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

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是新四軍第4師和中共地方組織,在河南東部、安徽東北部和江蘇西北部開闢和堅持抗日鬥爭的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
  • 根據地:淮北抗日民主根據地
  • 軍隊新四軍第4師
  • 位置:河南東部、安徽東北部
1938年夏,徐州、開封相繼淪陷。10月1日,彭雪楓率新四軍游擊支隊從河南省確山縣竹溝東晉,抵達西華杜崗後,與游擊第3支隊一部及先遣大隊合編,仍用游擊支隊番號,繼續向東發展,開闢豫皖蘇邊區。不久,八路軍隴海南進支隊、蘇魯豫支隊及新四軍游擊隊一部,先後進入皖東北等地區,在中共地方組織協同下,創建了豫皖蘇邊、皖東北等抗日根據地。隨後中共豫皖蘇邊區委員會和皖東北的蘇皖區黨委成立,領導根據地軍民開展對敵鬥爭和建設。
1941年皖南事變後,八路軍第4縱隊整編為新四軍第4師,彭雪楓任師長兼政治委員(彭雪楓1944年9月犧牲後,由張愛萍任師長)。7月鄧子恢任政治委員。8月,為統一領導豫皖蘇邊、皖東北的抗日鬥爭的建設,成立中共淮北蘇皖邊區委員會和淮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鄧子恢任區黨委書記,劉瑞龍任行署主任。1942年後,淮北軍民在同日偽軍頻繁作戰以及同國民黨頑固派鬥爭的過程中,發展地方武裝,健全民主政權,實行精兵簡政,進行生產建設,使根據地不斷鞏固,為長期堅持和迎接大反攻繼續了力量。
至1945年夏,淮北根據地跨進浦鐵路兩側,北抵隴海路,南至淮河,面積4萬餘平方公里,有25個縣級政權,人口600餘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