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號護衛艦

淮南號護衛艦

淮南號護衛艦(英文:Huainan Frigate,舷號:540),是中國053H2G型護衛艦2號艦。

淮南號護衛艦採用全封閉長橋樓艦型,裝備中速柴油機、雙軸雙槳雙舵。該艦主要任務是在近中海執行護航、對海警戒、支援魚雷艇和飛彈艇作戰以及支援登入和抗登入作戰。

淮南號護衛艦由上海滬東造船廠製造,於1990年下水,1992年6月服役。 出訪印尼海軍節時,為迎合當地習慣,將舷號改為548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淮南號護衛艦
  • 英文名稱:Huainan Frigate
  • 前型/級:053H2型護衛艦
  • 次型/級:053H3型護衛艦
  • 國家:中國
  • 艦艇類型:飛彈護衛艦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研製歷程,技術特點,總體設計,動力系統,武器系統,艦電系統,性能數據,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1949年,新中國建立後,中國海軍擔負保衛近300萬平方千米領海和維護專屬經濟區利益的使命,需要裝備武器系統完備和噸位適中的護衛艦。
20世紀60年代以後,中國海軍水面艦艇面臨的來自空中的重大威脅,原有的缺乏艦空武器系統的單一制海作戰艦艇,面臨難以有效對抗空襲的困境。當時蘇聯和美國海軍艦艇裝備艦空飛彈已有30年,“宙斯盾”系統也處於最後的調試之中,而中國60年代初期立項研製的艦空飛彈遲遲未能定型裝艦。因此中國海軍在役的護衛艦缺綜合防空和反潛作戰能力薄弱。
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中期,中國第一代053H型護衛艦批量裝備之後,新護衛艦的論證隨之展開。
1987年,中國海軍和工業部門提出在053H2型護衛艦上加裝艦空飛彈武器系統的方案並獲得批准。1987年3月新型053H2G型護衛艦進入研製設計階段。由於改進後的053H2G型護衛艦艦體結構改動較大,北約將該型艦稱為“江衛”Ⅰ級。
1988年春,在中國和越南之間爆發的“314海戰”中,已經在艦炮交戰中獲勝的中國海軍編隊主動北撤,主要就是擔心越南岸基航空兵遂行報復性空襲。因為當時中國海軍編隊只有1艘053K型護衛艦裝備艦空飛彈,難以構成嚴密有效的艦隊防空體系。

研製歷程

20世紀80年末期,053H2G型護衛艦設計建造期間,中國參照學習西方軍工技術,使得該型艦的外觀和工藝綜合了很多西方特色。經歷長期研製、原計畫安裝053K型護衛艦的紅旗-61防空飛彈,最終在053H2G型艦上走向成熟與實用。
淮南號護衛艦是中國053H2G型的一艘,同型艦共有539~542四艘。武裝配備:3聯裝鷹擊1型(C801)飛彈發射架2座;6聯裝紅旗-61(PL-9/RF-61)防空飛彈發射架1座;雙聯裝裝國產100毫米主炮1座,雙聯裝國產37毫米炮(76甲)4座;6聯裝反潛火箭彈發射裝置2座;1架直九直升機
這次改裝外部改動不大,僅僅能發現干擾彈發射裝置改了。這么長時間應該是在升級內部設備。
1994年5月12日至20日,北海艦隊司令員王繼英海軍中將率“長興島”號(舷號J121)遠洋救生船、“珠海”號(舷號166)飛彈驅趕艦、“淮南”號(舷號540)飛彈護衛艦組成的艦艇編隊拜訪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出訪官兵782人。
1995年8月9日至8月21日,南海艦隊司令員王永國海軍少將率由“珠海”號(舷號168)飛彈驅逐艦、“淮南”號(舷號540)飛彈護衛艦和“豐倉”號(舷號東運615)遠洋綜合補給船組成的艦艇編隊訪問印度尼西亞(雅加達丹不碌港),加入為紀念獨立50周年而舉行的95印尼國際艦隊校閱閱兵運動,出訪官兵648人。
2012年在滬東造船廠進行了部分改裝,但外部變化不大。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淮南號護衛艦採用了以長艏樓加艉部機庫平台為布局特點的現代艦型。為了增加艦內容積和上甲板面積,同時保持水下部分優良的線形,該艦艏段水線以上乾舷有較大外飄並形成特徵明顯的折角線。新艦型改善了航海性能和居住的舒適性。為提高在現代電磁作戰環境中的隱蔽性,該艦艦舷和上層建築都採用了傾斜側壁和圓角過渡。
053H2G型護衛艦四視線圖053H2G型護衛艦四視線圖
淮南號艦橋因為安排改進型飛彈而後移,導致艦橋到直升機庫間的空間縮小近一半,反艦飛彈只能橫向布置。橫向布置從20世紀70年代以後就是美國海軍慣用的布置方法,並逐漸成為現代水面艦艇飛彈布置主流方式。這種不知方式便於飛彈發射裝置尾部對向一側海面,燃氣不會橫掃甲板,不干擾其他設備和武器的操作,也省去了大面積清洗,缺點是只能射擊位於艦舷一側的目標。

動力系統

淮南號護衛艦的動力裝置,採用了柴柴聯合動力(英文縮寫:CODAD)——2台18E390AV型大功率柴油機,單台最大輸出功率12000馬力,總功率為24000馬力,最大航速27節,18節巡航速度下具有4000海里的續航力,在航速降為15節時則可達到5500海里。更為突出的是,該艦首次使用了低噪聲的5葉大側斜螺旋槳(053H型護衛艦-江湖級上所使用的是噪聲很大的3葉螺旋槳),以便在保證傳動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由螺旋槳引起的噪聲。不過,西方國家在20世紀80年代建造的護衛艦大多使用了更先進的柴燃聯合動力,一部分雖仍採用柴柴聯合動力,但使用了低噪聲、大更功率的新型柴油機,在工作效率、耗油率、重量、體積、可靠性、安靜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淮南號護衛艦仍然使用053H型護衛艦的同類型柴油機,只是在可靠性及耗油率上有所改進。
CODAD柴柴動力系統布置3D示意圖CODAD柴柴動力系統布置3D示意圖

武器系統

反艦飛彈
鷹擊81艦對艦飛彈鷹擊81艦對艦飛彈
淮南號護衛艦裝備的對海反艦飛彈系統(2座三聯裝共6枚)採用了標準化的密封貯運-發射箱,提高了戰時的彈藥補給效率和補給靈活性,使該艦具備了海上持續作戰能力。
該艦的反艦飛彈為鷹擊-8系列反艦飛彈的衍生型號,即“二代半”水平具有超視距攻擊能力的鷹擊-81A型,其兩座三聯裝發射箱分置於艦舯部煙囪前後的橋樓上,垂直於中軸線呈交叉配置。這樣的對海飛彈布局形式可以分別攻擊位於兩舷側方較大範圍的目標,在飛彈攻擊的同時便於艦上其它火力系統的充分展開,並且有利於飛彈發射時尾焰的排放,減小對甲板的燒蝕。
防空飛彈
中國研發的HQ-61B型艦空飛彈中國研發的HQ-61B型艦空飛彈
淮南號護衛艦主炮與首樓之間的主甲板上安裝有紅旗-61防空飛彈的衍生型號紅旗-61B的一座六聯裝發射裝置。紅旗-61B飛彈的筒式存儲發射方式表明中國解決了飛彈存儲問題,並留有後續改進艦空飛彈的可能性。但紅旗-61B型防空飛彈的發射包裝筒直徑太大,導致裝彈數量只有6枚。其原因是採用“+-X”且不可摺疊的彈翼布局,紅旗-61B型飛彈是全翼展狀態固定在筒內。為支撐大發射筒,發射裝置尺寸製作的笨重龐大,需要較大功率的驅動系統才能保證發射裝置的快速轉向。紅旗-61B防空飛彈發射筒的巨大外形曾一度被外媒誤認是反潛飛彈發射裝置。
艦載火炮
79A型雙管100毫米艦炮79A型雙管100毫米艦炮
淮南號護衛艦安裝雙聯裝79A型100毫米自動艦炮,最大射程達20千米以上,具有85°的高射射角。該炮理論上能夠對空射擊,但是配備的雷達只能提供方位和距離數據,不能像37毫米炮的341型火控雷達那樣測量三維空間的目標位置。該艦作戰指揮系統能夠提取其他雷達的測量數據,供100毫米火炮射擊指揮儀解算諸元,因此在作戰指揮系統控制下,79A炮具有一定的對空射擊能力。
淮南號護衛艦的主、副炮實現了全自動、全封閉和多通道火力控制。該艦4座76A式雙37毫米自動炮及火控系統是吸收西方同類先進火炮的研製經驗,在76式雙37毫米艦炮的基礎上改進的,可發射種類更多的先進彈種,在火力的精確性、持續性和環境適應性、維護性上有了提高。
76A/88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76A/88型雙37毫米自動艦炮
淮南號護衛艦76A式雙37毫米自動炮作為近程防禦武器,是近區殺傷的有效武器之一。76A式雙37毫米自動炮由安裝在直升機機庫頂上的火控雷達提供跟蹤目標運動要素,37毫米炮和炮瞄雷達構成單個目標通道和多火力通道的全天候射擊單元。此外光學指揮儀(光電跟蹤系統)構成另一個目標通道,能夠分擔另一個方向的火控。
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對義大利的“布雷達”雙聯裝40毫米自動艦炮進行過詳細的研究,76A式雙37毫米自動炮很大程度上受“布雷達”40炮設計影響。但由於技術水平局限,“布雷達”40炮最精良的無彈鏈供彈系統卻沒有被37毫米艦炮採用。彈鏈供彈的37毫米艦炮難以進行快速彈種轉換,只能採取在彈鏈上交替安插不同彈種的傳統形式發射多種彈藥。
護衛艦發射艦空飛彈護衛艦發射艦空飛彈
淮南號護衛艦上4座76A式雙37毫米自動炮布置形式為艦橋前首樓頂部2座,直升機機庫兩側各布置1座。艦橋前2座各具有前向和舷側射界,直升機庫兩側的37毫米艦炮只有舷側射界,這種布置方式使得射擊任何舷角上的目標都能夠有兩個火力通道同時提供服務。中國37毫米艦炮也採用近炸間接命中毀傷機制摧毀闖入近界的目標。但對該炮的彈藥毀傷效果存在爭議,特別是對超音速反艦飛彈攻擊效果不佳。
反潛武器
淮南號護衛艦的近程反潛武器是兩座3200型6管反潛火箭深彈發射裝置,火箭彈重71千克,戰鬥部重32千克,爆炸深度0-300米。該型火箭發射裝置具有兩種發射距離,即不僅可以遠射(3000米),而且也可以打擊近距離的水下目標(約60米)左右,從而使其打擊範圍明顯擴大。
直-9C艦載直升機直-9C艦載直升機
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從義大利和美國分別引進射程較大的輕型反潛魚雷後,提升了艦艇反潛作戰能力。
淮南號護衛艦遠程反潛武器是艦載直升機系統,搭載一架直-9輕型多用途直升機,在艦艉部設有帶柵格助降裝置的起降平台,以及配有起降指揮台的單機機庫。直-9直升機,能夠攜帶2枚魚-7型輕型反潛聲自導魚雷(參照引進的魚雷研製),在護衛艦300千米範圍內遂行反潛作戰。這個距離超出多數潛射反艦飛彈射程,能夠有效的壓制潛艇襲擊。

艦電系統

雷達系統
淮南號護衛艦的遠程對空警戒雷達與蘇聯時期“刀架”P-8和P-10雷達非常相近,因此通常被稱為“刀架”雷達。該雷達原本是20世紀50年代中國從蘇聯引進的“刀架”雷達的發展型號。P-8“刀架”雷達對高空目標探測距離75千米,主要作為防空飛彈系統的目標指示雷達。與其類似的517雷達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100千米左右。
中國研發的HQ-61B型艦空飛彈中國研發的HQ-61B型艦空飛彈
20世紀90年代以後中國陸基和艦基雷達系統技術有提高,尤其是對UHF和VHF波段雷達的國際技術合作的開展,使得貌似老式P-10“刀架”雷達的517雷達具備了更強大的探測和抗干擾能力。
淮南號護衛艦配備的是轉速較高的新型對低空和海面探測雷達,數據刷新率高達每分鐘30次。從低空高速接近的目標闖入該型雷達最大探測範圍後2至6秒就能夠被可靠截獲和識別。而該型雷達為減小風阻,其天線反射器採用的是格線結構,因此不僅省去風翼,還減小了角反射器效應和取得較好的轉動慣量平衡。
巨大的HQ-61艦空飛彈巨大的HQ-61艦空飛彈
淮南號護衛艦的防空飛彈制導雷達是安裝在主桅中部平台上的“霧燈”雷達。該雷達有一個圓拋物面反射器天線和喇叭天線,採用單脈衝和差比幅測角體制。拋物面天線主要用於對目標的跟蹤,喇叭天線則為連續波天線,為飛彈提供燒穿信號。兩個天線電軸平行且非常靠近,當跟蹤天線對準目標時,照射天線也就瞄準了目標。另一種觀點是艦空飛彈採用了脈衝連續波制導方式,無需喇叭天線提供燒穿信號,由跟蹤天線同時提供制導燒穿信號,因此在跟蹤天線右側位置安裝的是光電跟蹤裝置。
HQ-61艦空飛彈HQ-61艦空飛彈
淮南號護衛艦作為防空作戰時集飛彈和防空火炮於一體的平台,有完善的雷達情報系統和高速機動能力。對空型和對海型雷達視場覆蓋了從水面到高空的空域,任何目標只要進入其中一種雷達的探測範圍就會被很快截獲。然而這兩種雷達是二坐標雷達,只能提供目標方位和距離的跟蹤參數。
指控電戰
淮南號護衛艦裝備了中國自行研製的第二代艦載指揮控制系統。該系統以三人水平控制台為核心,可對空情、海情、聲吶等情報進行處理,以及對反艦飛彈、防空飛彈、火炮等多個控制台組成的全艦武器系統進行統一的信息獲取和指揮控制,使單艦及編隊的戰鬥力得以更好發揮。
053H2G護衛艦053H2G護衛艦
淮南號護衛艦的指揮控制系統性能與中國前型驅護艦上裝備的簡易作戰信息系統相比,有了質的提高,使中國053H2G型護衛艦真正實現了對空、對海和對潛作戰能力的有機結合和多用途化。
淮南號護衛艦有較完備的電子戰系統,包括923型雷達預警接收機、981主動式干擾機、近程箔條誘餌發射裝置。
聲吶探測
鷹擊-81A反艦飛彈發射箱鷹擊-81A反艦飛彈發射箱
淮南號護衛艦的球鼻艏聲吶為SJD-5B型,是SJD-5聲吶的數位化改進型,便於與數位化作戰指揮系統連線。在球鼻艏艦殼中,還安裝有SJC-1F型偵察聲吶和SJX-4C型通信聲吶。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大量普及微處理器改造老式裝備,很多數位化設備不過是在傳統的機電設備上增加微處理器監測裝置,這些設備之間傳輸通常採用低速的軍用或工業匯流排。雖然如此,數位化設備的接入也使中國裝備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性能數據

淮南號護衛艦參考數據:
基本參數
艦長
112米
艦寬
12米
吃水
4.3米
排水量(標準)
2180噸
排水量(滿載)
2250噸
艦員編制
170人(含軍官30)
性能數據
航速
27~28節
續航力
4000海里/18節
動力系統
主機
CODAD動力系統,2台18E390VA型(功率2×7200馬力)
或4台12PA6-280BTC型中速柴油機(功率4×3600馬力)
輔機
2套柴油發電機組
推進器
雙軸雙槳雙舵
武器系統
主炮
1座79A型100毫米雙聯自動艦炮
反艦飛彈
2座鷹擊-81A型反艦飛彈三聯發射器
防空飛彈
1座HQ-61B型防空飛彈6聯發射器(備彈18枚)
副炮
4座76A/88型37毫米雙聯自動艦炮
反潛武器
2座3200型火箭式深彈6管發射器(備彈36枚)
艦載機
單機機庫,單起降平台,魚叉式起降裝置。
1架直-9C型艦載多用途直升機(每架可掛2枚C-701K型電視制導近程空對艦飛彈或2枚魚-7K型324毫米輕型反潛魚雷,全艦可帶24枚C-701K型飛彈或魚-7K型魚雷)
艦電系統
雷達系統
1部H/LJQ-360型對海/低空搜尋雷達(Ⅰ波段);1部363型對海搜尋雷達(E/F波段)
1部517A型遠程對空警戒雷達(G波段); 1部RM-1226或RM-1290型導航雷達(Ⅰ波段)
火控系統
1部341GA型100炮火控雷達; 2部343GA型37炮火控雷達(Ⅰ波段)
1部對空飛彈火控雷達(Ⅰ/J波段)
光電通信
1部JM-83H型光電指揮儀(含雷射測距機、電視跟蹤儀、紅外/熱成像跟蹤儀)
聲吶系統
1部SJD-7型中頻綜合聲吶系統(含艦殼聲吶和可變深度聲吶)
輔助系統
配套裝備
氣幕降噪系統;中央空調系統;自動消磁系統;自動報警消防滅火系統;三防報警消洗系統;
三向綜合補給系統
主尺度:長111.7米,舷寬12.1米,吃水4.8米
排水量:滿載排水量2250噸
主機:主機為2台12E390柴油機,持續功率14400馬力,雙軸
航速:25節
續航力:4000海里/18節。
人員編制:170名

總體評價

淮南號護衛艦作為053H2G型護衛艦2號艦,是具有防空能力的制海型護衛艦。該艦在2000噸級護衛艦上,同時裝備對空、對海飛彈、艦載直升機系統和作戰情報指揮系統。該艦採用現代新型護衛艦的船體型線,長艏樓、圓弧形上層建築、內傾側壁,總體布局合理,造型新穎。該艦的航海性能、隱蔽性、居住性等有較大提高,全艦作戰系統有較強的防空、對海、反潛和電子戰作戰能力。該艦的動力裝置、武器系統及作戰情報指揮系統等全部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設備組成。
淮南號護衛艦是在053H2型護衛艦基礎上改進設計的成果,因此難免繼承早期中國護衛艦的設計弱點。2250噸的滿載排水量對於搭載直升機和裝備齊全的護衛艦艦體偏小,使得改進餘地不大。在垂直發射等新技術出現後,無法將其用於改裝現役護衛艦。海軍護衛艦服役期一般至少30年,在新技術導致武器效能衰減周期縮短的情況下,前期艦艇系統設計時留有充足的改進升級空間,才能通過不斷更新保持裝備的先進性。而053H2G型護衛艦的設計缺乏前瞻性,導致設計建造出來的護衛艦快就失去升級可能。(三海一核科普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