1940年,日美珍珠港戰爭爆發,在中國的美籍傳教士被關進日本集中營,美國教會解體,傳教停止。1945年日本投降,美傳教士又來淮工作。1948年淮安解放,美傳教士相繼離開淮安,該堂一切事務和活動經費均由信徒分擔負責。
1958年9月,西門教堂因年久失修,禮拜堂改設在大香渠巷,十年動亂中,禮拜堂被封閉,聖經被查抄,傳教士被逐出教堂。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撥亂反正,落實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淮安基督教不僅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而且收回和修復教堂,信教人數日漸增多。
1982年6月份,西門福音堂又恢復了宗教活動,江蘇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撥款在西門原址修復教堂,稱“淮安福音堂”,1984年6月江蘇省基督教韓彼得牧師主持復堂典禮。費甦牧師負責主持教堂的一切宗教活動。
“淮安福音堂”不僅是淮安市中心教堂,還是淮安市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所在地,負責、協調、指導全市基督教工作。幾年來,除了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外,從85年始已連續12次,在此召開過“淮安市基督教徒為‘四化’建設服務經驗交流會”,極大地調動信徒為“四化”建設服務的積極性。隨著淮安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福音堂的外事接待工作明顯增多。幾年來先後接待過美國、德國、韓國、菲律賓、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基督教界的友好人士來淮安教堂訪問。1995年10月本堂陳彬牧師應香港基督教華人聯會的邀請,隨江蘇省基督教訪問團赴港訪問。通過相互間的友好交往,宣傳了我國宗教政策和基督教獨立自主的辦教方針,廣交朋友,增進了解,取得了良好成績。
宗教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信教人數增多,原有的教堂已容納不了,只能在其院落內搭起簡易的玻璃鋼瓦棚子,作為信徒聚會場所。為了進一步滿足廣大信徒過好正常宗教生活,適應改革開放的需要,1994年在省、市有關部門的關懷下,經淮安市人民政府批准,在板閘鎮閘北村後行組徵用一塊地基用於建設市基督教中心教堂。1995年4月16日,市政府陳壽松市長以及省市有關部門的領導出席了基督教新堂奠基典禮,市基督教新堂本著“三自”原則,由信徒自己集資,爭取國內外信徒支持,東南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由淮安市建築工程公司承建,一所造型獨特,主體二層、局部四層,鐘樓高度30米,建築面積為2800餘平方米,可容納千餘人的教堂即將竣工。有一條正在施工建築之中、40米寬、連線淮江高速公路的道路將從教堂前面經過,基督教福音堂新堂將以更新更美的姿態出現於古城淮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