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風景名勝

淮北風景名勝

淮北市地處皖東北,資源豐富,交通便捷,四季分明,物產繁豐,依山傍水,歷史悠久,風景名勝主要有:1.相山森林公園、2.龍脊山自然風景區、3.南湖濕地公園、4.乾隆湖旅遊風景區、5.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6.臨渙古城、7.淮海戰役紀念地、8.濉溪老城石板街、9.淮北市博物館(隋唐大運河博物館)、10.世紀廣場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北風景名勝
  • 地理位置:安徽省
  • 著名景點:相山森林公園龍脊山自然風景區等
  • 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
相山森林公園,龍脊山自然風景區,南湖濕地公園,乾隆湖旅遊風景區,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臨渙古城,淮海戰役紀念地,濉溪老城石板街,淮北市博物館隋唐大運河博物館,世紀廣場,

相山森林公園

座落在淮北市相山南麓。相山山脈自徐州蜿蜒而來,有奇峰、雲洞、林海、蒼柏、古寺、漢碑。人文景點有乾隆皇帝題詞“惠我南黎”、水牛墓、奏鳴台、飲馬池和藏經洞等數十處。山頂雲洞吞吐雲樹、頃刻萬端;香爐峰形勢惟峭;疊翠峰翠色誘人。顯通寺(俗稱相山廟)建於晉朝。新建兒童樂園、相山天池集古今中外文化於一體,是人們遊樂休息的好地方。隨著改革開放的迅速發展,相山公園作為淮北市與外界聯繫的重要視窗和紐帶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顯通寺】位於相山龍山、虎山兩峰之峪。俗稱相山廟,又稱顯濟王廟。三面環山,周圍林木蔥籠,環境幽美。登寺山門奎樓眺望,市區盡收眼底。據清同治八年碑文載:西晉太康五年詔諸侯記界內山川,沛國人郭卿建廟,刻銘曰:“巍巍相山,盤郁穹崇,上應房心,與天靈沖,興雲播雨,稼穡以豐”。唐永徽元年重建。清乾隆二十四年安徽巡撫高晉奏請發帑重修祠宇。民國年間又重修。寺內至今猶存宋、元、明、清歷代廟宇的碑刻22方,其中以乾隆皇帝的御書“惠我南黎”恭摹碑和高晉書“滲水崖”碑刻最引人注目。顯通寺建築規模宏偉,布局疏朗。四進大院,院內古柏、銀杏參天。有房屋52間,其中山門奎樓3間,寶藏室 3間,走廊14間,東西配房各7間,大殿5間,後殿3間,戲台 1座,六角亭1座,新建碑廊1處。現存建築結構為清代式樣,除山門奎樓、大殿、六角亭的屋面為玻璃瓦,其它房屋均為青磚小瓦,兩面坡式的建築。淮海戰役期間,粟裕副司令員曾在此召開高幹會議,研究作戰方案,制訂“華東野戰軍第十四號命令”。1985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3年,市政府投資維修顯通寺。1976年,闢為市博物館館址。1980-1985年,撥款維修。2003-2004年9月,再次改擴建工程完工,新建的大雄寶殿建築面積達999平方米,相山顯通寺集南北古寺設計風格於一體,氣勢宏大,莊嚴肅穆,具有鮮明的時代風貌,不僅將使該寺成為蘇魯豫皖接壤地區較大的佛剎寶地,也可為城市增添新的人文景觀。【飲馬池】位於相山層巒疊翠峰南麓。系一矩形石壁,不足2米見方,相傳是宋共公飲馬之處。池水似鏡,明淑清透,雖無源而終年不涸,雖不活而歷久不腐。【釣魚台】位於相山主峰西側的山腰處,乃壑崗山一塊突出的飛崖,相傳為姜太公釣魚之台。當春夏之季,雲霧淹沒山體,此台好象伸入大海中的礁石。站在台上,雲霧在腳下翻騰,恰似浩瀚汪洋。【疊翠峰】位於相山廟西龍山之陽。此峰岩層紋理清晰,如書平直。宛如精工巧匠精心堆砌而成。峰上四季風光不同,春則山花爭艷,夏則峰青崗翠,秋則楓葉滿坡,冬則蒼松挺拔,登臨其境,美不勝收。【奇峰】位於摩崖石刻“滲水崖”之北,此峰怪石林立,象一條巨龍僵臥深澗。唯奇峰處一峰突起,如鶴立雞群,四周山峰宛如俯首拱拜。【摩崖石刻】也叫滲水崖,位於顯通寺東山腰處的石壁底部處,橫刻著同寺內滲水崖碑文印章相同的文字。此處樹木茂盛,較為隱蔽,對研究相山水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萬丈碑】位於釣魚台西的山脊上。原碑高2米左右,碑的兩面分別刻有“主山萬丈”和“南無阿彌”。此碑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原為蘇豫皖3省的界碑。【牛鼻洞】位於顯通寺西北虎山腰的陡壁上,洞口形似牛鼻而得名。相傳此洞與大海相通,古人從此洞放進一隻鴨子,而這隻鴨子從東海而出,洞深不可測,洞外灌木叢生,樹葉懸垂而隱蔽洞口。【秘霞洞】又名小仙洞,位於相山東嶺,清光緒《鳳陽府》記述:小仙洞,有丹灶、藥井,傳說是王子晉修煉處。明徐拱杓游後題詠:
春煙縹渺萬山晴,仙洞凌風履齒輕,
金鼎丹成曾跨鶴,碧桃花放尚啼鶯,
杯酒崗影連山醉,歌放雲端落潤鳴,
一飯胡麻無已暮,歸來恍憾悟浮生。
【雪泉】又名三眼井,位於今兒童樂園北面的山坡處。據《宿州志》記載:山下有雪泉,春暖時雪水滔滔有一塊露出的山石長25米,寬10餘米不等,有自然風化的石孔洞3個,常年有水,乾旱季也不乾涸。洞距為30厘米,17厘米。直徑分別為23厘米,32厘米,39厘米。冬季冰雪封山,春暖季節融化的雪水流進孔洞而溢出,形成滔滔不絕之雪水。【戰捷山】位於“萬丈碑”西北處,此山原名著山,山之陽坡坳中是天藏寺。淮海戰役期間,華東野戰軍在青龍集一帶圍殲杜聿明集團時,粟裕將軍曾登臨此處用望遠鏡觀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當地百姓把著山改名為戰捷山。【天藏寺】位於顯通寺的西山坳中砦山的南麓,大殿檐高1丈5尺,長3丈6尺,寬2丈余。雕樑畫棟,群峰環抱,一水縈迴,金碧輝煌。塑如來、文殊、普賢3佛。兩廂18羅漢形態各異,栩栩如生。3佛之後造假山,繪雲龍其上,大鵬金翅鳥昂首聽經。神台背後,依勢造千佛山。大殿之後釋跡牟尼像依山石雕琢而成,高1丈2尺,閉目合掌,形神肅穆。寺之大殿已毀,後有一石室,相距一步,室中供天然石佛像,東有石井。據載:“相傳趙宋時,有西僧卓錫於此,苦無水,乃於石壁手書“天一”二字。去後,石上翕然水出,廟祝因鑿石為井,雖不滿尺,而資用不竭,亦一奇也!”石井向上不遠處還有一石窟,觀音抱子閉目安祥坐窟中。寺西有一棵大十餘圍的銀杏,千餘年矣。有民謠此處日:“樹上有一廟,廟上有一井,井上又一廟,一步兩廟,三塊磚蓋個廟,一丈二尺高的神。”

龍脊山自然風景區

位於烈山區新蔡鎮,距淮北市中心25千米,面積約10平方公里,東與宿州市接壤,北與肖縣相連,最高峰海拔363米,為淮北海拔之最。龍脊山有較好的人工植被,奇峰俊秀,古木參天,樹奇石怪,景色怡人,有千年古檀隱掩下的大方寺遺址,還有龍吟湖、扁泉、觀日台、仙人洞、張果老升仙處等景點。

南湖濕地公園

位於相山區以南約5千米,距濉溪縣城東1.5千米,是在楊莊煤礦採煤塌陷地的基礎上形成的,植物豐茂,蘆葦茂密,南岸湖濱有寺廟,景色優美怡人。水面面積約為2.1平方千米。隨著楊莊煤礦進一步的開採,水面將進一步相北擴大。水質達到國家2級地表水標準,水位28.3-28.8米。南岸湖濱有酒店、機械遊樂設施和寺廟。湖岸道路、照明、綠化工程已基本完成,基礎設施和接待設施初具規模。

乾隆湖旅遊風景區

位於濉溪縣城南端,由塌陷復墾的環湖風景區、步行龍圖街、老城石板街3塊構成,面積約5平方公里。融農業觀光、休閒娛樂、商貿購物為一體。由安徽建工學院規劃設計,1998年lo月濉溪鎮人民政府開工興建。景區風光優美,更有帝王勝跡軼事引人人勝,主要景點有:
御膳房:進入朔正門,左邊為仿明清建築御膳房。御膳房分4層高19.98米,取1998年建造之意,造型古樸典雅。正門上方“乾隆御膳房”5字為愛新覺羅·毓岩手跡。餐房上下2層,室內裝飾華貴。它集飲食、娛樂、住宿於一體,宜高、中、低不同檔次的消費。相傳乾隆皇帝出巡江浙至此,不思用膳。恰有徐口麻婆奉豆腐一盤,乾隆食之頓感豆腐細膩柔軟,麻辣爽口,妙不可言,遂將她的小店改名“乾隆豆腐店”。麻婆豆腐已成為御膳房的一道特色佳肴。這裡笙簫歌舞,仙音繚繞,戲曲茶座,餐飲生意興隆。御膳房門前豎立2尊華表,高9.8米,圍粗1.6米,蟠龍盤柱,雲板插頂,蹲獸鎮巔,莊嚴肅穆。右側彩繪長廊,長50米,繪有《紅樓夢》、《戲說乾隆》等圖案,墨筆流暢,畫面活潑。人物畫,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山水圖,描繪出一處處旖旎風光。廊內陳列著各種根雕藝術品,一件件因勢象形,栩栩如生,顯見作者豐富的想像力和精湛的技藝。
御墨碑:從朔正門前行不遠,有御墨碑立於休閒娛樂區的正中央,碑高8.8米,寬3.6米,厚o.26米,重約30噸。正面4個鎦金大字“惠我南黎”,為乾隆皇帝南巡時在此留下的手跡。背面刻有《乾隆湖旅遊風景區碑記》,載有成因及園區景觀。風情島:占地1萬平方米。建樂泰城,高3層,琉璃瓦裝飾,取歐洲風韻,由諸多“八”字型建築拼合而成,內設西式餐飲,再現歐洲生活;名人名畫,根雕製作,顯示中國人文底蘊。建蒙古包7座,圓頂弧壁,苫草作頂,獨見浙滇格調。島上栽種中外名貴珍奇植物,北方花草爭紅競綠,南國棕桐嬌態傲骨,加之民族特色服務,形成一個濃縮的世界,步入風情島,水情、風情、民情、島情,使你怡然陶醉,如入世外桃源。怡趣園:朔正門東50米便是怡趣園北大門,一顆古松植根於大門西側,樹幹粗壯,高約5米,粗可兩三人合抱,枝條蓬展,東伸的枝條形成門楣。東側的立柱上鮮紅醒目的大字——怡趣園。“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正是怡趣園大門設計者要體現的寓意。怡趣園四周雪白的牆壁上繪製著一幅幅彩圖,配著一首首古詩,詩意畫境,陶情怡趣。園內遊藝項目豐富多彩。蹺蹺板、滑滑梯、蹦蹦床、飛天椅、恐龍碰碰車、雙人小汽車等各具情趣。在南端湖面,若坐上小船,搖動雙槳,戲水賞荷,當十分愜意。位於園區東北角有演出廣場,占地500平方米,舞台高築,石凳儼然。每逢節假日,這裡便是梨園弟子大顯身手的熱鬧去處。龍興寺:坐落在怡趣園的東側。傳說雍正四年(1726年),山東蝗災南襲此地,蝗蟲飛動時遮天蔽日,落地時菽禾全無。皇帝派大將劉猛治蝗,劉猛在夢中接受點化,火熬蜜糖,遍塗於樹,蝗蟲吃糖被粘,層疊樹上,劉猛遣兵聚殲之。為紀念劉猛功德,當地人民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集資建廟,取名“叭蠟廟”,俗稱“螞蚱廟”。今改名為龍興寺,由山門、正殿、東西配殿幾部分組成。山門朝東,面闊3間,10.6米,門楣上高懸金字朱匾,上有“龍興寺”3個大字。正殿雄峙台基之上,面闊5間,高20.8米,單檐歇山頂,飛亮崇脊,檐角舒展。正中3間有露台前伸,四周繞以漢白玉欄桿,飾以蓮花寶座圖案。露台中央設有爐台寶鼎,鼎內終日香菸繚繞,使廟宇平添了寧靜、祥和的氣氛。殿中高大潔白的須彌座上安奉著釋迦牟尼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態安詳,佛像前侍立著摩訶迦葉和阿難陀兩大弟子。兩側供奉著十八羅漢。這些塑像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東西配殿相呼應,建築與正殿渾然一體。東配殿供奉的是劉猛將軍,英武剛烈,栩栩如生。殿內刻有對劉猛的讚頌介紹。西殿供奉著武聖關羽,激勵後人忠義仁勇。元代石人石像共有文武2尊,高約3米,重約2.5噸。文者儒雅灑脫,武者英武剛烈,刻功細膩,栩栩如生。這兩個文物是在1998年10月間,濉溪鎮趙圩村一農民犁田時發現,集眾人挖出的,後移人乾隆湖風景區內,作為重點文物加以保護。經專家考證,這兩尊石像系元代文物,為該村魏莊魏氏宗廟祠堂的侍衛。碑廊:位於龍興寺西,長約100米,陳列著古今名家的詩詞、書法、繪畫等碑刻70餘方。毛澤東的“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手跡碑刻立於碑廊中心,體現了整個碑廊的主題。兩邊分別置有劉少奇、周恩來等多位中央領導人的題詞以及王羲之、顏真卿、張旭等歷史名家手跡的碑刻。乾隆皇帝“惠我南黎”的墨寶,也被刻立於碑廊中。漫步精品薈萃的碑廊,你將會被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文化所陶醉。
乾隆湖科教園:坐落在觀光農業園區,乾隆大道右側,占地2000畝,自然條件優越,是集旅遊觀光、農業生產、科技教育和農產品展示為一體的高科技農業示範園。

柳孜隋唐大運河碼頭遺址

位於濉溪縣百善鎮和鐵佛鎮之間宿永公里北側柳孜村,距離淮北市區約25公里。為隋唐大運河考古第一站,發掘出完整的宋代通濟渠碼頭,還有唐船8艘和古代20多個窯口的陶瓷器等大批文物。柳孜隋唐大運河遺址的考古重大發現為這一千年古運河路線之謎揭開了謎底,證明了通濟渠的確切走向,填補了中國考古史上的一項空白。並且為研究中國運河考古史找到了突破點。被國家文物局列為“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臨渙古城

位於濉溪縣城西南35公里處,古為銍城,是澮水、渙水的交界處。由於臨渙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民風淳樸,留下許多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舊有兩庵四寺、九閣十八廟、二堂對兩館、二十景地配四泉之記載,臨渙古城遺址與城內古建築城隍廟、天主教堂、文昌宮、慈雲庵、山西會館、袁氏宅院及城外的張晉亨墓、李沃孜漢墓群、孫氏墓群等共同被列為安徽省歷史文化保護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它古遺蹟還有位於臨渙古城南端的觀星台遺址、環繞臨渙集四周的臨渙古城遺址、位於南城牆外側,澮河岸坡地上的陶圈井、城西外側的宋代窯址。古墓有位於臨渙東周莊的秦相蹇叔墓、臨渙集東李沃孜村西的李沃孜墓群、臨渙郊區東側的碼頭漢墓群、位於城西黃莊的元代墓群以及元奉大夫張晉亨元代墓。古建築有位於城東牆內側的山西會館、臨渙十八廟之一的香山廟、位於臨渙古城中部的城隍廟。文昌宮在1948年淮海戰役時是總前委指揮部,1980年被列為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現文昌宮和臨渙古城及附屬建築一起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淮海戰役紀念地

由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陵園烈士紀念碑、雙堆集殲滅戰紀念館和淮海戰役雙堆集烈士墓組成。位於濉溪縣雙堆集鎮南面。烈士陵園於1976年籌建,1981年10月淮海戰役烈士紀念碑落成,雙堆集殲滅占紀念館於1988年10月竣工。陵園大門朝東,門內兩側各有一個面積為1250平方米的池塘。寬闊筆直的主幹道通往紀念碑,南部的尖谷堆為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址,也是淮海戰役雙堆集地區殲滅戰期間敵我雙方激烈爭奪的制高點。園內遍植雪松、龍柏、黃楊等風景樹木,並有花圃和果園。1995年12月被批准為安徽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0年被批准為省級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全國第二批100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
淮海戰役雙堆集地區殲滅戰:
雙堆集地區殲滅戰,是淮海戰役繼殲滅黃百韜兵團之後,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的密切配合下,在雙堆集地區進行的又一次大規模殲滅戰。人民解放軍從1948年11月23日至12月15日,浴血奮戰23晝夜,經過阻擊合圍、緊縮包圍圈、陣地攻擊三個階段,共殲滅了國民黨精銳部隊黃維兵團4個兵團部、4個軍、11個師、1個快速縱隊,計11萬4千餘人;生俘該兵團中將司令黃維、中將副司令官吳紹周將軍率部起義;並且阻擊了徐州、蚌埠國民黨重兵集團的增援。為最後殲滅杜聿明集團,奪取淮海戰役全勝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是整個戰役“承前啟後”的關鍵。雙堆集地區殲滅戰,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老一輩革命家、軍事家的豐功偉績,廣大指戰員前赴後繼、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千百萬人民民眾全力支援前線的巨大貢獻,彪炳千秋。英雄們的革命精神,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另外,小李莊總前委舊址位於濉溪縣韓村鎮淮海村小李莊,1948年11月23日,淮海戰役總前委從臨渙文昌宮移駐至此,直至淮海戰役勝利結束。現小李家村總前委駐地於1980年被列為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濉溪老城石板街

位於濉溪縣濉溪鎮,東起老濉河西岸,西至關帝廟巷南頭,全長1公里,街寬5米。街面青石鋪砌,光滑如鏡。其建築古樸典雅,呈明清風格,現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濉溪城,俗稱“口子”,春秋戰國時期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時,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稱“濉溪口”。明時本地商人富戶多匯於此,為防匪亂,濉溪人於居民區四周挖壕設欄,濉溪城遂具雛形。石板街由清末民初紳士周俊哲倡導用青色瓦子石鋪設。抗戰時期,石板街遭日寇焚燒,淮海戰役時又遭國民黨飛機轟炸。解放後,人民政府雖多次撥款修復,恢復了往日的面貌,然十年動亂,各種神廟、閣樓、牌坊等古蹟文物遭到劫難,石板街漸失往日的繁華,日趨蕭條。90年代中期,人民政府對老城石板街開發保護。石板街所留勝跡、傳說、名人軼事甚多,如:七十二步上天梯、三山夾一井、月牙橋、九道彎、城隍廟、關帝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堂等。

淮北市博物館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淮北市博物館始建於1976年,館名由郭沫若先生題寫,是地方綜合性博物館。1999年隋唐大運河柳孜碼頭的考古發掘,為博物館增添了眾多文物。2004年,建成新館,占地40餘畝,建築面積10670平方米。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齊康教授主持設計,巧妙結合煤文化與隋唐運河文化,象徵著淮北猶如航船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奔向光明。2007年12月,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率全國政協大運河保護與申遺考察團來淮考察,給予了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並提出將市博物館更名為隋唐大運河博物館
如今,經過一年多準備,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終於揭牌,2009年11月4日,淮北市博物館正式更名為隋唐大運河博物館,它是國內唯一以隋唐大運河出土館藏文物為主的博物館。館藏文物10000餘件,陳列面積約為5000平方米,分為9個展廳,即《古相遺珍》《淮北漢畫像石》《淮北歷史名人》《隋唐瓷器》《運河遺韻》《宋代陶瓷》《淮海戰役》《中國上市公司證券》《淮北市城市建設規劃》。特別是《隋唐瓷器》《運河遺韻》《宋代陶瓷》三個展廳,再現了隋唐大運河故道柳孜碼頭當年的繁榮景象。
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由國家文物局古建專家組長、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羅哲文題寫館名。隋唐大運河博物館的正式揭牌,將對推動中國大運河申遺起到重要的作用,為發展淮北市旅遊經濟作出貢獻。位置:淮北市相山區。

世紀廣場

位於淮北市新城區的中心地帶,北朝淮北市市政府,南臨淮北市博物館,是全開放的靜態廣場。廣場面積5萬平方米,綠化面積2.4萬平方米。水面4500平方米,栽植大規格喬木1000餘株,花叢灌木15萬株,各類燈光照明設施208組,有庭院燈85柱、泛光燈55盞、草坪燈136盞、電子花柱12個、電子花盆14個。世紀廣場是淮北市占地面積最大、投資最多、綠化最豐富、水面最闊、設施最為先進的廣場。其中安裝的音樂噴泉,造型獨特、水型奇美,夏日的夜晚各類水型噴泉交相出沒,爭奇鬥豔,其中一柱擎天的展姿,最高噴射高度達35米。世紀廣場開放以來,成為淮北市夏季休閒娛樂的新亮點,日均接待遊人5000人,在2003年8月1日----8月3日舉辦的相山盛世之夏系列文藝晚會將廣場文化氛圍推向了高潮,10月14日安徽電視台在廣場舉辦了《相約花戲樓》戲曲專場,並進行了衛視直播傳送,世紀廣場已成為淮北市民眾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和平台,更是體現淮北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