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淮城鎮東長街6號(楚州中學南校區內)。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5日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華中分局在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領導革命鬥爭。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主體建築有四棟(東樓、中樓、西樓和南樓)、禮堂九間。當時分局和軍區的領導同志均住在大門北側的兩座雙層面南樓房(西樓)里,在西樓稍東偏北的小樓住有鄧子恢等。西樓稍東偏南的大樓(即中樓)住有曾山、劉瑞龍等同志,分局機關若干科、處也設在這座樓內。軍區辦公樓在東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樓和南樓已先後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改建或重建,東樓和中樓在各級部門及學校教職員工的精心保護下,保持原貌。現存中樓、東樓和北小樓及禮堂。東樓、中樓即為當年華中分局的辦公樓。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承載著光輝紅色印記,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到解放戰爭爆發這一歷史轉折時期,是華中地區革命鬥爭的一處重要的革命舊址與實物見證,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2019年10月7日,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
- 地理位置: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淮城鎮東長街6號(楚州中學南校區內)
- 所處時代:1945~1946年
- 保護級別: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8-0579-5-063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歷史文化,主要展覽,歷史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5日,根據黨中央的指示,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華中軍區在淮安成立。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9月,華中分局順利完成了黨中央毛主席賦予華中分局的歷史使命,主動撤離淮安。
1987~1988年,對中樓和東樓進行了大修。
2010年10月25日,紀念館正式開館。
建築格局
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主體建築有四棟(東樓、中樓、西樓和南樓)、禮堂九間。當時分局和軍區的領導同志均住在大門北側的兩座雙層面南樓房(西樓)里,在西樓稍東偏北的小樓住有鄧子恢等。西樓稍東偏南的大樓(即中樓)住有曾山、劉瑞龍等同志,分局機關若干科、處也設在這座樓內。軍區辦公樓在東樓。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西樓和南樓已先後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改建或重建,東樓和中樓在各級部門及學校教職員工的精心保護下,保持原貌。現存中樓、東樓和北小樓及禮堂,總建築面積約1846平方米。
主要建築
東樓
東樓,為教師宿舍,面南,為七開間、歇山頂二層樓,東西長24.47米,南北寬14.67米,建築面積717.84平方米。
中樓
中樓,為圖書館及教室,面南,中樓由水平並列的兩棟六開間、歇山頂二層樓組成,東西長54.6米,南北寬879米,建築面約積852平方米。
歷史文化
革命工作
土地改革是華中分局成立後著重進行的工作。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華中分局緊跟形勢,於當年5月中旬派駐土改工作隊進駐鵝錢鄉搞試點。鵝錢土改的經驗被歸納為“中間不動兩頭平”,為中共中央決策提供了依據和寶貴經驗,被黨中央和毛主席肯定為“最堅決的土改路線”。鵝錢土改試點工作開展後,僅幾個月時間,華中地區就有1500多萬農民獲得了土地,實現了耕者有其田,極大鞏固了解放區,為支援解放戰爭打下了堅實基礎。在中央的戰略計畫指導下,華中分局在爭取和平民主發展,準備自衛戰爭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工作,華中野戰軍在粟裕、譚震林組織指揮下發起了蘇中戰役,歷經45天,殲滅國民黨軍5.3萬多人,取得了有名的蘇中“七戰七捷”,打擊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堅定了華中解放區軍民的勝利信心。“蘇中戰役殲滅了大量敵人,牽制了大量敵軍,對全國的解放戰爭起到積極的保障作用。
主要展覽
2010年10月24日,在中共中央華中分局成立65周年來臨之際,華中分局舊址紀念館在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建成開館。
歷史價值
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承載著光輝紅色印記,是抗日戰爭勝利後到解放戰爭爆發這一歷史轉折時期,是華中地區革命鬥爭的一處重要的革命舊址與實物見證,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陣地,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2019年10月7日,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淮城鎮東長街6號(楚州中學南校區內)。
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
交通信息
自駕:自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新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淮安中共中央華中分局舊址,路程約5.5千米,用時約2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